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第1页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第2页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第3页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第1页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第2页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17讲人物心理揣摩-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填写以下表格,理清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心理。情节“鹞爷”的心理鹞爷出门放风筝,看到凌乱、寂静、荒芜的村庄________鹞爷想起幼时跟师父学做风筝,而这手艺却慢慢失传遗憾、惋惜鹞爷教男孩放风筝,男孩错手放飞风筝,鹞爷望着远去的风筝________请联系上下文,揣摩第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情感,请你品析下列句子,补充表格内容。结合上下文,用一两句话将母亲的语言补充完整并分析其心理。   思考:生活中我们看见一个人的表情,可以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如何,但是文章中我们可以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1     心理描写作用:(1)      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2)      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2     心理描写类别1              直接描写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我想到……”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2              第一人称描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无声话。在内心独白前可加“想”,“心里说”“心里念叨”“对自己说”等词语3              第三人称描写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她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4              幻觉描写用幻觉,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人在极度紧张、兴奋或感动等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详细地描写此时心理想法,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好像看见”“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5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6              动作、神态等描写反映内心变化行为动作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行为动作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行为动作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神态、语言亦是如此。 二、  人物心理分析技巧1     从题目抓关键词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部分文章题目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情感态度。例:秋天的怀念,可以从标题得知作者在怀念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2     抓住文章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情感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都能体现人物内在的思想品格和心理变化,抓住文中具体的描写,就能进一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例:“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孔乙己为了掩盖内心的尴尬,但是又怕别人知道自己偷了书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孔乙己想表明自己是规矩人,不拖欠酒钱的心理。3     联系上下文,全面把握情感文章中人物的塑造,是作者精心刻画的,部分文章情感变化,较为含蓄,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作这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就能全面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例: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如果脱离前后文,单独理解词句则很难明白人物的情感变化。4     角色代入,情感体悟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大部分人物是作者根据生活的缩影,只有真正代入角色中,体会文章人物经历的事情,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结合生活积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解题思路】直接分析人物心理Step1:勾画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和句子,如果没有勾画动作、语言等描写的句子;Step2:结合全文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可结合关键词)Step3:代入角色,分析人物心理,整合答案。人物心理变化Step1仔细读题,找出题目中对答案的限制要求。Step2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给文章划分层次。Step3从具体的层次中寻找关键词填入空格内。Step4如果文章没有关键词,根据文章层次内容自己概括。Step5填入空格中的文字形式(字数、词性)要仿照给出的答案。 描写心理的词语(1)      激动: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2)      感激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3)      懊丧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4)      悲痛、哀悼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5)      愤怒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6)      欢喜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7)      忧愁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8)      烦乱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飘逝的风筝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②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③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④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两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⑤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伸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伸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⑥这时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操紧风筝,迟迟不肯撤手。⑦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父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⑧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等,心也收不回来了。⑨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姿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可惜啊,不知道以后,这天上还能不能飞一飞我这老头子扎的风筝……⑩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法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思考:填写以下表格,理清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心理。