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欣赏彝族舞曲教学设计
展开彝族舞曲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并演唱彝族舞曲使学生了解到彝族风土人情,音乐特点以及民族团结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对比AB段音乐要素的不同对乐曲有不同效果影响;用不同音乐情绪演唱AB段,熟悉旋律。
3、知识与技能:对音乐有具象性的描述;了解琵琶的音色及基本技法;学会聆听少数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分析对比AB段的音乐要素;用不同音乐情绪演唱AB段,熟悉旋律。
1、如何解决?
在演唱AB段时问学生如果用线条表示的话应当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难点:聆听AB段给具象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是什么样的人在跳舞。
2、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说出音乐的情绪,再到联想舞蹈再具象。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学习基础较弱,但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求知欲强,创造力强,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
教学流程:
一、课前
ppt 1放一张琵琶月琴,背景音乐为《琵琶语》。
ppt2琵琶月琴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以少数民族居多,我们先来猜猜这个是哪个民族?(展示维族、藏族、傣族、苗族的照片)
(展示彝族服饰)
师:同学们的说法都不太一样/对,这个民族叫彝族,是我国第6大少数民族,彝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人最喜欢在跳舞的时候吹奏一种乐器(放葫芦笙图片),(点名xxx)
你来猜猜看这个乐器叫什么?左边的这个乐器谁知道?(葫芦笙)这是彝族人最喜爱弹奏的乐器,其实月琴是由中国民乐的弹拨之王演变而来的,谁知道是什么乐器?对啦,琵琶,琵琶是民乐的弹拨乐之王,琵琶起源于秦朝,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啦,那你们知道琵琶最兴盛的时期在什么时候呢?唐朝还是宋朝?唐朝那个时候有位诗人白居易还写了有关于琵琶音色的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老师今天把琵琶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同感受琵琶独奏《彝族舞曲》。
三、过程A
1、(出示ppt 《彝族舞曲》大标题)
师:大家把书翻到第19页,老师从中选出来最具有特色、代表性的一段,你能试着听出来是否有反复的旋律?能否哼唱?(选人来哼唱)
生:反复的旋律A
哼唱旋律A
2、刚才这位同学哼唱的就是彝族舞曲的旋律A段,那我们现在听A段时,(弹奏旋律A段)想象一下,这应该是从事着什么音乐活动?如果要你赋予这段音乐活动一个形象,应该是彝族的男生还是女生?
生:跳舞;聚会
女生
3、(听彝族1-1段)
3-1 问:这段旋律的速度? 情绪?既然是女生在跳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姿?
生:婀娜多姿的舞姿;柔美;舒缓。
3-2 问:这个乐谱很有特点,给你们提示下,能不能发现每小节当中的共同音?
(引出低音6)
由于低音6超出了人声能达到的音域,那我们唱不了,我们可以用其他途径来代替这个低音6吗?
生:跺脚 拍手 响指 用笔戳桌子(分别实践一下)
最终选响指,响指打不响就拍手。
我们刚才形容到这段音乐是表现婀娜多姿的、柔美的舞蹈,老师今天带来了彝族最具有特点的烟盒舞,烟盒舞就是在跳舞时,双手都拿着圆形木制或竹子制成的烟盒作以敲击伴奏,(放烟盒舞片段)问:你们能发现视频中有跟响指一样的音效吗?结合我们所看到的视频,分析一下,他在模拟什么发出来的音响?
生:打烟盒的动作
3-3 师示范:打响指唱音名。
学生边唱边打。唱几遍
用什么唱最贴切?
3-4 弹琵琶,分析拉弦与不拉弦的对比
四、过程B
4-1刚才我们欣赏了柔美舒缓的片段A,接下来我们聆听B段(弹彝族大B段),这段与A段相比带给你什么样不同的感受?
生:表现了男青年跳舞的热情奔放的特点。更强烈。
4-2 (再次聆听大B段)
问:B段开头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由几个人发展为群舞,热闹非凡,豪放。
4-3 (聆听 B-1段)
师范唱
学生跟唱一遍
4-4 问?这个音乐片段里有一个力度记号,你能找出来吗?
重音记号
让我们试着把重音唱出来,增强氛围。
4-5 问:现在我想让音乐情绪更加强烈点,我觉得一个重音记号不够,你们能再加一个吗?
先让学生加(用ppt的签字笔来画学生说的),试着跟学生唱一下,再给出自己的。
生:更能体现出彝族男青年跳舞的奔放热情。
4-6 唱谱加重音,唱几遍
加了重音之后,其实我们刚才演唱的就是彝族最具有风情的大切分节奏。
4-7 唱 由慢渐快 (用手打着拍子)
4-8 琵琶弹 扫弦与不扫的对比 (奔放热情)
五、A段&B段对比
把学生分成两组,抢答问题。
六、完整演奏
我们感受了第一主题的柔美舒缓,第二主题的热烈奔放,现在让我完整为大家演奏。
(学生到A段打响指伴奏,B段用手拍节奏)
七、拓展:(创作背景)
那我们刚才在唱到A B段分别用了不同的感情速度去唱,作者王惠然在写这首彝族舞曲的时候心情肯定也是有所起伏,王惠然在彝族去采风,那里的彝族老乡们经常会唱风格别致的彝族山歌,跳丰富多彩的舞蹈,他说最感人的就是烟盒舞,把这些都留心记录了下来,这为他的创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音乐素材,可见音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八、总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走近了彝族,欣赏了琵琶独奏《彝族舞曲》,视唱了主题AB段,领略了彝族的音乐特色,其次也了解了弹拨乐之王琵琶的音色及技法,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是无穷的,
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卡门序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九年级上册☆卡门序曲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音乐知识,聆听——体验,总体欣赏——体验,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银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银杯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巩固,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七年级上册☆杵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上册☆杵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新课,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