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说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通过阅读示意图、实例图片,描述并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印在人民币背面的这些风景你认识吗?
是什么力量促使促使这些地表形态的形成的?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8页-19页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3、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有哪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探究一: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课本19页)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6米至6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巳经升至45米,一周后,长高到135米。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a和b现象都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造成的,c现象是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造成的。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a现象发生的过程:生活在水中的螺蚌,死亡之后,在地壳缓慢沉降的过程中变为沉积岩中的化石,后地壳在垂直方向作上升运动形成高山,因此,在高山上见到了螺蚌壳。b现象发生的过程:公元79年一18世纪,位于那不勒斯海滨的大理石柱的下部随地壳沉降到海底6.3米处,受到海生贝壳动物的蛀蚀。公元18世纪,该部分又随地壳上升到海面以上。
一、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观察两幅图片,分析其存在什么规律?
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阿尔卑斯山脉东非大裂谷
相伴发生;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a和b现象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c现象形成的时间很短。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眸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变。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两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0页-21页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外力作用?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3、有哪些外力在塑造地表形态?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方式有哪些?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主要是在流水、波浪、风和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方式塑造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是岩石在温度、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二、外力作用—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是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生物风化是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二、外力作用—风化作用(生物风化)
二、外力作用—侵蚀作用
风化的对象是岩石。侵蚀的对象是岩石和风化物。
风化一般比较漫长而平静。而侵蚀有些可见,有些侵蚀也很漫长。
一般风化在前,侵蚀在后。
风化使岩石变碎、变小,但留在原地。侵蚀的结果将被侵蚀的的物质带走。
二、外力作用—搬运作用
二、外力作用—堆积作用
探究活动2: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图2.6),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3.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随着海水侵蚀,12根海蚀柱未来会相继倒塌,但墨尔本海岸可能会在海蚀作用下形成新的海蚀柱。
海蚀柱指由于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海蚀柱底部受海水继续侵蚀,会发生倒塌。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
材料: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20000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却只有8844.43米。
思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变化的成因?
珠穆朗玛峰是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虎跳峡,鄱阳湖平原,多分布在构造抬升区,溯源侵蚀,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流水侵蚀作用形式,侧向侵蚀,含义对地貌的影响,向河岸两侧的侵蚀,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自主梳理•探新知,迅速剧烈,地面抬升,高低不平,破裂带,喷出地,太阳辐射能,水热组合,合作探究•释疑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岩浆岩,相伴存在,块状山地,凹陷地带,内部能量,矿物成分,地壳深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