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测试题:6-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243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测试题:6-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243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测试题:6-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243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测试题:6-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
展开第二单元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
一、选择题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解析 因乙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故不能构成原电池,A、B皆错;因甲烧杯中Zn、
Cu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加快了Zn的溶解,故D错;又因两杯中的Zn都能与稀
H2SO4反应产生H2而消耗H+,故C正确。
答案 C
2.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 A项,由电池反应可知,Ni2O3→Ni(OH)2,Ni的化合价由+3价→+2价,化合
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Ni2O3为正极,Fe→Fe(OH)2,Fe的化合价由0价→+2价,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Fe为负极,正确;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
2OH--2e-===Fe(OH)2,正确;C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2e-===Fe+2OH-,
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D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
+2OH--2e-===Ni2O3+3H2O,D正确。
答案 C
3.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解析 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应为Al失电子,Al为负极,故A项错;铝条表面的
氧化膜为Al2O3,Al2O3能与NaOH反应,故不必处理,B项正确;在内电路中是阴、阳
离子定向移动,C项错;开始工作时Al→AlO,无沉淀,D项错。
答案 B
4.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现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
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其总反应为:2CO+O2=2CO2。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2-3
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O+CO2-3-2e-=2CO2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据题意知通入CO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CO失去电子转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
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 C
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解析 由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及原电池原理可知,充入H2的一极即a极是负极,充入O2
的一极即b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池内部阳离子即H+移向正极,
正极即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A项、B项错误,D项正确。
C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故C项错误。
答案 D
6.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 a和b不连接时,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A项正确;
a和b用导线连接时,组成了原电池,Fe作负极,Cu作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B项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
知,无论a和b是否连接,均发生反应:Fe+Cu2+===Fe2++Cu,故溶液均从蓝色(Cu2+
的颜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的颜色),C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
构成电解池,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Cu2+应向阴极(铁电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 D
7.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移向负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解析 由原电池原理知阴离子移向负极,A正确;原电池反应就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只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由丁烷的燃烧反应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2C4H10+13O2===8CO2+10H2O,且丁烷失电子,O2得电子,故选D。
答案 D
8.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解析 H2在O2中燃烧的方程式为2H2+O22H2O,所以氢氧燃料电池的总方程式为
2H2+O2===2H2O,D对;而O2为氧化剂,在正极反应,所以a极为正极,A错;因反
应介质中没有水,所以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C错;根据总反应写出负极反应
式为2H2+2O2--4e-===2H2O;H2为负极反应物,B错。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
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利用Fe3+转化Fe2+的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然后改为离子方程式。
(2)根据2Fe3++Cu=2Fe2++Cu2+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设计,铜作负极,
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答案 (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如图所示
正极反应: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e-=Cu2+
10.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2AgNO3+4KOH+K2S2O8Ag2O2↓+2KNO3+2K2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负极
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仅含Ag2O2和Ag2O)2.588 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
Ag和O2,得到224.0 mL O2(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
到小数点后两位)。
解析 (1)反应的产物中有K2SO4,只要洗涤液中不存在SO,即可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完
全(反应后溶液中有KOH,只要洗涤液中不存在OH-,即可证明沉淀已洗涤完全)。
答案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
表示已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
表示已洗涤完全)
(2)Ag2O2+2Zn+4KOH+2H2O===2K2Zn(OH)4+2Ag
(3)n(O2)==1.000×10-2mol[
设样品中Ag2O2的物质的量为x,Ag2O的物质的量为y。
解得
w(Ag2O2)===0.91。
11.金属镁在目前的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得到迅猛发展。
(1)目前市场上某些品牌笔记本电脑(如神舟电脑、IBM电脑等)的外壳
一改以往的有机合成材料,而使用镁铝合金、钛铝合金等材料。镁铝
合金材料在电脑上代替有机合成材料的目的是________(多选)。
A.降低成本 B.增强美观 C.利于散热 D.增加强度
E.增加运算速度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设计
原电池。
①给你一只安培表,请你画出该原电池的示意图,并标出正负极。
②一段时间后,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则镁电极产生的主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解析 (1)铝合金材料比有机合成材料在价格上要高,所以A错;实际上铝合金材料在
电脑外壳上的使用是从“增加强度”和“增强美观”的角度考虑的,当然铝合金作为电
脑的外壳材料散热效果要比有机合成材料好的多;铝合金材料的应用与电脑的运算速度
没有关系。
(2)铝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镁与NaOH
溶液不反应作正极。
答案 (1)BCD
(2)①如图所示 ②Al+4OH--3e-===AlO+2H2O
2H2O+2e-===H2↑+2OH-
12.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质溶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如果
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3)由NaOH与SOCl2反应
的产物为Na2SO3、NaCl可知,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4)由于电池材料易与
水、O2反应。
答案 (1)锂 Li-e-===Li+
(2)2SOCl2+4e-===4Cl-+S+SO2↑
(3)出现白雾,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SOCl2+H2O===2HCl↑+SO2↑
(4)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
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考点3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考点3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讲义,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电池,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共10页。
高中化学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精品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