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8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8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天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子)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2.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为世界罕见的动物基因库,其中白鹇由80年代初的几百只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只,该保护区白鹇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3.在豚鼠中,黑毛(B)对白毛(b)是显性,如果某豚鼠种群中BB占81%,Bb占18%,bb占1%。则该种群基因库中B、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99% 1% B.90% 10%C.81% 19% D.50% 50%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技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C.人工诱变技术造成基因突变,产生了不定向变异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的遗传性状,使之更适合人类的需要6.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C.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7.下列关于进化中“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可能发生改变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育种中通过人工选择使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逐渐扩大,从而使生物进化8.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10.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 据图回答:(1)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________的选择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____________的频率。而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敏感性个体反而被选择,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生物群体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 (1)由A生物群体进化为B、C两个生物群体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生物群体迁到乙岛后,不与C生物群体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生物群体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甲岛中B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第18天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A。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升高,群体中近亲繁殖,纯合子的比例会升高,A项正确;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有害突变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也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B项错误;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可改变基因的频率,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一个随机交配的小群体,即使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可遗传变异,基因频率也会改变,D项错误。2.【解析】选A。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的基因库将增大;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其突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和种群数量无关;种群数量增大,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3.【解析】选B。 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该种群基因库中B、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90%、10%。4.【解析】选B。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它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是a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概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的基因频率是相同的。5.【解析】选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实现基因的重组,然后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生物的性状。6.【解析】选A。根据题意,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对逃避天敌是有害的,对增加交配机会是有利的,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错误;对配偶的选择属于自然选择,会定向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7.【解析】选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错误;若生物发生了突变,也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C错误;通过人工选择使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得以扩大,从而使生物进化,D正确。8.【解析】选D。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不能自由交配;即使能交配,但也会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或产生的杂种后代无生殖能力,这都属于生殖隔离。9.【解析】选D。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种群基因库间产生差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故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10.【解析】(1)在题图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说明该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2)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增加了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异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在冬季敏感性个体适应力强于抗药性个体,因此越冬后存活下来的个体中敏感性个体增多,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答案:(1)是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2)杀虫剂 抗药性基因 变异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在冬季敏感性个体适应力强于抗药性个体11.【解析】(1)由于甲岛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达到生殖隔离后就出现不同的物种。(2)当没有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迁到乙岛的B生物群体可能会因为生殖隔离进化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B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4%,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2×24%=72%。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2)两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