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第16讲:诗词鉴赏——意象与画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第16讲:诗词鉴赏——意象与画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6讲诗词鉴赏意象与画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第16讲诗词鉴赏意象与画面-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描绘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画面。这首诗通过展示无人欣赏的桃花、(1)_______、(2)________等景象,展现了一幅衰败萧条的画面。诗歌前两句抓住了什么意象,运用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思考:两首诗均为描写秋景,但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请说说有什么不同。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左图给人的感觉是明亮、喜悦、热闹,右图给人的感觉是孤寂、萧条。《山居秋暝》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还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 一、 深入鉴赏“五步”法一读,二断,三审,四析,五达一:阅读读题目,读诗文,读注释,读作者二:判断断情感基调(炽热 狂喜;愉悦 欣喜;愁思 伤感;悲伤 痛苦)断题材(写景抒怀、送别怀人、咏史寄怀、宫怨闺怨、政治讽谕、旅愁思归、田园山水、边塞军旅、哲理诗、寓言诗)断背景(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推断作者创作时的出发点)断风格(李白飘逸,杜甫沉郁,王维孟浩然诗中有画,柳宗元借山水抒忧愤,高适岑参王昌龄卢纶边塞诗,杜牧李商隐伤感,陆游辛弃疾爱国等)三:审题审提示语,审提问语四:分析析形象(人物形象与景物意境)析语言(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等)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析情感(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五:表达综合分析,整理答题答题模板:这首诗歌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了……(意象)特点,表现(或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二、 画面分析技巧诗歌鉴赏最重要是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1、 描绘景物(1) 明确诗句意象;(2) 理解意象特点,体会情感基调;(3) 合理联想,描绘画面。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①意象: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风、马。②意象特点:枯、老、昏、西、瘦。③情感基调:画面感觉黯淡、枯萎、落败,基调:悲凉、悲哀。④描绘画面:(可适当调整表达顺序)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2、 明确意境特征(1) 从声音类型分析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面声音: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体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诗句特征:清新宁静画面描述: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2) 从范围大小分析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范围: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 “大”字。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用一个“长”字表达河流的突出。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句特征:雄浑壮阔画面描述: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3) 从描绘色彩分析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画面色彩: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上”字非常妙,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与天上飞一行白鹭的意境拉开了距离,空间开阔了不少,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诗句特征:清新绚丽画面描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4) 从冷暖程度分析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冷暖: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诗句特征:冷清孤寂画面描述: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意境特征表达: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孤寂 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思考: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注释:(1)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2)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3)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4)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5)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6)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7)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8)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解析】时间:夜晚地点:苏州市阊门外。画面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特征:凄清悲凉,以“愁”为中心的基调画面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特征:高远凄凉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答案】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客船等。特征:秋夜幽寂 凄冷。感情: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手法)甲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绘画面】乙诗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据此描绘画面即可。示例: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我在城上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一股寒气袭来,我的心更是愁惨凄凉。【赏手法】甲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抒情之句。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答案】【绘画面】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赏手法】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明月”拟人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赏析淮村兵后[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小瓯:课外的诗歌中也有许多自然景象呢,比如《淮村兵后》这首诗通过展示无人欣赏的桃花、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展现了一幅衰败萧条的画面。我:是啊!让我来试着分析这首诗中的自然景物所表达的自然物语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 “境由象生”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诗歌前三句“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意思是: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诗歌意象: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则营造萧条、衰败的氛围。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据此可提取意象:茫茫的烟草、毁坏倒塌的矮墙。(2)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后两句“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答案】茫茫的烟草 毁坏倒塌的矮墙 诗人通过描绘无主的花卉、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等意象,写出了战争之后淮村的破败荒凉。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 3.阅读下面的诗歌,为其设计微电影镜头脚本,来展现诗歌的意境。枕石高攀龙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幕,微闻钟磐声。镜头脚本设计(部分)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远景从人物后面位置拍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磬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诗歌解释为: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断续的微弱的钟声。在此基础上运用优美的语言把诗中的关键意象,通过合理的想象绘成优美的画面。示例:深林中诗人枕在青石上,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远处传来微弱的钟声。