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展开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水冰水蒸气 冰水水蒸气 水蒸气水冰 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和 D. 四条路线都可以
- 自行车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光原方向反射回去,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
B. 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一原理
C. 当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一原理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向距凸透镜处移动,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 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 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 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移至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
A. 放大的像 B. 等大的像 C. 缩小的像 D. 正立的像
- 如图所示为“”,也叫“平行显示系统”,它是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司机前方的挡风玻璃上,让司机在不低头、不转头时就能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司机看到的像是实像
B. 该像是由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C. 在光照较强的白天显示效果较差
D. 若将显示器推近挡风玻璃时,看到的像比原来大
-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
A. 吃冰棒解热 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 烧开水时冒“白气” 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 每年看春晚都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时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让人听不见电视声.下列方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
A. 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 B. 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
C. 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 D. 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
-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B. 近视眼的矫正
C. 从焦点发出的光射向凹透镜
D. 平面镜的物和像的位置关系
- 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
A. 远视眼 凸透镜 B. 远视眼 凹透镜 C. 近视眼 凸透镜 D. 近视眼 凹透镜
- 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 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小明在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 小明测试的成绩是,则他的平均速度为
D. 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小亮的成绩是,小明更快
- 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骑共享单车用了,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距凸透镜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物距 | |||||
像距 |
-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把它放在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______。当温度为 ______时,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中点光源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 容器壁突出的点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在另一侧形成光斑。
画出点经水面所成的像;
画出这束光到水面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入射角 | |||||
反射角 | |||||
折射角 |
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种方法:______;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______反射;
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
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______。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处静止下滑。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 ;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图中段的路程 ______ ,测得时间,同时该同学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为,则小车通过下半程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 。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停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 在一根长为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时的传播速度
- 周末,牛牛同学和牛爸进行了一次测车速的实践活动,牛牛站在平直公路边的点。牛爸驾车从远处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牛牛,按照约定的时间,二人同时开始计时,且牛爸在点进行第一次鸣笛。牛牛后听到鸣笛的声音;第一次鸣笛后牛爸在点再次鸣笛,牛牛后再次听到鸣笛声。
假设声速为,则他们测得牛爸驾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假设第二次鸣笛后牛爸继续驾车行驶,则此时汽车与点的距离是多少?
- 有一个发声体,每分钟振动次。问: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这种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否听到?为什么? - 小马同学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此时小马与教学楼之间距离为。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经过多久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水凝固变成冰,冰升华可以变成水蒸气,“水冰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冰熔化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水蒸气液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水蒸气水冰”这条路线可行;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熔化变成水,“水蒸气冰水”这条路线可行.
2.【答案】
【解析】解: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即将射来的光逆向射回。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先确定入射点,再画出法线,最后根据“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的特点作出反射光线或者入射光线。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光的反射定律及二次反射。近几年中考中关于光现象的考查是必考题,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光路图的画法等,应熟练掌握。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所以,故A错误.
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当物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C错误.
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错误.
4.【答案】
【解析】解: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故选:。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答案】
【解析】蜡烛由距透镜移至的过程中,发现像的位置几乎没变且比较清晰,说明物距远大于焦距,像距近似等于焦距,即焦距大小约为;当物距为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答案】
【解析】解:、“平行显示系统”,它是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BD错误;
C、在光照较强的白天由于外面通过挡风玻璃的光进入司机的眼睛,干扰了司机看到的显示器上信息在挡风玻璃前成像,显示效果较差,故C正确。
故选:。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要对“”,也叫“平行显示系统”新型技术有所了解,避免出错。
7.【答案】
【解析】解:
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水蒸发致冷来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利用蒸发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
【解析】解:
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不能减弱噪声;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答案】
【解析】解:
A、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B、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
C、从焦点发出的光射向凹透镜,经过凹透镜后光线会发散,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图中的像与物体是不对称的,故D错误。
故选:。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近视眼的矫正、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0.【答案】
【解析】解:由题图看出,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所以应该用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矫正.
11.【答案】
【解析】解:跳远测试时,应选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进行测量,A错误;
小明在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自己,B错误;
小明测试的成绩是,则他的平均速度为,C错误;
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小亮的成绩是,则小亮的平均速度为,则小明更快,D正确.
