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件.pptx
    • 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学设计.docx
    • 视频
      丑奴儿 辛弃疾.mp4
    • 视频
      行香子 秦观.mp4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4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5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6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7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8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03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件pptx、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学设计docx、丑奴儿辛弃疾mp4、行香子秦观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行香子·树绕村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景色,农村田园风光,轻松喜悦心情,这就是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带给人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走进这首诗词吧!(板书:行香子 秦观)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沟居士,称淮海先生,北宋词人。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代表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碧水惊秋)等。

    2.背景介绍

    本词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这首词具体写作时间已不可考,从词的内容来看,应是秦观的早年作品。

    三、朗读诗歌

    行香子

    [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自由朗诵,共同补充注音和节奏。

    :bēi 徜徉:cháng yáng 飏:yáng 乘:chéng 冈:gāng 

      介绍:行香子,词牌名,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这个词牌分上下两片,各33字,共66字,结构方面上下片完垒对称。句式整齐,短句多,都是三、四字句式,上下片结尾都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尤为别致。

    2.指导朗诵: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轻松喜悦之情。

    3.学生分次朗诵,第一次只需读对注音和节奏(个别读),第二次要带上情感(两个同学搭配,一个读上片,一个读下片)。

    4.点评。穿插对诗歌内容的少量理解,简单提一下这首词的声韵特点。

     补充介绍:上下片各五平韵,不单如此,除了“许”、“兴”、“舞”这三字,都是以平声韵结尾,平声高昂,音调悠扬,仄声短促,音调沉闷。音节颇流转悦耳,格调轻快流畅,极为符合本词的内容和情感。

    5.全班齐读。

    理解诗意

    上片: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诗意: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园子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赏析: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开头两句,从整个村庄起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这是春到村庄的标志景象。“绕”和“满”两字显见春意之浓。“倚东风”二句写出了词人的怡然自得,表现了他对农村春景的喜爱。“东风”点明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写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小园几许”五句,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描绘了一幅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图画,色彩鲜明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下片: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诗意: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房。青色的酒幌飘扬在小桥流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岗。正是莺儿啼鸣,燕儿飞舞,蝶儿匆忙。

    赏析:下片移步换景,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及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间,风光如画,引人遐想。”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词人的怡然自得。“正莺儿啼”三句,又是特写春之一偶,“莺啼”“燕舞”“蝶忙”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啼”“舞”“忙”三字精练准确,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1.意象:树、水、桃花、李花、菜花,莺儿、燕儿、蝶儿等都能代表春天最美的风景。

    2.字词:(1)“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想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个“绕”字、一个“合”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次北居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满”字能换成“平”字吗?能换成“涨”字吗?(板书:绕、满)

    (2)“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即春风,言明时令,(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一个“倚”字,沐浴在春光中,多么的快乐舒适。(朗诵要把自己融入进去,融入到文字中去,融入到作者情怀中去,我就是作者,我在田园中漫步,享受着春风温柔的抚摸,闭上眼睛吧,静下来,慢下来,更从容一些,更闲适一些,更陶醉一些。)

    (3)“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收尽”一词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红”、“白”、“黄”三字异常简单却概括出了各种花儿的特点,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这两句从植物角度展现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意盎然。(板书:红、白、黄)

    (4)“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移步换景,“远远”视野由近放远,从小园转向远处一带的围墙。“隐隐”在墙内隐现出茅草小堂。墙外小桥流水,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一个“飏”字轻快上扬,充分表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良辰美景,自然需要美酒助兴。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为后面写景做好了铺垫,而又富含诗,引人遐想。同是写酒旗的,辛弃疾《鹧鸪zhègū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哪首和本词的意境相似。(朗读,换一下次序读“流水桥旁,飏青旗”,比较一下,那种惊喜的感觉就出来了。)

    (5)“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乘着一时的兴致,再步行着翻过东边的小山岗,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

    (6)“柳暗花明又一村”,另有一番景象:莺啼燕舞、蝴蝶采蜜忙。“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这三个词语换一下位置行吗?“啼”换成“叫”行吗?“千里莺啼绿映红”、“自在娇莺恰恰啼”,百度一下,写“莺啼”的古诗词就有几百首呢!“舞”换成“飞”行吗?(板书:啼、舞、忙)这三个词语其实也写出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正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正因为无人打扰,那些虫鸟们才能如此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品读诗情

