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将函数y=,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ax﹣4=0有一个根是﹣2,则a值是( )
A.﹣2 B. C.2 D.4
2.对于不为零的两个实数a,b,如果规定:a★b=,那么函数y=2★x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3.下列立体图形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整数解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5.抛物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抛物线的顶点必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如图,将函数y=(x﹣2)2+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得到一条新函数的图象,其中点A(1,m),B(4,n)平移后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若曲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9(图中的阴影部分),则新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 )
A.y=(x﹣2)2-2 B.y=(x﹣2)2+7
C.y=(x﹣2)2-5 D.y=(x﹣2)2+4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a﹣2)=a2﹣2 B.(a+1)(a﹣2)=a2+a﹣2
C.(a+b)2=a2+b2 D.(a﹣b)2=a2﹣2ab+b2
8.数据4,8,4,6,3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5,4 B.8,5 C.6,5 D.4,5
9.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A=OC.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③ac-b+1=0;④OA·O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10.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因式分解:a2b+2ab+b= .
1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M在DC上,且DM=2,N是AC边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_____.
13.如图,已知的半径为2,内接于,,则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折叠后,点分别落在点的位置.若,则等于________.
15.用换元法解方程时,如果设,那么原方程化成以为“元”的方程是________.
16.如图,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内接于⊙O,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_____.
17.为了了解某班数学成绩情况,抽样调查了13份试卷成绩,结果如下:3个140分,4个135分,2个130分,2个120分,1个100分,1个80分.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分.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如图,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2),把点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C恰好在抛物线y=ax2上,点P是抛物线y=ax2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把点P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动点Q,则:
(1)直接写出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点C的坐标、a的值;
(2)连接OP、AQ,当OP+AQ获得最小值时,求这个最小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QPO=∠OB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此时P点的坐标.
19.(5分)如图所示,△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ACE≌△BCD;若AD=5,BD=12,求DE的长.
20.(8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1)过点A作AB的垂线与∠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A=30°,AB=2,则△ABD的面积为 .
21.(10分)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如果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与方程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的值.
22.(10分)经过校园某路口的行人,可能左转,也可能直行或右转.假设这三种可能性相同,现有小明和小亮两人经过该路口,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
23.(12分)如图1所示,点E在弦AB所对的优弧上,且为半圆,C是上的动点,连接CA、CB,已知AB=4cm,设B、C间的距离为xcm,点C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y1cm,A、C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岁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1、y2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0
1
2
3
4
5
6
y1/cm
0
0.78
1.76
2.85
3.98
4.95
4.47
y2/cm
4
4.69
5.26
5.96
5.94
4.47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①连接BE,则BE的长约为 cm.
②当以A、B、C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BC的长度约为 cm.
24.(14分)解下列不等式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C
【解析】
分析:将x=-2代入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将x=-2代入可得:4a-2a-4=0, 解得:a=2,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属于基础题型.解方程的一般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
先根据规定得出函数y=2★x的解析式,再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可得当2<x,即x>2时,y=2+x,y是x的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射线除去端点,故A、D错误;
当2≥x,即x≤2时,y=﹣,y是x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其中在第四象限时,0<x≤2,故B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定义,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根据新定义得出函数y=2★x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
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可得图形的主视图
【详解】
A、圆锥的主视图是三角形,符合题意;
B、球的主视图是圆,不符合题意;
C、圆柱的主视图是矩形,不符合题意;
D、正方体的主视图是正方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主视图是从前往后看,左视图是从左往右看,俯视图是从上往下看
4、C
【解析】
试题分析:∵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x≤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整数解为0,1,2,3,4,5,共6个,故选C.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5、A
【解析】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大致画出图形,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二次函数图象只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抛物线的顶点在第一象限.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大致画出函数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析】
∵函数的图象过点A(1,m),B(4,n),
∴m==,n==3,
∴A(1,),B(4,3),
过A作AC∥x轴,交B′B的延长线于点C,则C(4,),
∴AC=4﹣1=3,
∵曲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9(图中的阴影部分),
∴AC•AA′=3AA′=9,
∴AA′=3,即将函数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一条新函数的图象,
∴新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
故选D.