12.【答案】
【解析】解:、“脆如银铃”指声音悦耳好听,是指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C错误;
D、“震耳欲聋”指声音比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乐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3.【答案】 静止
【解析】解:骑行的平均速度:
;
骑行中小明与共享单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静止。
知道骑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求出平均速度;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静止和运动的判断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目。
14.【答案】 变小
【解析】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所以,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距凸透镜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5.【答案】
【解析】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设温度计的示数为,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则解得,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
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时,示数是,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中间是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时,距离有个小格,求出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时的实际温度,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设温度计的示数为,该体温计测量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列方程建立关系。
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6.【答案】小于 信息
【解析】解:次声波的频率小于,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小于;信息。
频率小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分类、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解:过镜面作出点的对称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并延长,则为反射光线.
18.【答案】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的像;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连接和,与水面交点即为入射点,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画出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通过像点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利用对称法做光路图,是利用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一定通过发光点的像点的性质。
19.【答案】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漫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解:
显示光路可以借助烟雾、水雾、白板等。将光穿过烟雾或者水雾来显示光路,也可以让光沿着白板表面投射来显示光路,故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可以是: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白板表面粗糙,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从表格中数据可得,当空气中的入射角为时,水中的折射角为。由光路可逆得,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故答案为: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漫;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人眼看见光分两种情况,一是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二是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再进入人眼。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路径上没有能反射光的物质,故可以借助烟雾、水雾、白板等来显示光路;
人之所以可以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是由于光在粗糙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由表中记录了反射角和折射角也可以说明这点;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作答;
根据光路可逆查表作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实验,需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由表中记录了反射角和折射角也可以证明这点。
20.【答案】 减慢小车从斜面下滑的速度,方便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偏小
【解析】解:测量实验的实验原理为该物理量的计算公式,速度的计算公式为,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为;
实验中需要保持斜面坡度较小,减慢小车从斜面下滑的速度,方便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段的路程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因此段路程为;
段的路程为:,由于段平均速度为,根据,所以小车在段运动时间为,
由于小车在段运动时间为,所以小车在段运动时间为,
由于段路程为:,根据,所以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根据,段路程不变,所以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停表小圈内,指针在和之间,且在第二个小格,表示后,大圈表示秒,所以该读数为,即。
故答案为:;减慢小车从斜面下滑的速度,方便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偏小;。
测量实验的实验原理为该物理量的计算公式;实验中需要保持斜面坡度较小,方便时间的测量;
小车运动的路程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先计算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可知小车段所用时间,再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知段平均速度;
小车经过点才停止计时,导致所测时间偏大,使平均速度计算结果偏小;
停表分针盘,大格是,大格有分为小格,一小格是,外部大圈是秒针盘,一圈,且最小分度值为。
这道题考查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属于中档难度题。
21.【答案】解:声音在铁管和空气中传播的路程相等。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为,则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为,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小,则有
即
带入数据得
解得。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
【解析】略
22.【答案】解:由牛爸在点第一次鸣笛,牛牛后听到鸣笛声音,第一次鸣笛处点到牛牛点的距离
由牛爸在点第二次鸣笛,牛牛后听到鸣笛声音,第二次鸣笛处点到牛牛点的距离
牛爸在内通过的距离
牛爸开车的速度
牛爸第二次鸣笛后继续驾车行驶的距离
此时汽车与点之间的距离
答:牛爸驾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第二次鸣笛后牛爸继续驾车行驶,则此时汽车与点的距离是。
【解析】略
23.【答案】解: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为:;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在,该发声体的声音频率高于,因此人耳听不到。
答: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
该发声体的频率高于人耳可以听到的最高频率,因此人耳听不到。
【解析】频率是指物体在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据此求出该发声体的频率;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本题考查了对频率概念和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的范围的掌握,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4.【答案】解: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小马和教学楼之间距离的两倍,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
根据可知,。
答:经过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
【解析】已知速度和路程,用速度公式可计算经过多久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
本题考查的回声问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距离与路程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W,6W,【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