情节“鹞爷”的心理鹞爷出门放风筝,看到凌乱、寂静、荒芜的村庄________鹞爷想起幼时跟师父学做风筝,而这手艺却慢慢失传遗憾、惋惜鹞爷教男孩放风筝,男孩错手放飞风筝,鹞爷望着远去的风筝________   给鸟搬家刘亮程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权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⑫“这咋办呢?”阿健说。⑬“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输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⑰二伯的办法失败了。⑱“怎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㉚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1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扔土块,赶鸟儿过来→A____________ →移鸟蛋,招鸟儿过来→B______________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㉖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年前的开笔聂绀弩①我是庚戌年开笔的。即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宣统二年。这年正月十六日发蒙,一个月读完了《三字经》,又一个多月读完《学而》,读到《先进》不几页,放暑假,在家里休息。②有一个晚上,有个隔壁小女孩来玩,那女孩比我小一岁,很乖巧,爹很喜欢她,高兴地告诉她打拳,自己先做个动作,叫她跟着学。她很聪明,教一遍就会。爹把盘子里的蜜樱桃用手拈了一颗送到她口里,她道了谢,就欢天喜地跳跳蹦蹦地回家去了。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了。我坐在清油灯背后的暗处,心里想道:“我爹什么时候也给我嘴里放一颗什么吃的呢?”③“聂绀弩!筛杯茶来!”爹说。我立刻在包壶桶里倒了茶送去。爹不接茶,却注视着我的两眼。“哪样搞的?哭了!”我本没掉泪,爹一说,我就再也憋不住,泪雨哗地一下子洒下,有的滴到茶杯里了。④爹接了茶,指了指座位说:“你坐下!”我就坐下了。⑤爹问我:“你几岁?”“我八岁了。”“上学多久了?”“今年刚上的。”“已经读书了,不管读了多久,总要懂一点事了。你哭,告诉我是为了什么?”我回答不出,反而抽抽噎噎哭出声来了。⑥“是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你?”爹说:“我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我的儿子。我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却喜欢隔壁家一个不相干的女孩子,你想想有这道理吗?你读书,我到你先生那儿了解过了,除了不很会背书以外,对于一个刚发蒙的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你读《三字经》的时候,能够告诉别人《学而》的字。你偷听先生跟别的大学生讲书,听得很有味儿,好像比那个大的学生还懂得多些,先生都看在眼里了。我跟先生商定,彼此都不要当面夸你。你小,怕把你夸骄傲自满了。这些事我能不喜欢?过两年,你要开笔做文章,要是文章做得好,我更喜欢你。”⑦我突然问:“什么叫做文章?”⑧比如说,出一个题目,你把那个题目的意思讲出来,发挥出来,用文话写在纸上,就叫做文章。我说:“这还不容易吗?”爹说:“容易?有人读书一辈子也不会做。”“出个题目我做做。”“出《学而时习之》。”⑨我想了一想,照他说的意思说给他听,说读书要时刻温习,温习有什么好处,不温习有什么坏处。他说:“这还不是文章,你还要用文字、用文话把它写下来,你现在就写。”⑩我就马上磨墨拿纸,歪歪斜斜地写了几句给他看。他看时摇头晃脑,也不对我讲话,只喊妈:“你出来哟!你儿子会做文章了!”但正式开笔却在以后。下学期开学了,忘记过了多久,有一次做文章的日子,先生出了题目,忽然宣布“聂绀弩今天也参加作文。”许多早已作文的大学生都拿眼睛看我,那样子好像说:“他也做文!”我看看黑牌上写着两个题目:一、子产不毁乡校,二、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任作一个。这两个题目,我都不知道,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书上的。先生仔细讲解了以后,我哼来哼去,就把心里想的意思变成了可以说出来的话。再把可以说出来的话,变成可以写在纸上的文章。先打稿子,再抄正了交卷。我照先生讲的意思,写了正面又写反面。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先生:“如果照先生讲的做好了,不也都是先生的意思么?自己一句也没有做,怎算做文章?”先生点了点头,又望了大家一眼,好像问:“他说得有道理么?”大家不做声。先生说:“文章不是天生会做的,正像字不是天生认得的一样。要有人教,有人带路,才慢慢会做,做得好起来。我讲的只是最浅的意思,是文章做法的一种,你们学会了一种,就容易再学别种,由浅入深,随便怎样做都行。”“那末,”我说,“如果把两个题目写进一篇文章里去也可以么?”先生说:“可以,完全可以。”我说:“我还有一个怪想法。我觉得天下有道则庶人议;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怎么讲呢?”“天下有道,上面不滥施刑罚,庶人说点什么也不要紧,所以敢议;天下无道,上面滥施刑罚,庶人怕惹祸,有话也不敢说,所以不议。”“聂绀弩,这是你说的么?”“是刚刚想到的。”先生突然变了脸,好像要哭,却又点头带笑地说:“这意思好。你小,又头一次作文,还不能知道说了些什么,更不知道它的深浅。写出来吧,不管写得通顺不通顺。”随即向大家说:“今天的作文,以聂绀弩的最好!”我就这样开了笔,写了一生的第一篇文章。5本文围绕“七十年前的开笔”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情感,请你品析下列句子,补充表格内容。例句描写方法人物心理或情感他看时摇头晃脑,也不对我讲话,只喊妈: “你出来哟!你儿子会做文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突然变了脸,好像要哭,却又点头带笑地说:“这意思好。你小,又头一次作文,还不 能知道说了些什么,更不知道它的深浅。写出来吧,不管写得通顺不通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中,父亲对“我”的开笔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和《五猖会》中的父亲比较,谈谈两文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疼我的人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幅展出一望无际的黄。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然后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母亲说:“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好。”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笑着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⑦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10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疼“我”的人为“我”做了哪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④段中母亲两次说到“你呀……”,请结合上下文,用一两句话将母亲的语言补充完整并分析其心理。(1)第一次:你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次:你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题目是“那些疼我的人”,选文第⑥段为什么写“我”给儿子织毛衣以及与儿子的一番对话?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开头描写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交代节令,引出下文。B“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这句话突出了辛劳的外婆对“我”的疼爱以及给“我”心灵带来的温暖。C选文中写“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主要是为了表现医生的尽职尽责,心地善良。D“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的话,照应了前文她为照顾病重的“我”而七天七夜没合眼的经历,表现了母亲对“我”常常熬夜的担心与牵挂。

    相关试卷

    第17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这是一份第17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7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17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人物形象综合分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这是一份第14讲:人物形象综合分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4讲人物形象综合分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14讲人物形象综合分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9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这是一份第09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09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09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