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测试题:9-3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展开第三单元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解析 A中稀释浓H2SO4不能在量筒中进行;B中称量NaOH固体应在干燥的小烧杯中
称量;C中冷却水的流向不对,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对。
答案 D
2.下图是一套实验室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的实验是(尾气处理装置已经省略) ( )
A.铜和稀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浓氨水和生石灰 D.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解析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氨气
答案 D
3.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D.FeFe2O3Fe2(SO4)3溶液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在实验室进行的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要理论上正确、操
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A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的方法,在
操作上是不可行的;B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3)2是不经济的;D项中
用铁点燃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不可行;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 C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1NH4Cl溶液的pH=5.2
解析 A项,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项正确;C项,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
后要让水自然滤出,不能搅拌;D项,pH试纸测出的pH无法精确到0.1,只能是整数。
答案 B
5.关于下图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B.装置②中若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发生倒吸
C.装置③的实验可推断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装置④可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解析 A项,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中硝酸银过量,再加入硫化钠,硫化钠与过量的硝酸
银反应会产生硫化银沉淀,故不能说明是氯化银转变为硫化银沉淀,不正确。
答案 A
6.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散)。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 )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解析 A项,粉末会从孔中漏出提出试管,反应也无法停止;C项,H2S逸出污染空气;
D项,反应生成的微溶性的CaSO4附着在CaCO3的表面,使反应不能继续,制气量有限。
答案 B
7.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解析 干燥气体时,应“长进短出”,A项错误;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B项错误;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中,D项错误。
答案 C
8.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
|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A |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 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
B |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 混合液溶液分层得上层液体 |
C |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 NaI溶液 溶液变蓝色 |
D | 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2 | A |
解析 A项中亚硫酸钠变质应被氧化成硫酸钠,检验时应使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作检
验试剂,而不应该使用硝酸钡和稀硝酸,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硝酸)能将亚硫酸盐(亚
硫酸根)氧化成硫酸盐,干扰实验现象,A错误;B项中由于乙酸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
成可溶性的乙酸钠,且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故可通过分液分离,
B正确;C项中后续操作用到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稀硝酸,稀硝酸也能将I-氧化成I2,干
扰实验现象,应改用稀盐酸,C错误;D项中并没有检验出Fe2+,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
性,将Fe2+氧化成了Fe3+,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图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
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
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氢化钙的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的连接以及氢化钙的鉴别与用途,
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1)首先用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再与钙反应
制得氢化钙,其中氢气通入装有钙的硬质玻璃管前要除去杂质HCl,再用浓硫酸干燥除
去水蒸气,制取氢化钙的装置要与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连接,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水
蒸气与其反应。(2)首先收集氢气并验纯,然后加热反应,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
闭活塞。(3)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方程式:CaH2+2H2O===Ca(OH)2+
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4)区别金属钙和氢化钙,可根据氢化
钙中含有氢元素,让其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并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
答案 (1)i→e,f→d,c→j,k(或k,j)→a
(2)B、A、D、C
(3)①CaH2+2H2O===Ca(OH)2+2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体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
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10.课题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
―→―→―→
甲
如图甲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课题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
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
(2)硬质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
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其
他装置略)。
(4)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
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比较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作出
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O为可燃性有毒气体,由于先通CO排空气,故应先点燃B处的酒精灯。
(2)CO能还原CuO生成CO2。
(3)贮气瓶应从a口进气,水从b口排出。
(4)由于整个设计过程中CO开始通过了澄清石灰水,故没必要排除CO的干扰。
(5)应先除去CO2再进入装置。
答案 (1)B (2)CuO+COCu+CO2
(3)a (4)不必要 在酒精灯A点燃前,CO已通过了澄清石灰水 (5)先通过碱石灰除去
CO2后再通入装置
11.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
[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
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烧渣固体W(S、SiO2等)溶液X溶液Z聚铁胶体聚铁
↓
溶液Y→绿矾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
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装
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_____操作
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制备题。(1)检验SO2常用品红溶液。(2)发生装置中生成的SO2
经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制备有毒气体时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SO2在NaOH
溶液中的溶解量较大,故D为安全瓶,防止倒吸。(3)溶液X中主要成分是硫酸铁,加
入过量铁粉转化成硫酸亚铁,然后过滤出多余铁粉,得硫酸亚铁溶液。(4)pH试纸使用
时不能湿润,采用正确的方法可测得较准确的pH;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铁的
质量分数就会偏低。
答案 (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
(2)d→e→c→b 防止倒吸 吸收多余的SO2
(3)铁屑 过滤
(4)将小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 低(小)
12.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________。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
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________。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________。
| 开始沉淀时的pH | 沉淀完全时的pH |
Mg2+ | 9.6 | 11.0 |
Ca2+ | 12.2 | c(OH-)=1.8 mol·L-1 |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Ka2=6.3×10-8;H2CO3的电离常数Ka1
=4.5×10-7,K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
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
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自选。
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
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解析 (1)操作Ⅰ是萃取和分液,需要的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用到的试剂是四氯化碳。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
去Mg2+,而不除去Ca2+,故pH的范围是11.0≤pH<12.2。(3)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气
法,故a不对;使用长颈漏斗需要液封,c错误。
答案 (1)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SO 11.0≤pH<12.2 盐酸
(3)b、d
(4)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三种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
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
证明H2SO 3酸性强于H2CO3。
[来源:学科网ZXXK]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义):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义),文件包含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义解析版docx、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检测):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检测),文件包含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检测解析版docx、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29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29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