(2)从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技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结合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和常见情感类型即可得出诗人情感。本诗借景抒情。借“流水”“白云”“深山”“钟磐”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他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他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营造出静谧的意境。【答案】诗人看悠悠的自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馨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 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又通过钟磬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和断绝尘世的心境。 4.阅读策略出处古诗文名句读意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析手法情景交融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闻笛①(唐)李白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一为迁客去长沙。散入春风满洛城。 西望长安不见家。此夜曲中闻折柳, 黄鹤楼中吹玉笛,何人不起故园情。 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①该诗为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2)两首诗都借“闻笛”抒情,但结合诗句内容可以发现他们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分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意象,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从诗句可知,有“深林”和“明月”两个意象。(2)《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可见,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黄鹤楼闻笛》中,“一为迁客去长沙”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答案】深林、明月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描绘悠扬的笛声散落洛阳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及天下游子无尽的乡思。《黄鹤楼闻笛》中,作者游黄鹤楼听笛,流露了诗人被贬无辜受害的愤懑和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 闲看③中庭④栀子花。(注释)①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③指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④中庭:庭院中间。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图。B.“妇姑相唤浴蚕去”一句描绘出了仲春时节山村农家们悠闲生活的场景。C.“闲看中庭栀子花”诗人转而描绘中庭栀子花,用“闲”形容花,很有韵味,花被“闲”在中庭无人欣赏采摘,说明主人都忙农活去了。D.这首山水田园诗,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6.这首诗通过鸡鸣、农舍、修竹、____________、村路、____________、栀子花这些意象,描绘出________后山村幽静诗意之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之情。 【分析】5.B项“仲春时节山村农家们悠闲生活的场景”理解错误。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故选B。6.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1)根据题干“通过鸡鸣、农舍、修竹”,抓住“竹溪村路板桥斜”中的“溪”,可知此处填“清溪”;(2)根据题干“村路”和“栀子花”的提示,抓住“竹溪村路板桥斜”中的“板桥”,可知此处填“板桥”;(3)根据题干提示“后山村幽静诗意之景”,找到“雨里鸡鸣一两家”,可知此处应填“雨”;(4)根据题干提示,可知此处填作者感情。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据此可知本处填“喜爱”。【答案】5.B6. 清溪 板桥 雨 喜爱 7.小金和小东一起吟诵了两首古诗,请你和他俩一起来学习。塞上闻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笛词施肩吾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环境衬情)诗歌第一、二句中通过“雪净”、“牧马返”等景物描写,营造了和平宁谧的气氛。(环境衬情)(1)诗歌第一、二句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写,营造了浪漫恬静的氛围。(笛声入心)诗歌第三、四句写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从而表达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笛声入心)(2)诗歌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一、二句中的意象只有两个“月”和“笛声”,月的特点是皎洁和未斜,笛声的特点是寥亮。(2)本诗前两句写月亮的皎洁和笛声的寥亮,本来恬静美好,富有浪漫气息。可是第三句一个“却”字让意境完全改观,本来闺妇在做衣服时,要作同心圆图案,结果笛声让这个妇人勾起了对丈夫的担心与牵挂,不小心,将同心圆剪掉了一半,这就形象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关心之切。【答案】月(未斜) 笛声(寥亮 ) 写正在做衣服的妇人因听到笛声,引起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思念,将同心花图案误剪了一半,从而表达了闺妇思念丈夫的深切感情。 8.小瓯和小越读完下砖面的诗后展开了讨论,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诗歌赏析。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②李攀龙青枫飒飒③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释)①明卿:吴国伦,因忤逆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②诗人当时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③飒飒:风雨声。小瓯:诗歌前两句点明了李攀龙送别友人时的时节和地点。小越:不仅如此,诗人还以“飒飒青枫”和“(1)_______”营造一种(2)_______的氛围,让人隐隐感受到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可是诗歌最后一句要如何理解呢?小瓯:我想起了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李白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友人的牵挂;而明月皎洁光明的形象也说明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这首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有相似的写法,可以结合诗歌内容,抓住“白云”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小越:我明白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青枫飒飒雨凄凄”,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感伤。“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漂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秋色遥看入楚迷”,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凄凉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这二句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做伴之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以及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象。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之情。【答案】凄凄秋雨 迷蒙凄凉 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之情。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④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9.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诗歌前两句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边塞的荒凉萧瑟的环境氛围。10.“触景生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全文,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9.意象一般都是名词,从诗歌中找出事物名词即可。诗歌前两句的事物名词为:似雪沙、如霜月。10.此类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答案】9. 似雪沙 如霜月 10.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7讲 【古诗】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题类型解读 自我巩固,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8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8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18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6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文件包含第16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教师版docx、第16讲周周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培优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