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知识,夯实基础,整体感知,梳理思路,问题探究,深入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一词多义
    ①为:故不为苟得也(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3.翻译下列重点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本文先以 设喻,得出 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5.第一步推理是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
    6.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接着孟子还以 为例,从正面论证 。最后以 的论证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参考答案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2.(1)①“乡”同“向”,先前、从前。
    ②“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③“辩”同“辨”,辨别。
    ④“辟”同“避”,躲避。
    (2)①做 为了 ②比 对
    3.(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5)以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也应该停止了吗?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鱼和熊掌 “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
    5.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 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 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
    6.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义),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
    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 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对比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
    7.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8.“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9.如:文天祥宁死不投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学案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学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精练,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鱼我所欲也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鱼我所欲也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重点01,重点02,重点03,重点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