      这首词中,词人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试着描绘画面,同桌互相分享。

    绿树郁郁葱葱,环绕着村庄。池塘中水已涨满,映着天与山与水与人。迎面是和煦温暖的东风,园子虽小,却是百花争艳,你看,桃花红艳,李花洁白,菜花金黄。远望,隐约可见围墙茅堂,酒旗飘扬流水桥旁。春光可爱,心情欢快,我步行来到东边的山冈上。绿林中黄莺啼叫着,婉转悦耳;燕子们成群结队地在空中自由飞翔;蝴蝶在花丛里忙碌着,一派大好春光。

    景美情真,景美情美,那么词人此刻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词人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心境的呢?

    (1)动静结合

    上片侧重描写静态景物,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2)白描手法

    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描绘了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

    (3)寓情于景

    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六、主旨归纳

    这首词以白描的写作手法、浅近的语言,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了词人乘兴闲游、欣赏春光的愉悦心情。七、七、随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行香子》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行香子》词中描写词人翻过山冈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三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随作者的_________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_______________  、生机勃勃的特点。

    3.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黄色的菜花,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营造了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

    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流露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一说古诗里的愁 ?有带有愁的诗句引入本节课。

    预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知识链接

    1. 【辛弃疾】字幼安,号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2、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三、诗词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丑奴儿(chǒu nú ér)·书博(bó)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qiǎng)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huán)。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听读:听朗诵,标注字音。

    3.生读:读准字音。(教师予以点评指正)            

            读出节奏。(指导学生节奏放缓慢)

    四、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诗意:人少年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新词没有愁苦而竭力说愁。

    赏析: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    登上高楼,欣赏景致,本来就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故作深沉,竭力写一些“愁苦”来应景。 上片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 写年少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诗意: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想说却说不出口,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经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词人半生力主抗金,立志恢复失土,却一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      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的经历。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很想对人倾诉一番,但愁到极点反而无话可说。况且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却道 ‘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心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品读诗情

    (1)本词围绕哪个表达感情的词来写?

        

    (2)读上阕,说说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辛弃疾“爱上层楼”这种愁是闲愁吗?

    少年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的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

    链接材料

    登楼

    《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王的作品。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后人常以登楼暗喻“愁”,成了“愁”的代名词。

    叠句作用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第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成因果关系,意谓词人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第二个“爱上层楼”同后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为写“新词”,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叠句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起到过渡作用。

    强说愁

    看法1: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说愁也说不出来,因而这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看法2: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

    (3)读下阕,谈谈“而今”的愁是怎样的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是胸怀大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4)愁多如许,为什么却“欲说还休”且叠句呈现?

    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排挤、猜忌、打击,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愁也不敢明说。

    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因为这种失望,所以辛弃疾“欲说还休”。

    (5)尾句“天凉好个秋”是什么含义,是闲话还是弦外有音?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意即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表明作者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因此这句话看似闲话,平静洒脱,实则却深沉含蓄。人说秋色入心即为愁,作者这样写,正写出了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这一腔“愁”,词人越是不说,越是令人感到愁的沉重。

    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宛转,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话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的两种人生感受。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2.同是登楼,你能说出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

    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

    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4.深入思考,体会“愁”的含蓄之美

    (1)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2)是什么原因使词人“欲说还休”?

    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付之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朝廷的无限失望。因为这种失望,所以辛弃疾“欲说还休”。

    七、主旨归纳

    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八、拓展延伸

    一首首词从辛弃疾笔下流泻而出: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那是你没有知音的辛酸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那是你怀才不遇的哀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那是你壮志难酬的悲凉;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是你不愿闲居的愁闷。

    所以“近来愁似天大,无人相。只好移家向酒泉”

    可是我知道你宁愿金戈铁马,投笔从戎,

    也不要解甲归田。

    你宁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

    也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你的一生注定传奇!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

    辛弃疾 〔宋代〕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九、随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2)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出尝遍辛酸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用了两个“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3.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对比鲜明。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之情。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