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A卷)含答案
展开第四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总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答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的0分。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与“丝帛”成分相同
B.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在医疗上也可以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C.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4000系列”CPU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D.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的分子长链上有支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碳酸氢钠在水中显碱性,但却属于酸式盐
D.CuSO4·5H2O、KAl(SO4)2·12H2O均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出较中,正确的是
A.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
4.钾(K)与Na在化学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B.K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5.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二氧化硫 ②漂白粉 ③过氧化钠 ④活性炭 ⑤过氧化氢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
6.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7.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Ba2+、Cl-、NO B.K+、AlO、Cl-、SO
C.Ca2+、Mg2+、NO、HCO D.Na+、Cl-、Fe2+、I-
8.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9.如图所示,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CO+H2O
B.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C.B、C、D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
D.加热5.00g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g
10.“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
B.第Ⅲ步得到晶体是Na2CO3·10H2O
C.第Ⅳ步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D.在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NH3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熔点低,可用于与熔融TiCl4反应制备Ti
B.NaHCO3能与NaOH反应,可用作食品疏松剂
C.MgCl2易溶于水,工业上可用电解MgCl2溶液冶炼镁
D.FeCl3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生产自来水的净水剂
12.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FeCl3Fe(OH)2
B.NaCl(aq)NaHCO3(s)Na2CO3(s)
C.N2NH3NH4Cl(aq)
D.Mg(OH)2(s) MgCl2(aq)Mg(s)
13.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14.海水中NaCl质量分数约为2.72%。工业上利用NaCl为原料可制取钠的单质和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的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
B.反应②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
C.反应③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
D.反应④的副产物为H2、Cl2可用于工业上制盐酸
15.Mg与Br2反应可生成具有强吸水性的MgBr2,该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MgBr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为冷却水进水口
B.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挥发出的溴蒸气
C.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D.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因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6.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l: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适量的液溴。步骤2: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将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①乙醚是一种有机物,为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②Mg和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③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三乙醚合溴化镁)。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2中,可以将B装置中的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如果将所用液溴一次性全部加入三颈瓶中,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
(5)有关步骤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17.某化学社团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跟Na2O2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完成下列填空: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均选填字母)。
a.饱和NaHCO3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浓H2SO4 d.水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3)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
(4)Na2O2的电子式是___,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___(选填字母)。
A.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
B.CO2是氧化剂,Na2O2是还原剂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离子化合物
D.转移2mol电子,生成气体体积为22.4L
(实验反思)
(5)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Na2O2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
18.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I的转化关系如框图所示,其中A为化合物,B为常见金属单质,H的焰色反应为黄色,Y不使品红溶液褪色。(部分反应条件、溶剂及产物已略去)
(1)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含0.10mol H的溶液,要使其转化成含0.10mol F的溶液,则:
①若只能加入0.050mol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1种)。
②若只能加入0.10mol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1种)。
19.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是优良的供氧剂。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1)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变成___________色,说明生成了Ca(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较长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无色,是因为___________,
(2)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你是否认同上述方案,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纯度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3)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读出体积时,需使___________;
(4)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收集气体的时机是导管口___________(填序号):
a.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冒出气泡很多时
(5)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为了避免此误差可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根据钙元素守恒,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图三
(6)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
(8)若供氧剂的质量m=5g,碳酸钙质量n=5g,请通过计算得出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___________%。
(9)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将一定质量Na2CO3和NaHCO3的均匀混合物分成等量的两份,将其中的一份直接加热至恒重,质量减轻了1.24g:另一份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1L气体,消耗盐酸40.0mL,试计算:
