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分)
旅行是人生绝佳的充电方式。当你陷入生活、学习的困顿时,当你萌生探索、求知的渴望时,去旅行吧!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山脚下有一条小道通向山顶,我们拾( )级而上,在苍劲( )的老柏树下小憩,俯瞰脚下的苍翠,远眺连绵的群山,天高云淡,霞光万里,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啊。我们放下世俗的 jī bàn,沉醉在大自然的静美中。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mù xuàn shén mí( ) jī bàn( )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拾( )级 苍劲( )
2.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你的行囊里,已保存了先民生活的美好图景,"(1) ,左右流之。(2)_,寤寐求之"(《关雎》),劳作中表达诗人对纯朴爱情的追求。
你的行囊里,已收藏过古仁人追寻理想的声音,"(3)_ , ,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教诲中显露孔夫子对"大同"世界的向往。
你已采集了桃花源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4) , (陶渊明《桃花源记》)呈现出老人孩子自得其乐的舒畅和乐。
你已领略过蔚为壮观的洞庭湖风姿,"(5) ,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它烟波浩渺、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3.物候是大自然的一张张明信片,请根据诗歌中的物候判断选择相应的节气。(3分)
(1)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宋·赵友直) ( )
(2)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唐·刘长卿) ( )
(3)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唐·罗隐) ( )
A.立春B. 清明C.惊蛰D.立夏
4.名著阅读。(4分)
阅读也是一场旅行。小明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认为作者将保尔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很丰满,他有顽强的毅力,也有温情的一面。请你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帮小明进行分析。
5.综合性学习。(9分)
第 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 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10 余天的激情和精彩,人们沉浸在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真悦之中。我们为屡破纪录、频创佳绩的冰雪健将欢呼,为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各路英豪点赞。北京冬奥会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闪耀世界的奥运之光更加激励全人类追求和平、团结、进步。
(1)【文化冬奥展自信】
将下面介绍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嵌套内的灯体则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全,采用双层玻璃结构,保障火种灯在极端自然环境下不会炮灭。
②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
③火种灯的造型既有传统中国韵味,又极具现代感。
④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⑤而下部的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 ③④②⑤① B.④③①⑤②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②⑤①
(2)【低碳冬奥我助力】
2022年6月15 日是全国低碳日,班级开展"低碳生活,助力低碳冬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7分)
①请你对下面三则素材进行整理,概括北京冬奥组委为实现绿色低碳冬奥日标所采取的措施。(3分)
材料一 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 2008年夏季奥运场馆,在断建冬奥场馆时也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冰上场馆,采用了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的二氧化碳制冷剂,实现节能30%以上,能效提升20%以上。
材料二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介绍,赛事期间,交通服务车基本为清洁能源,占比为历届冬奥会之最。预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材料三 为实现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目标,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7月2日正式上线"低碳冬奥"小程序,旨在通过碳普惠方式,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低碳行动,为低碳冬典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低碳冬奥”小程序正式上线后,好友小奥也使用了该程序,想获取更多的碳积分为低碳冬奥助力。请你结合下图,向小奥介绍你整理的攒分攻略。(介绍时注意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
娘子关上看飞泉
梁 衡
①娘子关,雄踞在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
来造访。这里山高谷深,草茂树稀,迎着山风还有几丝寒意。山上现存新旧两关,旧关只剩两楼和一些阶梯残石,共二十七级,极陡,人登时需俯身弯腰,手脚并用。新关尚完整,有一条小道直通山下,关门仅能过一车一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顺山势起伏,逶迤而去,谷底风回水响,声若雷鸣,使人不由生发凭吊古战场的幽情。
②我们先去看玉龙泉,泉已修一电厂,用此水来发电。过去喷水的玉龙头已不复见,只见一处很大的泉口,上加石盖,盖的东西两侧各留六孔。水从泉眼内向上喷出,直顶石盖,然后向两边穿孔而出,汇入一个大池中。我们站在石盖上,脚下砰砰然如立鼓面。水池中建有石舫,舫边另有一个石条砌就的大游泳池。难得的是这急喷横流的大水却无一泥一沙,一池碧波清若空无,这时一群顽童正在池里嬉水,他们来去俞忽,宛若游鱼。
③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权然而下。这时人恰好与飞泉的半腰相齐,隔岸平视,看个正好。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尊、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甲】,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
④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莫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我想,抽象派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说这是人、是兽、是车,是马,是田园村舍,你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原来这也是一种钟乳石,不过桂林的钟乳石经大水浸蚀,成柱、成林;这里的经湿雾浸润,成线、成丝。那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各得其妙。当地群众叫这种石头为上水石。石多孔,取一块置浅水盘中,水可徐徐升到石燕,若再撒些豆、麦、花籽于上,则可发芽抽绿,移青山绿水于案几之上,使室内春意盎然。
⑤到谷底观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A.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乙】。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细品着这水,她是泉,但又不是一般的涓涓细流;是瀑布,但又不是泥沙俱下的洪水。她从山顶进石而出,又飘飘落下。黄河滚滚没有她这样妩媚,长江浩浩没有她这般激趣,那排空的海浪又没有这样傻美。B.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摔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空谷独坐,我吸着湿润润的雾,听着水在石上弹奏的歌,看着水珠在阳光中幻成的五彩的霓,任清泉在我心头静静地淌。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⑥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游记·理清"所至"】
6.请借助表格,梳理"我"看飞泉的游踪和观景视角的变换。(4分)
游踪 | 先去看玉龙泉 | ① | ③ |
视角 | 俯视 | ② | ④ |
【游记·关注"所见"】
7.结合语境,在文中【甲】乙】处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又像是一轴素绢 【乙】飞珠碎玉
- 【甲】又像是一幅挂毯【乙】珠飞玉碎
C.【甲】又像是一幅挂毯【乙】飞珠碎玉
D.【甲】又像是一轴素绢【乙】珠飞玉碎
8.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山水风光,请按照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A.稍近帘底,水烟客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从词句运用角度赏析)
B.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拌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从修辞角度赏析)
【游记·体悟"所感"】
9.这篇游记中,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景物融为一体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货"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管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
餐饮食物浪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业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9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业就高达1700万~1800 万吨,相当于3000 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 93克,浪货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货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货,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货。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货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货量高达每人每餐 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 2800 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 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板端挑别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 350 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 250万亿升的淡水、11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亭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囿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① ;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② 等方面。(2分)
11.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1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中国式剩宴"正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光盘行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12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
15.翻译句子(4分)
(1)想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6.《庄子》想象雄奇瑰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17.庄子擅长设喻说理或借物喻理,请比较上文和下面的【链按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庄子是如何说理的。(4分)
【链接材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①,子知之乎?夫鸿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鸿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鵷(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8~19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藻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玻受冻死亦足!
18.请任选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分)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四、写作(50分)
20.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1)关于"丢",你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拟题日,写一个关于"丢"的故事。请你学用课文中第六单元学写故事的方法∶把事情叙述完整;可以设置悬念,增加波折,使故事更有趣味性。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叙事完整,故事性强。600字左右。③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关于"丢",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你以"丢"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针对性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600字左右。③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七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八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