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展开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二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 B. 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 分度值是 1℃ 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2. 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5厘米;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水银柱长25厘米.用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 35℃ B. 28℃ C. 48℃ D. 60℃
3. 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气态 B. 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 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 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4.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
B.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
5. 金属“镓”是晶体,如图,将一块柱形的金属“镓”轻轻地放在手心,很快就会变成一颗液滴,由此可知该过程( )
A. 金属“镓”发生熔化 B. 金属“镓”发生液化
C. 该过程金属“镓”放热 D. 金属“镓”的熔点高于手的温度
6.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7.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B.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 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8.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9.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①热水瓶口冒“白气”; 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③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④冬天玻璃窗上产生冰花。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10.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1.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升华,后凝华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凝固
12. 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C.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D. 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液化,形成了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3.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 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上一顿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图甲)是涮火锅必备,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__________(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此时,端上来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如图乙所示,这是利用干冰__________吸热。小明发现火锅店的窗户玻璃上有一层薄薄的小水珠,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15.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如图所示是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金属钛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金属钛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金属钛在BC段处于 ______态。
16. 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其中“白气”的形成是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请在下图中画出将−4℃的冰熔化为10℃水的大致图象。
18. 小康同学查了百科后了解到,简易伽利略温度计结构图(如图),它是利用球形容器内的空气的热胀冷缩设计的,且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化近似与其温度的变化成正比,按照图示结构,小康和同学一起做了个这样的温度计,并在细长玻璃管上贴了如图刻度纸,然后开始校准这个温度计。在早上,外界气温是24℃时,细长管内液面正好对着刻度A;到中午,气温是30℃时,液面对着刻度B(某一图中括号处)。请你根据小康同学的结果。在刻度纸的两个括号内,一个标识刻度“B”,另一个标识对应的温度。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9.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 如图所示,小红和小青同学做了一系列“观察水沸腾”的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______(选填“A”或“B”)的高度;她们分别使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对水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像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红和小青从给水加热到水刚沸腾时水所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1、Q2,则Q1:Q2=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水 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的情况;
(3)小红同学从水温为89℃开始记录水的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9
90
91
92
93
93
93
93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地大气压 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4)如图丁所示,小红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经过一段时间看到试管A中有小水珠出现,温度计示数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5)如图戊所示,将装有水的试管通过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容器内,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一段时间后 ______内的水先沸腾。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21. 华氏度(°F)是最早的温度度量单位,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F”。
(1)1℃等于多少华氏度?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多少华氏度?
22. 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103℃。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9℃,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
23.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4.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有关。
(4)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错误;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此体温计上1℃分成10份,1份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4)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由于其特殊构造,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5cm−5cm=20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12cm得出液体的温度。
【解答】
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25cm−5cm=5℃/cm;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上升了12cm−5cm=7cm,液体的温度:7cm×5℃/cm=35℃;
故BCD不正确,A正确。
3.【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A、由上分析知,甲为固态,故A错误;
B、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发生改变的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熔化、汽化和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放出热量;
(3)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本题考查了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物态变化及晶体熔化特点,应该从分子的排列情况和分子的特点上去分析理解分子结构模型。
4.【答案】B
【解析】解:
A、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而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5.【答案】A
【解析】解:
AB、将一块金属放在手心,金属很快熔化成了一颗液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正确、B错误;
C、金属“镓”熔化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热量,故C错误;
D、金属“镓”需要从手心吸收热量,熔点低于手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温度就叫晶体的熔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
(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
B、樟脑球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B错误;
C、雪人“流汗”是冰熔化成水,熔化吸热,故C错误;
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华,凝固,液化放热;升华,熔化,汽化吸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答】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正确。
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①热水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 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是汽化,吸热; ③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吸热; ④冬天玻璃窗上产生冰花,是凝华现象,放热;故需要吸热的是②③,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 污水杯中的水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即发生液化.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概念是解题关键,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分析此题。
【解答】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熔化,形成了降雨,说法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解析】解:根据题中叙述,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而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14.【答案】先凝固后熔化;升华;液化
【解析】
【解答】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看到的“雾”。火锅店内温度高于外部,火锅店内玻璃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注意物体发生液化现象时,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
15.【答案】晶体 固液共存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金属钛是晶体,它的熔点是1668℃,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C段金属钛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对于此类图形题,应明确横、纵坐标轴及各关键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还考查了超声波的使用。
16.【答案】液化
【解析】解:“水被煮沸”是由于干冰撒入水中后,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导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杯口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7.【答案】解:冰是晶体,熔点为0℃,冰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升高,根据Q=cm△t知,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如图所示:
【解析】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然后根据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即可画出大致图线。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理解,其中能由图象中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冰的温度变化大,是画图线的关键。
18.【答案】解:
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所以到中午,气温是30℃时,液面对着刻度B应该在A的下面,A到B的温度差为30℃−24℃=6℃,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1℃,上面括号对应到A点有12个格,所以此点对应的温度值为24℃−12℃=12℃,如图所示:
【解析】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属于易错题目。
19.【答案】(1)均匀受热 (2)b 42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4)升高
【解析】解:(1)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不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42℃.
