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第1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第2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23《生物的进化》 、选择题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2.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新性状产生B.Y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C.Z指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的发生可以不经过隔离B.进化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C.自然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英国椒花蛾身体和翅有浅灰色斑点。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使该虫栖息的树干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5.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猎食时,唯一的伎俩就是奔跑。当人类给这一地区引入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绿色蜥蜴赶到了树上生活。研究发现经过仅仅20年的时间,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据此推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产生适合树上生活的护趾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年的进化已经形成新物种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环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环境的蝴蝶。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环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7.下图表示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因素的合理解释依次是(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8.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9.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0.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11.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12.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13.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内因B.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C.人为因素可以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迁入与迁出、遗传漂变会影响生物进化14.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1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16.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所示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对这三个地区的家蝇喷洒等剂量的此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的家蝇种群B.丙地区的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8.5%C.这三个地区的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18.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雀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大尾雄孔雀易遭天敌捕杀会改变该种群的性别比例D.雌孔雀与雄孔雀彼此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填空题19.如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①②③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发生改变。若图②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5)已知上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20.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距今5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距今约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仍为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交配,但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甲区域的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2)乙区域出现的短尾山鸡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乙区域出现短尾山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些年,甲区域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研究人员对该区域山鸡的数量与山鸡的翅色基因(A/a)和翅形基因(B/b)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近些年发生明显进化的山鸡是__________。1997年时,长尾山鸡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________。
    0.答案解析1.答案为:C解析:A、a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种群1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64%,Aa=32%,aa=4%;种群2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36%,Aa=48%,aa=16%,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AA=50%,Aa=40%,aa=10%;混合后的A基因频率=50%+40%×=70%,a基因频率=1-70%=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2.答案为:C解析:新物种产生的标志为生殖隔离。3.答案为:A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隔离没有必然联系;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答案为:A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合当前的环境;题干中叙述的现象不能说明自发突变频率很低;变异是不定向的。5.答案为:D解析: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可能会导致绿色蜥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项错误;环境改变只是对绿色蜥蜴产生的适合树上生活的护趾突变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作用,B项错误;护趾的变化只能说明绿色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能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护趾的变化不能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年的进化已经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引入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也改变了绿色蜥蜴的生活方式,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绿色蜥蜴长出了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故D项正确。6.答案为:B解析: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环境较开阔环境暗,封闭环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正确,A、C、D均错误。7.答案为:B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图分析,机制1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机制2属于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隔离时,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机制3属于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而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即机制1属于地理隔离,机制2属于种群迁出,机制3属于出现突变体。8.答案为:D解析: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A正确;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假设该校共有200名学生,则男女生各100名,其中XbY=200×3.5%=7人、XBXb=200×5%=10人,所以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7+10)÷(100×2+100)≈5.67%,B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可见,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9.答案为:D解析: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重组导致的基因频率改变是互不相关的,A错误;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10.答案为:C;解析: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11.答案为:D;解析: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12.答案为:B;解析: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13.答案为:B;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变异,就不可能发生进化;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某些特定性状的生物进行培育,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例如,人们选择矮秆作物进行培育从而使作物矮秆基因的频率增大等;迁入与迁出能够引起种群部分基因的增加或减少,遗传漂变会使少数个体携带的特有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消失,两者都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都会影响生物的进化。14.答案为: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15.答案为:A.解析: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导致A基因频率下降、a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进化,A正确、B错误;产生新物种要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该种群只是基因频率改变,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16.答案为: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家蝇的抗性个体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敏感性个体只有纯合子,因此抗性对敏感性为显性。若对这三个地区的家蝇喷洒等剂量的此类杀虫剂,由于乙地区家蝇种群中敏感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最低,因此乙地区的家蝇种群死亡率最低,A正确;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抗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抗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1%+(1/2)×15%=8.5%,B正确;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家蝇种群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家蝇抗药性的产生不会增加物种丰富度,也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17.答案为:D.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母虎和雄狮交配产生的狮虎兽是不育的,说明母虎和雄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如果种群中,BB=81%,Bb=18%,bb=1%,则b的基因频率是10%,B的基因频率是1-10%=90%,D正确。18.答案为:D.解析:孔雀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正确;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正确;大尾雄孔雀易遭天敌捕杀会改变该种群的性别比例,C正确;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填空题19.答案为:(1)地雀A和B 地雀A、B与C(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3)基因库(4)0.7(5)80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不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4)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5)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20.答案为:(1)基因(2)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两个地区的山鸡产生不同的变异;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中长尾鸡 960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涉及基因频率、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甲区域内山鸡是同一种群,所以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2)乙区域内出现的短尾山鸡是一个新物种,因为甲区域的两种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杂交,但受精卵不能发育,说明短尾山鸡与其他山鸡间存在了生殖隔离。乙区域短尾山鸡出现的原因是突变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分析表格中长尾山鸡的B基因频率变化很大,所以明显进化的山鸡是中长尾山鸡。在1997年时,A基因频率为40%,所以基因型为AA的占40%×40%=16%,那么长尾山鸡数量为6000×16%=960。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1练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1练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3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3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共8页。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