7、D
【解析】
A、原式=a2﹣4,不符合题意;
B、原式=a2﹣a﹣2,不符合题意;
C、原式=a2+b2+2ab,不符合题意;
D、原式=a2﹣2ab+b2,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即可
【详解】
∵4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8+4+6+3)÷5=5;
故选D.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a<0,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可得b>0,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可得c>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得到b2﹣4ac>0,加上a<0,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OA=OC可得到A(﹣c,0),再把A(﹣c,0)代入y=ax2+bx+c得ac2﹣bc+c=0,两边除以c则可对③进行判断;设A(x1,0),B(x2,0),则OA=﹣x1,OB=x2,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得到x1和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于是OA•OB=﹣,则可对④进行判断.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b>0,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c>0,
∴abc<0,所以①正确;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b2﹣4ac>0,
而a<0,
∴<0,所以②错误;
∵C(0,c),OA=OC,
∴A(﹣c,0),
把A(﹣c,0)代入y=ax2+bx+c得ac2﹣bc+c=0,
∴ac﹣b+1=0,所以③正确;
设A(x1,0),B(x2,0),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
∴x1和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根,
∴x1•x2=,
∴OA•OB=﹣,所以④正确.
故选B.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因此:
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b2
【解析】
该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定义
首先可以提取一个公共项b,所以a2b+2ab+b=b(a2+2a+1)
再由完全平方公式(x1+x2)2=x12+x22+2x1x2
所以a2b+2ab+b=b(a2+2a+1)=b2
12、1
【解析】
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解答:
解:如图,连接BM,
∵点B和点D关于直线AC对称,∴NB=ND,则BM就是DN+MN的最小值,∵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DM=2,∴CM=6,∴BM==1,∴DN+MN的最小值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13、
【解析】
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边互补和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二倍,可以求得∠AOB的度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
详解:连接AD、AE、OA、OB,
∵⊙O的半径为2,△ABC内接于⊙O,∠ACB=135°,
∴∠ADB=45°,
∴∠AOB=90°,
∵OA=OB=2,
∴AB=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4、50°
【解析】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F的度数,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D′EF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AD∥BC,∠EFB=65°,
∴∠DEF=65°,
又∵∠DEF=∠D′EF,
∴∠D′EF=65°,
∴∠AED′=50°.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平行线的性质.
15、y-
【解析】
分析:根据换元法,可得答案.
详解:﹣=1时,如果设=y,那么原方程化成以y为“元”的方程是y﹣=1.
故答案为y﹣=1.
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把换元为y是解题的关键.
16、(4π﹣3)cm1
【解析】
连接OB、OC,作OH⊥BC于H,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BOC的度数,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OB、OH的长度,利用阴影面积=S扇形OBC-S△OBC即可得答案
【详解】
:连接OB、OC,作OH⊥BC于H,
则BH=HC= BC= 3,
∵△ABC为等边三角形,
∴∠A=60°,
由圆周角定理得,∠BOC=1∠A=110°,
∵OB=OC,
∴∠OBC=30°,
∴OB==1 ,OH=,
∴阴影部分的面积= ﹣×6×=4π﹣3 ,
故答案为:(4π﹣3)cm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
17、1
【解析】
∵13份试卷成绩,结果如下:3个140分,4个1分,2个130分,2个120分,1个100分,1个80分,
∴第7个数是1分,
∴中位数为1分,
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a=;(2)OP+AQ的最小值为2,此时点P的坐标为(﹣1,);(3)P(﹣4,8)或(4,8),
【解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解析式,根据旋转性质确定出C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值即可;
(2)连接BQ,可得PQ与OB平行,而PQ=OB,得到四边形PQBO为平行四边形,当Q在线段AB上时,求出OP+AQ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P的坐标即可;
(3)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QPO=∠OBC,如备用图所示,延长PQ交x轴于点H,设此时点P的坐标为(m,m2),根据正切函数定义确定出m的值,即可确定出P的坐标.
