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原卷版)第1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原卷版)第2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原卷版)第3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第1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第2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
    A.怆然(chuānɡ)   涕下(tì)       不畏(wèi)
    B.岱宗(dài)       青未了(liǎo)   决眦(zì)
    C.拄杖(zhǔ)       叩门(kòu)     吟鞭(yín)
    D.足鸡豚(tún)     龚自珍(ɡōnɡ)   山重水复(chónɡ)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怆——chuàng;
    故选A。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辨析能力。B项“我登上飞来峰寻找高高的塔”表述有误,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故选B。
    3.下面对诗《望岳》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答案】D
    【解析】
    【详解】
    D.分析错误。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想象登上泰山后的感受。故选D。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故选C。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面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扣“望”字而写,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
    B.首联以设问起笔,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C.“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无中生有,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故选C。
    6.下面对《望岳》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 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答案】C
    【解析】
    【详解】
    C.“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述有误,三、四句是正面描写泰山的景物;
    故选C。
    7.下列是对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D.从“千寻塔”“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最高层”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并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故该选项“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表述不正确;
    故选D。
    8.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A、C、D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林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A、B、C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下面对《望岳》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虽无“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B.“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
    C.“荡胸生曾云”写泰山上面云雾层层缭绕,变化多端,诗人心胸也为之荡漾。
    D.结尾两句触景生情,写诗人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作者想象登上山顶以后见到的样子,并不是已经登上山顶。故选C。
    11.下面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远及近,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诗人用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面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C.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D.诗人不怕困难,登上了泰山,展现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登上了泰山”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诗人产生登岳想法,立志登上泰山顶峰,俯视群山。故选D。
    12.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二句远望泰山,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大笔勾勒出泰山的绵延之势。
    B.三、四句用字极为传神,“钟”字用拟人手法,生动有力;“割”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五、六两句,诗人抓住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以及山中归巢的鸟儿这两个景物细节,展现了心境的开阔和对泰山奇景的喜爱之情。
    D.末两句写登山感怀,诗人登临泰山绝顶俯视群山,可见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D
    【解析】
    【详解】
    D.“登山”“登临泰山绝顶”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我终将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这是诗人由望岳产生的登岳的想法,并没有登上泰山。故选D。
    13.下面对《登飞来峰》圈点批注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A.“千寻”:写实之笔,极言塔的高峻,高耸入云。
    B.“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虽是铺垫之笔,但也写出了金鸡报晓,旭日东升,目极辽远,声闻遐迩的宏大意境。
    C.句中“不畏”二字,气势夺人。“浮云”,古人常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D.“自”易误写为“只”,“身”易误写为“生”。背诵默写时都要注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千寻”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塔的高峻,是虚写,“写实之笔”表述错误,故选A。
    14.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A、B、C正确。故答案为:D。
    1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C.“闻说鸡鸣见日升”,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句蓄势。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活用典故”错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据传说,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故选B。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游沙湖①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②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③郭门外二许,有王逸少④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⑤。”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官黄州。②辄:就。③蕲水:薪河,黄州境内五水之一。④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⑤黄鸡:白居易有诗“听唱黄鸡与白日”感叹年华易逝,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16.【甲】诗描绘了泰山____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的景色。【乙】文写了兰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这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契机。
    17.用斜线(/)为【乙】文画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安 常 虽 聋 而 颖 悟 绝 人 以 纸 画 字
    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相田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2)善医而聋____________
    (3)书不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       (4)蕲水郭门外____________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同游清泉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B.余以手为口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C.是日剧饮而归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D.遂往求疗                           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买田其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1.结合诗文内容说说【甲】诗“会当凌绝顶”和【乙】文“休将白发唱黄鸡”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给你什么启发?
    【答案】16.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西流(向西流淌)
    17.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
    18.     察看(看)     擅长(善于)     写     外城
    19.D
    20.(1)我去那里买田地。
    (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1.【甲】诗“会当凌绝顶”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乙】文“休将白发唱黄鸡”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的启发是人应当不畏难,不畏老,积极向上。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第一空: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割昏晓”是指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通过描绘诗人的表现、感受,展现泰山景色的神奇缥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将泰山与周围的山作对比来凸显泰山巍峨。整体上展现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瑰丽的景色。
    第二空: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作者由兰溪向西奔流的景象引发感慨;写诗人在贬谪后依然保持乐观、旷达的心胸,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7.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
    “而”表转折,通过“而颖悟绝人”来形容庞安的聪慧过人;应在“而颖悟绝人”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
    1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相:察看、看;
    (2)句意: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善:擅长、善于;
    (3)句意:写不了几个。书:写;
    (4)句意: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郭:外城。
    1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指庞安/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介词,用、把/介词,凭借、靠;
    C.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D.都是副词,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予:我;其间:在那里,指螺蛳店附近;
    (2)斯: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舍;惟:只。
    21.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及启发。
    【甲】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凸显出泰山高峻的同时,写诗人决意要登上泰山之巅,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乙】文“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此句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休将”有“不要”之意。诗人在贬谪生活时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体现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启发我们应该不畏艰险,敢于开拓,不畏年老,积极进取。
    【点睛】
    【甲】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乙】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去那里买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古人作品脍炙人口,古人智慧熠熠生辉。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2.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山门圮于河        (2)棹数小舟 
    23.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木求鱼
    B.尔辈不能究物理             寻根究底
    C.二石兽并沉焉             并行不悖
    D.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同存异
    24.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__________________,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一诗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塔高。
    B.《河中石兽》中像讲学家那样的学者对外界事物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原地寻找石兽,总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嘲讽。
    C.《登飞来峰》一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D.《河中石兽》一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断”的深层思考。
    【答案】22.(1)pǐ(2)zhào
    23.A
    24.     这不是木片     只了解其一     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5.B
    【解析】
    22.