(1)原均匀混合物中NaHCO3的物质的量n(NaHCO3)=_____mol。
(2)盐酸的浓度c(HCl)=_____mol/L。
第四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A)
答 案
1.【答案】D
【解析】A.“甲骨”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而“丝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二者成分不同,故A错误;B.用作发酵粉和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而不是苏打,故B错误;C.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一号”CPU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同种材料,故C错误;D.聚丙烯中的甲基处在支链上,故D正确。
2.【答案】C
【解析】A.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但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D.CuSO4·5H2O、KAl(SO4)2·12H2O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A.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
【解析】A.钾和钠一样,不与煤油反应,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B.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故钾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确定其产物一定是氧化钾,故B错误;C.K比Na活泼,因此与水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D.钠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故钾也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①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②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③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物质颗粒吸附在表面,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⑤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则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②③⑤,答案选B。
6.【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2Mg+CO22MgO+C,此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答案选C。
7.【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另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A.NH、Ba2+、Cl-、NO大量共存,加入Na2O2后,NH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K+、AlO、Cl-、SO大量共存,加入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C.Ca2+、Mg2+、NO、HCO大量共存,加入Na2O2后,HCO与OH-、Ca2+、Mg2+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Na+、Cl-、Fe2+、I-大量共存,加入Na2O2后,Fe2+与OH-、Na2O2与I-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2mol碳酸氢钠分解生成1mol Na2CO3、1mol CO2、1mol H2O,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mol CO2恰好与1mol Na2O2反应生成1mol Na2CO3,所以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2CO3,故选:A。
9.【答案】C
【解析】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均为钠的单质或化合物,则A为Na,结合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O2,C为NaOH,D为Na2CO3,E为NaHCO3。A.C为NaOH,E为NaHCO3,反应生成水和Na2CO3,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CO+H2O,故A正确;B.①为钠的燃烧,②为Na与水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⑤为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⑥为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为⑤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故B正确;C.B为Na2O2,C为NaOH,D为Na2CO3,2Na2O2+4HCl=4NaCl+O2↑+2H2O,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C、D分别属于过氧化物、碱、盐,故C错误;D.加热5.00g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g,
m(NaHCO3)==0.84g,故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5.00g-0.84g=4.16g,即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g,故D正确;故选C。
10.【答案】A
【解析】由题给流程图可知,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溶解度大的氨气时溶液呈碱性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和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和含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的母液;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向母液中加入石灰水共热得到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A.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溶解度较大,故先通入氨气得碱性溶液,再向碱性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故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HCO3,故B错误;C.第Ⅳ步为碳酸氢钠晶体的受热分解,用到的主要仪器是酒精灯、坩埚、玻璃棒,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CO2也可循环使用,故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Na可以用于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备Ti是因为钠的强还原性,与其低熔点无关,A项错误;B.NaHCO3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作膨松剂,与其能与碱反应无关,B项错误;C.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镁,C项错误;D.FeCl3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生产自来水的净水剂,D项正确。
12.【答案】AC
【解析】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B错误;C.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生成氨气、氨气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C正确;D.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金属镁,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D错误。
13. 【答案】C
【解析】
2Na+2HCl=2NaCl+H2↑
2 2
0.3 0.3>100×10-3L×1mol·L−1,盐酸不足,金属钠过量,因此金属钠还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有0.3mol×1=n(H2)×2,即n(H2)=0.15mol;
Mg+2HCl=MgCl2+H2↑
0.3 0.6>100×10-3L×1mol·L−1,盐酸不足,金属镁过量,产生n(H2)=0.1mol/2=0.05mol,
2Al+6HCl=2AlCl3+3H2↑,同理盐酸不足,铝过量,产生n(H2)=0.05mol,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值等于其物质的量比值,即气体体积比值为0.15mol∶0.05mol∶0.05mol=3∶1∶1,故C正确。
14.【答案】A
【解析】A.反应①是由NaCl生产Na,其原理应为电解熔融NaCl而不是电解饱和食盐水,A错误;B.反应②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使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3+CO2+H2O=NaHCO3 +NH4Cl,B正确;C.反应③是将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C正确;D.反应④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NaOH+H2+Cl2,生成NaOH的同时获得副产物H2、Cl2,二者相互反应得HCl,溶于水可制取盐酸,D正确。
15.【答案】AB
【解析】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方向为下进上出,则a为冷却水进水口,故A错误;MgBr2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制备无水MgBr2,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则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但无水CaCl2不能吸收溴蒸气,故B错误;制取MgBr2的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时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烧瓶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故C正确;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可将镁氧化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故D正确。