(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晶体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4)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20.【答案】A 1:2 沸腾前 低于 升高 水液化放热 试管
【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A的高度;她们分别使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对水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知,小红和小青从给水加热到水刚沸腾时,小红用了4min,小青用了8min,故Q1:Q2=1:2;
(2)如图丙所示是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的情况,因为上面的水温低,气泡内的水蒸气液化,使气泡变小;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沸点为93℃低于100℃,所以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丁所示,小红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经过一段时间看到试管A中有小水珠出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这一现象说明水液化放热;
(5)如图戊所示,将装有水的试管通过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容器内,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先沸腾,因为容器内的水上方的气压不断增大,从而使容器内水的沸点增大,故试管内的水先达到沸点,先沸腾。
故答案为:(1)A;1:2;(2)沸腾前;(3)低于;(4)升高;水液化放热;(5)试管。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由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小红给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是小青所用时间的一半,由于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可求所需热量之比;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4)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而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
(5)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的水到达沸点,也会沸腾,故乙容器中的水先沸腾。
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21.【答案】解:(1)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其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记作“1℃”。华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F”,所以摄氏温差100℃等同华氏温差180°F,则
1℃=180100℉=1.8℉
华氏温度32℉等于摄氏温度0℃,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为
T=1.8(℉/∘C)t+32℉
温度为1℃,华氏度为
T=1.8(℉/∘C)t+32℉=1.8(℉/∘C)×1∘C+32℉=33.8℉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华氏度为
T′=1.8(℉/∘C)t′+32℉=1.8(℉/∘C)×15∘C+32℉=59℉
答:(1)1℃等于33.8华氏度。
(2)某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59华氏度。
【解析】略
22.【答案】解:(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t实1=0℃,沸水的温度为t实2=100℃,其温差Δt实=100℃−0℃=100℃;
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t显1=−2℃,t显2=103℃,其温差Δt显=103℃−(−2℃)=105℃,即105个小格与实际的100℃对应;
则每个小格代表的温度为100℃105格=2021℃/格;
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021℃;
(2)依据题意可知,当显示温度为19℃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19+2)个小格,故其实际温度为t实=(19+2)×2021℃=20℃;
(3)当实际温度t=60℃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60℃2021℃=63,所以其显示温度t显=(63−2)℃=61℃;
(4)若t显=t实=t′,对应的实际格数为t′℃2021℃=2120t′,其显示温度t′=2120t′−2;
解得t′=40℃。
答:(1)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2021℃;
(2)温度计的示数为19℃,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20℃;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61℃;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40℃。
【解析】(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t实1=0℃,沸水的温度为t实2=100℃,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t显1=−2℃,t显2=103℃,对应105个小格,则每个小格对应的温度为该不准确温度计的分度值;
(2)已知显示温度t显,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t显+2,再×其分度值即可求解实际温度;
(3)已知实际温度,再除以分度值即可求出实际格数,再用实际格数减2可求显示温度值;
(4)用实际温度除以分度值可得不准确温度计上的实际格数,实际格数−2=显示温度的数值,据此可求显示温度的数值。
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不准确温度计每个小格对应的数值是其分度值,利用实际格数和分度值的乘积可得实际温度。
23.【答案】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解析】根据水在三种状态之间进行的物态变化,来进行分析: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化和凝华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学会用物理语言来解释身边现象,这是一种基本技能。
24.【答案】表面积 AC AD 表面积 不正确 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解析】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两次实验过程;
(3)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故选A、D两图,通过这里能看出,此处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
(4)小凡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3)AD; (4)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W,6W,【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