    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
    “圮”应读pǐ,意思是毁坏,倒塌;
    “棹”应读zhào,意思是划(船)。
    23.
    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 缘:因为/沿着;
    B. 究:均为推究;
    C. 并:均为一起;
    D. 求:均为寻找;
    故选A。
    24.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是,这;木柿,木片;
    ②句中重点词:但,只;臆断,主观判断。
    25.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B. “总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嘲讽”说法有误,通过文章内容“众服为确论”可知,讲学家的说法得到了寺僧的认可;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6.《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接着用了一个“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后感到的孤寂。
    27.“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创作风格,在《望岳》中就已体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形式表现泰山的雄伟,空间上跨越齐鲁,时间上千古长青,真是惊人之语。
    请以《望岳》中其它诗句为例,也来展现一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
    28.知人论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任选一个谈谈《登幽州台歌》或《望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6.     悠悠     独
    27.示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山南山北的阳光被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28.《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理想的惆怅、孤寂之情。《望岳》在描写壮美的泰山中,蕴藏着诗人对袓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分析】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天地之悠悠”强调天地之广阔渺远,“悠悠”两个字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独自,孤独。运用对比,以天地的广阔和人的渺小作对比,体现了诗人凄苦、寂寞、苦闷的心情。
    27.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进行赏析。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使山有了阴、阳面,所以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28.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登幽州台歌》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却无法得遇圣君明主,故而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神细望,最后虚写俯望。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9.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0.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答案】2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思想情怀。(意思对即可)(答“怀才不遇”也可)
    30.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联想和想象的情境符合诗意即可)
    【解析】
    【分析】
    29.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30.
    考查对诗歌情境的品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独”字展现了诗人在绵远的历史长河中,在浩茫的天地间的孤独渺小,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1.这首登楼远眺的生命悲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31.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32.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
    【解析】
    31.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诗歌大意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这里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像燕昭王那样前代贤君既不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第三句写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山河旧,人物不同”,抒发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32.
    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结合写作背景看,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因此,当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非常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4.本诗的调子慷慨悲凉,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和情怀?
    【答案】33.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4.表达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解析】
    33.
    本题考查描写诗歌画面。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写出画面即可。
    示例:我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34.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联系写作背景,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人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榨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和“来者”分别指哪些人?
    36.这是一首吊古讽今的悲歌,请分析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35.“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指后世能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36.诗人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联想到大地茫茫,空阔寂寞想到自己无人理解怀才不遇孤独悲凉之情涌上心头,所以怆然涕下(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把词语放入文句或具体的语境之中去解读,切忌断章取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据此可知:“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指后世能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意对即可。
    36.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因此“独怆然而涕下”。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7.“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
    38.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案】37.“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38.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也表达出人生的孤独感。
    【解析】
    37.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及体现的情感。“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8.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中“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礼贤下士的明君。
    B.《登幽州台歌》中“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营造出一种苍茫辽远的意境。
    C.《登飞来峰》次句写诗人登上了高塔,眼前看到了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D.《登飞来峰》中“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奸佞小人。
    40.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同是登高感怀之作,两位诗人站在高处时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39.C
    40.王安石《登飞来峰》,抒发的是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雄心和抱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抒发的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解析】
    【分析】
    39.
    诗人“闻说”意为“听说”,所以不是“眼前看到了旭日东升”,故选C。

    40.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抒发的是诗人不惧怕艰难险阻,立志政治革新的雄心和远大的抱负;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抒发的是因怀才不遇而“怆然涕下”,抒发的是报国之志难以实现,有才不得重用的悲凉苦闷之情。
    【古诗阅读】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古人用字颇为讲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俊。
    C.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一诗很好的体现了这种风格。
    D.“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42.请分析《望岳》这首诗怎样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的?
