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10)(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10)(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10)(含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10)(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10)(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其一)
    卢象升①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注]①明末,清兵入侵,卢象升是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②绝影:良马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写了作者亲见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亲闻画角声声、熊狐惊吼,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壮歌。
    B.本词上阕借“问天”表达对国事的忧虑。面对既艰难危急又孤立无援的国势,作者不由得忧心如焚。
    C.这首词情感的抒发富于变化。上阕的压抑愁闷为下阕的豪情满怀做出了铺垫,层层推进,笔力不凡。
    D.这首词直率粗犷,真气勃发。作者遣词造句,无不精心打磨,尽情地吐露自己的苦闷与豪情,动人心魄。
    2.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沉雄哀激”,请结合词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分别表现“哀”与“激”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②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北山:即钟山。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字精妙,“取”“酬”二字赋春风以生命,以夸张手法墓尽春色之变化,透露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清阴”,抒写小路蜿蜓曲折,树木葱茏茂密,屋宇隐约可见,在一片宁静中展现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拄杖独行寻幽,一静一动,刻画出一个欣然自得的主人公形象。
    D.这首诗叙事、描写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退居半山园生活的一个侧面,在冲淡平和中抒发了其内心复杂的感情。
    2.试分析诗歌尾联的艺术技巧。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渔家傲
    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注】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送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誉,“千古”一词指金陵曾是数代帝王的都城,呼应下句的“兴亡处”。
    B.“斜风”“细雨”之景物描摹富有意境。“留”字则写出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C.下阙写王胜之因为调任离开金陵时,驾着飞车穿越云霞,以鸾鸟为陪乘,一路凌风驭虚,词人想象大胆。
    D.词中关于水乡风物的景致描写没有泛化、类型化,词人眼中的现实风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
    2.这首词写离别之情既有寻常之笔,亦有“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请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饮
    元稹
    灯火隔帘明,竹梢风雨声。
    诗篇随意赠,杯酒越巡①行。
    漫唱江朝曲,闲征②药草名。
    莫辞终夜饮,朝起又营营③。
    [注]①巡,斟酒一周叫“一巡”,“越巡”指已添了好几回酒。②闲征,(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③营营,这里指为功名而忙碌。诗人通过夜饮来求得暂时的精神解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一次夜宴的情形,诗人的言谈笑语中蕴含着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感。
    B.颔联写宾主无拘无束,开怀畅饮,“越巡行”再现了他们夜饮过程中的豪迈气概。
    C.颈联写夜宴酒酣时宾主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并吟唱,体现了他们清雅高洁的情趣。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冉溪①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②,种漆南园待成器。
    【注】①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后来变革失败,被贬永州。此诗创作于此时。②樊敬侯:东汉人樊重。据《后汉书》记载,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树长成材,终于做成了器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年轻时具有远大的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决心报效国家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B.诗人经历了变革失败的风波,被贬到了万里之遥的永州,好像是被拘禁的囚犯。
    C.诗中“希公侯”和“壮心瓦解”构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现实处境的变化。
    D.诗歌首先写诗人被贬前的情形,然后写诗人被贬后无所事事的感慨,层次井然。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全诗思想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哀”:①动作描写。“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②比喻手法。作者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③精炼字词。“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
    “激”:①运用典故。“燕然勒”化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②虚写想象。“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解析:1.A.“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熊狐惊吼”并非作者“亲见”“亲闻”。故选:A。
    2.上片主要表达作者的孤愤心情。屈原“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一片热心得到的是冷漠。卢象昇的遭遇何尝不是如此,他主张抗战的议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他手抚着高大的宫阙,心里一片冰凉。他“搔首问天”,问的是什么事呢?“平生有恨何时雪”!这是作者最关切的事。但是,皇帝无能,群臣苟且,国恨国耻何时雪?他唯有向天呼吁了!他唯有向苍天发出沉痛的喝问了!“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愤。“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二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愤绝望。“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把读者带到刀光剑影的战场。号角长鸣,惊天动地,清兵如熊狐蠢动,前来进犯,牵动着守疆将士的心。在这二句中以“天地裂”来形容号角之声的激昂,以“惊魂”来写将士的心情,都很形象。“绝影”以下三句写明朝将士的骁勇。
    2.答案:1.A
    2.①用典。借用南朝宋周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的情感。②以景结情,用北山鸟的美妙的声音,表达了对北山之景的喜爱之情。③乐景衬哀情,诗人写道鸟声美妙,却无人欣赏,衬托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
    解析:1.“夸张”错误,应为“拟人”的修辞。
    3.答案:1.C
    2.①“江南父老留公住”,老百姓的挽留突出了词人对王胜之的清誉的赞颂,老百姓的惜别之情令人感动,这是送别之常情:②下阙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品行高洁,以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离去不用伤心来宽慰王胜之,将沉重的别情写得轻松戏谑。
    解析:1. 词人是想象王胜之当初来金陵时驾着飞车,因不满意金陵,所以又离去,是对调任的戏谑之语。
    4.答案:1.D
    2.①视听结合。前句运用视觉写隔帘的灯火迷离朦胧,别具美感;后句运用听觉写风雨交加,描写细腻。②虚实结合。诗人没有直接写宴会上的热闹场面,而是让读者从隔帘而望的明亮灯火去展开联想,虚实结合,意境幽远。③运用对比。屋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屋外风声雨声,显得凄清。这样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屋内的欢乐,也暗示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D.“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错误,尾联写诗人厌倦了这种为五斗米而折腰、为仕途而奔波的生活。诗人的言谈笑语中隐藏着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诗人暂时逃避现实,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和快乐。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人没有直接写宴会上的热闹场面,而是运用虚写的手法将画面推至室外,让读者从隔帘望到的明亮灯火去展开联想,留下无穷无尽的余意。运用视觉描写,隔帘的灯火迷离蒙陇,别具美感,比正面描写宴会的华灯高照更富一种含蕴幽深的美。“竹梢风雨声”,运用听觉描写,夜饮正值风雨之夕,雨丝洒在竹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轻响,夜风轻轻摇曳着竹梢,发出一阵阵如箫如管的清音,这充满诗意的情景不仅增添了室内宴饮的兴致,更深沉地暗示出诗人对“风雨故人来”所感到的格外欣喜的心情。灯火在风雨中更加明亮,帘外凄清如许,再对比中更加衬托出帘内的温馨欢乐,令人心向神往,感到亲切和温暖。
    5.答案:1.D
    2.思想感情:①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希望实现理想的豪迈之情。诗人虽然被贬永州,但不甘心无所作为,希望通过长期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②表达了诗人不惧嘲讽打击、对未来充满自信的乐观之情。诗人决心像樊重那样,不怕打击嘲笑,坚信理想一定能实现。作用:使全诗思想感情的抒发由感伤转为高昂,升华了全诗的感情格调。
    解析:1.“写诗人被贬后无所事事的感慨”错误,从诗中看,诗人被贬后,依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9)(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9)(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8)(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8)(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6)(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合训练(6)(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