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第1页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第2页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6)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俨然  B.所志     便扶C.病终     向所志  D.外人道也     武陵人捕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①滁州。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2.文言文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有改动)[注]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然:形容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溶云意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溶,融入。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水尤清冽____________乃记之而____________被而____________客九人饮于是____________2用“/”为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限一处。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翼乎临于溪右。4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3.文言文阅读。[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成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节选自林嗣环《口技》)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①其两膝相___________如有所___________战战___________有百手___________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启窗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佛印类弥勒     群响毕C.中轩敞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D.二黍许     历历数也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微而不贬。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节选自《三国志》,有改动)[注释]①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①《齐谐》者,怪者也 志:__________②其视下也,亦若则已矣 是:__________③游辞巧饰者轻必戮 虽:__________畏而爱之  咸: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②善无微而不赏。(3)[甲]文中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乙]文诸葛亮是如何做到“开诚心,布公道”的,请从原文找出相关内容。5.阅读《虽有嘉肴》,完成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 陈康肃公 多愁B.是故学然后知不 以中有乐者 为奇C.然后能自 始一 举一D.教学长也 似与游者 面面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3)班级开展小组互助学习活动,小语认为如果把自己会的知识教给别的同学,那别的同学就比自己考得好了,得不偿失。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4)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阅读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引出论点的方式是否相同。【链接材料】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加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其亲 亲:亲人C.女有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行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吴广,阳夏人也C.不必藏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D.力恶不出于身也  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C4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解析:1B项中的两个“向”都是“先前的”的意思。A.舍:舍掉/房屋。C.寻:不久/寻找。D.为:介词,对/动词,作为。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重点词语: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②句中的重点词语: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却“未果”。这里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但其实,“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C项中“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表述是错误的。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安居乐业;链接材料中“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的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那么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参考译文][链接材料]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活着时快乐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但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那么长久呢!2.答案:1①清凉;②离开;③命名;④同“邀”,邀请2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3(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像翅膀(张开)一样在溪流的右方探出。4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中游比作在空中游,表现了溪水的“清”。“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向上攀爬并已至高处,所以可以俯视云彩,且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攀爬并已至高处的状态。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义,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如,③句中的“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命名。④句中的“要”同“邀”,邀请。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找出词语的意义单位,表达独立完整意义的词语不能划开。根据句意“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作,媚笔泉,”可断句为: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对重点字词的翻译。①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②翼:像翅膀(张开)一样。于:在。4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傍都没有,人看水中的鱼“若空游”,也就是说看得清清楚楚,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俯视溶云,鸟飞若坠”的意思是俯视云彩,鸟儿飞得看起来就像要坠落一样,写人往下看才能看到云彩,鸟儿飞得好像要坠落一样,从侧面表现出人向上攀爬并爬到了山的最高峰。[参考译文][乙]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声音,延续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鸟儿飞得看起来就像要坠落一样。接着沿着崖边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像飞鸟展翅一样在溪流的右方探出,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就借用“垂云沜”来给它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可遮盖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作“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再被引导着流进溪水去。左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和各处泉水岩石交相作响。游玩的人感到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薑坞先生(姚范)也一起去了,我跟随他,他让我记下这次游历的经过。3.答案:1①靠近;②说话;③大腿;④即使2C3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②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4空间;侧面(间接)解析:1结合语境理解作答,注意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如“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2A.连词,表顺承,可不翻译/连词,表并列。B.副词,极/动词,消失。C.均为动词,是。D.副词,大约/动词,可以。3第①句中的“容寂”是“神色平静”的意思,“然”翻译成“……的样子”;第②句中的“中间”为古今异义词,译为“其中夹杂着”。4第一空考查说明顺序,[甲]文是按照“船舱—船头—船尾”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第二空考查描写手法,[乙]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表现宾客的反应,表现出宾客已完全被带进了所表演的意外火情的紧张场面中去,是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参考译文][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无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抢先跑掉。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而已。4.答案:(1)①记载;②这样;③即使;④全,都(2)①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②善行(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去奖赏。(3)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4)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微而不贬。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齐谐》是记载怪异事件的书。志:记载。②句意为: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③句意为: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虽:即使。④句意为:都敬畏和爱戴他。咸:都。(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再初步翻译,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苍苍,湛蓝的颜色;邪,同“耶”,相当于“吗”。句意为:天色湛蓝,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吗?②重点词:善,善行;微,小。句意为: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大鹏形象特点的能力。从文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4)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开诚心,布公道”的意思是:他以诚待人,做事公道。具体表现,在文中有论述:“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微而不贬”。5.答案:1D2)《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示例:小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在学习上热心地帮助他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请你积极地参与到小组互助中来提升自己吧!4)不同。   选文开头用“虽有嘉肴”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然后再举“教”与“学”所产生的两种情景,将论述引向深入,最终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链接材料先列举曾子、荀子、公孙弘、朱云等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习都学有所成的例子,说明即使年老,只要学习都会有收获;接着指出世人自称迟了而不学习的行为愚蠢;最后将“幼而学者”与“老而学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不论何时学习,都胜于不学习的观点。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义的辨析。A.好处。/擅长。/容易。B.足够,充足。/足够,充足。/值得。C.反思。/同“返”,往返。/类推。D.互相。/互相。/互相。4)【参考译文】【链接材料】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然而名扬天下;荀子五十岁开始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借这个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儒……人们在年少时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如同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实在是愚蠢〃年少时学习的人就如同初升的太阳放出的光芒,老年时学习的人就如同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这)也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6.答案:(1)B
    (2)A(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ACD正确B.有误,本句的意思是:因此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以……为亲。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B.不同,者:……的人/判断句式的标志;C.不同,于:在/比;D.不同,其:代词,代力气/表示加强疑问语气。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ABD正确;C.有误,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想象“大道之行”后的社会状况。故选:C。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句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句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7)记叙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7)记叙文阅读,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1)字词: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1)字词,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