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1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阅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1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
一、理解性默写
1.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
2. 《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4.《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5.《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
7. 曹操《观沧海》中诗句“ , 。 , ”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一诗中“ , 。”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 。
11.《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
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 , ”这两句诗。
【答案】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2.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二、阅读赏析
(一)(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_____的雄心壮志。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 “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 “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 “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答案】
1.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2. 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大海和山岛景色的描写,写的是眼前实景。故选C。
(二)(2020-2021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动静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C.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皆为实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 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答案】C
【解析】 “皆为实写”有误,应为“皆为虚写”。故选C。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C.“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
1.C
2.示例: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本诗时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途中所作,“秋风萧瑟”是眼前所见大海上的实景,与“奸雄”无关,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2.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来具体描写作答。注意想象要合理。
(四)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2.下列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在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答案】
1.D
2.D
【解析】
1. D项中“山不厌高”中“厌”如果解释为“厌恶”,则不合语境,从诗中来看,这句话是说“高山不满足(现有)的高度”,“厌”应解释为“满足”。
2.D项,“最后两节运用借代”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最后两节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没有运用借代,如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比贤才的投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 , ”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 , ”。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 , 。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 , 。
5.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
6.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而“ ”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7.诗中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 , 。
8. , 使本来无知无情地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
。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我寄愁心与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方。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二、阅读赏析
(一)(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 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 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 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答案】C
【解析】
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
二、(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题中“左迁”是_______的意思。
2.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有“谪仙人”之称。
B. 杨花落、子规啼营造了凄迷哀伤的环境氛围以抒发情感。
C. 本诗写暮春时节在龙标送别好友,表达自己依依不舍之情。
D. 三四句写诗人将“愁心”寄给明月代替自己陪伴友人远行。
【答案】
1. 降职 2. 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降职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本诗写暮春时节送别好友,好友被贬到龙标,“在龙标送别好友”理解错误;
故选C。
三、(2020-2021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答案】
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即柳絮,给人一种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给人一种悲痛之感。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您到夜郎西,属于拟人的修辞。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象,《送友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请作分析。
【答案】
1.暮春 秋天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把月亮当作知心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牵挂、关心。《送友人》后两句运用比喻修辞,离愁别绪有如千里关塞一样绵长,寓情于景,生动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
【解析】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可知,“杨花”指的是柳絮,柳絮飘落暗指暮春。
(2)《送友人》中,根据“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中的“有霜”可知是秋季。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翻译——手法——效果——感情。寓情于景意思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了明月,让明月带着自己的关心去陪伴友人,明月成为了知心人,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融情于景,月亮有了情感,常伴友人身边,看到明月,友人就好像看到了作者一般,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牵挂、同情、担忧。
(2)《送友人》后两句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运用比喻修辞,写离梦好像关塞一般长,一个“杳”字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如同长长的关塞那样悠远、绵长,那关塞有了情谊,寓情于景,生动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题,共15页。
这是一份专题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阅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阅读赏析,四句写河和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