    【答案】41.C
    42.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泰山之“高大”。
    【解析】
    41.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C.错误,《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风格不是“沉郁顿挫”,而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豪放风格”;
    故选C。
    42.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五、六句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这六句通过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雄伟磅礴的景象;后两句用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
    43.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设问总领下文,“齐鲁青未了”作答,形象地描绘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突出了泰山的苍翠;“未了”表现了泰山座落之广,一望无际。
    B.颔联是说大自然秀美无比,表达作者对泰山的偏爱。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描写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明亮和昏暗两部分。
    C.颈联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出了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一个“入”字生动传神,好像一只只鸟儿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之深。
    D.全诗围绕“望”字写实,写景中又处处烘托出一个“高”字,把泰山的万千景象,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尾联以“一览众山小”收尾,抒发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豪迈气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赏析有误。尾联是虚写,是作者的想象。“会”说明登顶是作者的志向,还没有登上泰山极顶,可知“‘望’字写实”和“抒发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豪迈气概”理解有误。故选D。
    44.【诗词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案】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作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而群山在我眼中是那么渺小;“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是: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这两句诗表面意思是要攀登到泰山的顶端,内涵则是攀登到人生的顶峰。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5.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5.“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46.示例:①欲扬先抑,曲折有致。正在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之际,诗人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其兴奋惊喜之情,溢于言表。②选取山间寻常景物,用白描手法,不加雕琢藻饰,而自然成趣,格调流畅绚丽、开朗明快,对仗工整,朗朗上口。③将路途所见及主观感受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既写出了自然山水风光之美,富有情趣,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富有理趣。④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对比之中,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和希望。⑤一语双关,寄寓着困境中蕴涵希望的道理。人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现出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
    45.
    本题考查诗句中关键词的赏析与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诗人不禁抒发感慨:但愿从今以后,能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46.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先写“疑无路”,再写“又一村”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山回路转、出路难寻之际,突然前面柳暗花明,现出几间农家茅舍,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表达了兴奋惊喜之情。
    ②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人选取山间寻常景物,不加雕琢藻饰,而自然成趣,这是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诗人将路途所见及主观感受交织在一起,这是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既写出了自然山水风光之美,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写山回路转、出路难寻的无奈,“柳暗花明又一村”则写出了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的喜悦,这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和希望;诗句中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困境中蕴涵希望的道理,这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流露出只要坚定信念,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4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47.D
    48.示例: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或“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解析】
    【分析】
    47.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D.赏析有误,尾联并不是忧伤的笔调,也并非直抒胸臆。诗人比较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对山村迷人景色、淳朴民风的赞美,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
    故选D。
    48.
    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箫鼓、春社,农家祭社祈年,满怀着对丰收的期待,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之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9.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50.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49.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宁静欢悦的氛围;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50.“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解析】
    49.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来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足”字,刻画了村民的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此句不仅描绘乡间优美的景色,而且渲染出宁静欢悦的氛围。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为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农家祭社祈年,满怀丰收的期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以游村贯穿全诗,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热情好客的村民以及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
    50.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的赏析。“无时”是个时间副词,意思是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将“无时”代入句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即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可见“无时”既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又抒发了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
    5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作者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以“落红”自喻,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仍然关心国家命运,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2.诗歌的首句中以“____________”和“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
    5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做简要赏析。
    【答案】52.     白日斜     痛苦(或:愁苦)
    53.示例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
    52.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作者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由此可知一空与二空为“白日斜”和“天涯”,第三个空为“痛苦或愁苦”。
    53.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这里诗人以“落花”自喻,是说自己要像落花那样化做春泥,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四、字词书写
    5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岱宗( )   决眦( )     箫鼓( )
    鸡豚( )   吟鞭( )   己亥( )     青未了( )
    【答案】     chuàng     dài     zì     xiāo     tún     yín     hài     liǎo
    【解析】
    【详解】
    “怆”读作chuàng,怆然:悲伤的样子。“岱”读作dài,岱宗,泰山的别称。“眦”读作zì,眼角。“箫”读作xiāo,一种竹制乐器。“豚”读作tún,泛指猪。“吟”读作yín,吟鞭:诗人的马鞭。“亥”读作hài。地支的末一位。“了”读作liǎo,完结。
    5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怆然( )       岱宗( )   决眦( )
    足鸡豚( )   叩门( )   吟鞭( )
    【答案】     chuàng     dài     zì     tún     kòu     yín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怆”不要写成“cāng”。
    56.给加点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岱宗( )   青未了( )
    决眦( )   千寻塔( )   自缘( )   鸡豚( )
    叩门( )   腊酒( )       浑( )
    【答案】     chuàng     tì     dài     liǎo     zì     xún     yuán     tún     kòu     là     hún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注意“怆”应读“chuàng”,不要读作“qiàng”,“浑”应读“hún”,不要读作“hùn”。
    57.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àng( )然   tì( )下        岱宗( )
    决眦( )          鸡豚( )        xiāo( )鼓
    【答案】     怆     涕     dài     zì     tún     箫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怆然”不能写成“创然”;“决眦”不能拼成“zī”;“箫鼓”不能写成“萧鼓”。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