16.【答案】球形冷凝管 使挥发的乙醚和溴蒸气冷却并回流至反应装置 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镁与溴反应 氮气的气流促进溴的挥发 反应过于剧烈,使反应过程难以控制 镁 AC
【解析】Mg+Br2=MgBr2的反应比较剧烈,MgBr2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反应中用盛无水CaCl2的干燥管,防止水蒸气进入,Br2挥发性强,氧化性强,反应中用球形冷凝管不断冷凝,让它与Mg充分接触。(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挥发出的乙醚和溴蒸气冷却并回流至反应装置,提高溴的反应率;(2)0℃时,镁与氮气不反应,若换为空气,则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降低三乙醚合溴化镁的产量;(3)液溴具有挥发性,干燥的氮气流促进液溴不断地挥发,慢慢进入三颈瓶中与镁反应;如果将所用液溴一次性全部加入三颈瓶中,镁与溴反应过于激烈,放出大量热,反应难以控制;(4)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未反应的镁;(5)A.95%的乙醇含有水,MgBr2能与水反应,则不能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A说法错误;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可减少产品的溶解,B说法正确;C.加热的主要目的使MgBr2·3C2H5OC2H5分解,制备无水MgBr2,C说法错误;D.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D说法正确;答案为AC。
17.【答案】(1)CaCO3+2H+=Ca2++CO2↑+H2O
(2)a c
(3)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 步骤2中木条复燃
(4) 2Na2O2+2CO2=2Na2CO3+O2 AC
(5)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解析】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用于除去HCl,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应为浓硫酸,④⑤为对比试验,用于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与过氧化钠反应,⑥可避免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④⑤,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1)装置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2)②用于除去HCl,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应为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以进行试验对比;(3)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干燥,步骤2为湿润的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4)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中A.有钠离子与过氧根之间的离子键断裂,有二氧化碳中C=O共价键断裂,故A对;B.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为还原剂,故B错;C.过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为离子化合物,故C对;D.无气体存在的状态,无法计算,故D错;故选AC。(5)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使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18.【答案】(1)2Na2O2+2H2O=4Na++4OH−+O2↑ AlO+2H2O+CO2=Al(OH)3↓+HCO
(2)Na2O或Na2O2 NaOH或Na
【解析】由H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含有钠元素,且能与F在加热与过量的y之间相互转化,则H为NaHCO3,F为Na2CO3,气体Y为CO2,溶液D为NaOH,化合物A能与液体x反应生成NaOH和气体C,那么A为Na2O2,液体x为H2O;因为B为金属单质,固体E为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B为Al,E为Al2O3,G为NaAlO2,向NaAlO2通入二氧化碳产生Al(OH)3和NaHCO3,所以I为Al(OH)3。(1)反应①是Na2O2与H2O反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反应②是向NaAlO2通入二氧化碳,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H2O+CO2=Al(OH)3↓+HCO;(2)由分析可知①Na2O或Na2O2,②NaOH或Na。
19.【答案】(1)红 2CaO2+2H2O=2Ca(OH)2+O2↑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 (2)不认同,是因为稀盐酸中的水能和过氧化钙反应生成氧气 (3)量筒内外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 (4)a (5)滴加的水占据部分体积 B或C (6)使氯化钙完全反应 (7)AgNO3 (8)72 (9)偏大
【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钙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结合稀盐酸中的水能和过氧化钙反应生成氧气分析解答;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读出体积时,需使量筒内外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影响,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生成的气体需要都收集起来,结合装置的特点方向解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上会吸附少量氯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Ca(OH)2+2HCl═CaCl2+2H2O,Na2CO3+CaCl2═CaCO3↓+2NaCl可知,CaO2~CaCO3。(1)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生成了Ca(OH)2,溶液显碱性,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会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较长时间后,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或变成中性溶液;(2)稀盐酸中的水能和过氧化钙反应生成氧气,也有气泡生成,因此不能据此判断供氧剂已变质;(3)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读出体积时,需使量筒内外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影响,故答案为:量筒内外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4)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导管口还没有气泡产生时就需要收集气体,故答案为:a;(5)滴加的水会占据部分体积,导致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为了避免此误差可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B或C,故答案为:滴加的水占据部分体积;B或C。(6)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为了使氯化钙完全反应,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7)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上会吸附少量氯化钠溶液,因此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故答案为:AgNO3;(8)设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由2CaO2+2H2O=2Ca(OH)2+O2↑,Ca(OH)2+2HCl═CaCl2+2H2O,Na2CO3+CaCl2═CaCO3↓+2NaCl可知,CaO2~CaCO3,
根据
有=,解得:x=3.6g,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为×100%=72%,故答案为:72;(9)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根据CaO2~CaCO3,会导致过氧化钙的质量偏大,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20.【答案】(1)0.08mol
(2)4
【解析】
(1)固体加热时发生2NaHCO3=Na2CO3+CO2↑+H2O Δm
168g 62g
X 1.24g
x==3.36g,
n(NaHCO3)==0.04mol,混合物被分为两等份,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物质的量n(NaHCO3)=0.04mol×2=0.08mol,故答案为:0.08mol;(2)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所以一份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所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生成氯化钠,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ol+0.06mol×2=0.16mol,所以盐酸的浓度c(HCl)===4.00mol/L,故答案为:4。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焰色反应 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焰色反应 B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焰色反应 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4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焰色反应 A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四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A卷(A3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四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A卷(A3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