【详解】
解:(1)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把A(﹣4,0),B(0,﹣2)代入得:,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
根据题意得:点C的坐标为(2,2),
把C(2,2)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a=;
(2)连接BQ,
则易得PQ∥OB,且PQ=OB,
∴四边形PQBO是平行四边形,
∴OP=BQ,
∴OP+AQ=BQ+AQ≥AB=2,(等号成立的条件是点Q在线段AB上),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
∴可设此时点Q的坐标为(t,﹣t﹣2),
于是,此时点P的坐标为(t,﹣t),
∵点P在抛物线y=x2上,
∴﹣t=t2,
解得:t=0或t=﹣1,
∴当t=0,点P与点O重合,不合题意,应舍去,
∴OP+AQ的最小值为2,此时点P的坐标为(﹣1,);
(3)P(﹣4,8)或(4,8),
如备用图所示,延长PQ交x轴于点H,
设此时点P的坐标为(m,m2),
则tan∠HPO=,
又,易得tan∠OBC=,
当tan∠HPO=tan∠OBC时,可使得∠QPO=∠OBC,
于是,得,
解得:m=±4,
所以P(﹣4,8)或(4,8).
【点睛】
此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旋转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9、(1)证明见解析(2)13
【解析】
(1)先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CE=∠BCD,再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BD,∠EAC=∠B=45°,即可证得△AED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E的长.
【详解】
(1)∵△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EC=DC,∠ACB=∠ECD=90°
∵∠ACE=∠DCE-∠DCA,∠BCD=∠ACB-∠DCA
∴∠ACE=∠BCD
∴△ACE≌△BCD(SAS);
(2)∵△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B=45°
∵△ACE≌△BCD
∴AE=BD=12,∠EAC=∠B=45°
∴∠EAD=∠EAC+∠BAC=90°,
∴△EAD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0、(1)见解析(2)
【解析】
(1)分别作∠ABC的平分线和过点A作AB的垂线,它们的交点为D点;
(2)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ABD=30°,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D=AB=,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
解:(1)如图,点D为所作;
(2)∵∠CAB=30°,∴∠ABC=60°.
∵BD为角平分线,∴∠ABD=30°.
∵DA⊥AB,∴∠DAB=90°.在Rt△ABD中,AD=AB=,∴△ABD的面积=×2×=.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21、(1);(2)的值为.
【解析】
(1)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2)利用(1)中的结论得到的最大整数为2,解方程解得,把和分别代入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对应的,同时满足.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
解得;
(2)的最大整数为2,
方程变形为,解得,
∵一元二次方程与方程有一个相同的根,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而,
∴的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有如下关系: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无实数根.
22、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为.
【解析】
【分析】画树状图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至少有一人直行”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画树状图为: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结果数为5,
所以两人之中至少有一人直行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3、(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①6;②6或4.1.
【解析】
(1)由题意得出BC=3cm时,CD=2.85cm,从点C与点B重合开始,一直到BC=4,CD、AC随着BC的增大而增大,则CD一直与AB的延长线相交,由勾股定理得出BD=,得出AD=AB+BD=4.9367(cm),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
(2)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即可;
(3)①∵BC=6时,CD=AC=4.1,即点C与点E重合,CD与AC重合,BC为直径,得出BE=BC=6即可;
②分两种情况:当∠CAB=90°时,AC=CD,即图象y1与y2的交点,由图象可得:BC=6;
当∠CBA=90°时,BC=AD,由圆的对称性与∠CAB=90°时对称,AC=6,由图象可得:BC=4.1.
【详解】
(1)由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1、y2与x的几组对应值知:BC=3cm时,CD=2.85cm,从点C与点B重合开始,一直到BC=4,CD、AC随着BC的增大而增大,则CD一直与AB的延长线相交,如图1所示:
∵CD⊥AB,
∴(cm),
∴AD=AB+BD=4+0.9367=4.9367(cm),
∴(cm);
补充完整如下表:
(2)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如图2所示:
(3)①∵BC=6cm时,CD=AC=4.1cm,即点C与点E重合,CD与AC重合,BC为直径,
∴BE=BC=6cm,
故答案为:6;
②以A、B、C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
当∠CAB=90°时,AC=CD,即图象y1与y2的交点,由图象可得:BC=6cm;
当∠CBA=90°时,BC=AD,由圆的对称性与∠CAB=90°时对称,AC=6cm,由图象可得:BC=4.1cm;
综上所述:BC的长度约为6cm或4.1cm;
故答案为:6或4.1.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目,考查了勾股定理、探究试验、函数以及图象、圆的对称性、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理解探究试验、看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24、﹣2≤x<.
【解析】
先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其公共解.
【详解】
,
解不等式①得,x<,
解不等式②得,x≥﹣2,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其简便求法就是用口诀求解.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二次函数y=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溧水县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要使式子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有个,计算的结果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