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义)
展开高考二轮化学复习策略
1、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好二轮复习计划。
第一,用什么资料,怎样使用资料;第二,在那些核心考点上有所突破,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第三,用时多长,怎样合理分配。
2、怎样查漏。
第一,教师根据一轮复习的基本情况做出预判;第二,通过检测的方式了解学情。
3、怎样补缺。
第一,指导学生针对核心考点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归纳本专题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思路;
第二,结合学情教师要上好核心考点的讲授课;
第三,针对学生在检测或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系统性讲评;
第四,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性训练;
第五,教育学生在对待错题上一定要做到:错题重做,区别对待,就地正法。
第六,抓好“四练”。练基本考点,练解题技巧,练解题速度,练答题规范。
第30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考纲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考点一 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型综合实验
1.物质制备的三大原则
(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
如用铝制取氢氧化铝:
2Al+3H2SO4===Al2(SO4)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当n(Al3+)∶n(AlO)=1∶3时,Al(OH)3产率最高。
(2)选择最佳原料。
如实验室用铝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应选用氨水,而不能选用强碱(如氢氧化钠)溶液;用铜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选用氨水(氢氧化铜可溶解在氨水中)等。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
如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要注意隔绝空气。
2.物质性质实验探究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如探究SO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SO2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KMnO4溶液褪色来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2)物质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KI淀粉溶液反应,通过溶液变蓝色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说明Mg的活泼性强于Al。
(4)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在常温下配制NaA
的溶液,测该溶液的pH,若pH>7,则说明HA为弱酸。
(5)物质酸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可利用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的反应原理,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6)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3.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装置类型
反应装置图
注意事项
固固加热型(适合制取O2、NH3等)
①试管要干燥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④用KMnO4制取O2时,需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
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适合制取Cl2、HCl、NH3等)
①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适合制取H2、CO2、NO2等)
①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难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气体不溶于水
②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_插入液面以下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又可控制加入液体的流速
4.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装置
(2)原理
①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气体杂质用水吸收。如H2(HCl)、N2(NH3)、NO(NO2)(括号内为杂质气体,下同),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A装置来除去。
②酸性杂质用碱性吸收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吸收剂来吸收。如CO(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A装置,或盛碱石灰的B装置(或C装置或D装置)来除去杂质。
③还原性杂质,可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吸收剂来吸收或转化;氧化性杂质,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吸收剂来吸收。例如CO2(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CuO的E装置来除去杂质。
④选用能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或可溶性物质的试剂作吸收剂来除去杂质。如O2(H2S),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A装置除去杂质。
(3)常见干燥剂及其应用
液态干燥剂
固体干燥剂
装置
洗气瓶
球形干燥管或U形管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可干燥的气体
H2、O2、Cl2、SO2、CO2、CO、CH4、N2等
H2、O2、Cl2、SO2、CO2、CH4、HCl等
N2、H2、O2、CH4、NH3等
不可干燥的气体
NH3、H2S、HBr、HI等
NH3
Cl2、HCl、H2S、SO2、CO2、NO2等
5.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特性
不溶于水
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收集装置
实例
O2、H2、NO、C2H2、CH4、C2H4等
O2、H2S、CO2、NO2、Cl2、HCl、SO2等
NH3、CH4、H2等
6.常见尾气的处理(选择依据:气体有无毒性和污染性)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见装置仪器有:
(1)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H2S等)用图A装置。
(2)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或C装置。
(3)CO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于塑料袋(气球)中的方法除去,如图D或E。
7.防倒吸装置的理解与应用:
(1)肚容式:对于NH3、HCl等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时,常用倒置的小漏斗、干燥管、双耳球等防倒吸,装置图如下所示:
(2)分液式:把导气管末端插入气体溶解度小的液体中,不会发生倒吸,气体进入上层液体被充分吸收。像HCl、NH3均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吸收:
基础通关练
1.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不合理的是(不考虑尾气处理问题)
选项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碳酸钙与稀盐酸
CO2
B
铜片与浓硫酸
SO2
C
锌粒与稀硫酸
H2
D
双氧水和MnO2
O2
A.A B.B C.C D.D
2.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和
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
3.以下为有机物的制备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右侧试管中观察到淡黄色沉淀,可证明制备溴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图2所制得的硝基苯因溶解有NO2略带黄色,可加入NaOH溶液分液除去
C.图3导气管口应在右侧试管中Na2CO3溶液液面上方,以防止倒吸
D.图4分水器分出生成的水可提高反应转化率,且有机组分密度可以大于水
4.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C2H5OH+ H2SO4 (浓)
C2H4
B
MnO2+HCl(浓)
Cl2
C
MnO2 + H2O2
O2
D
CaO+氨水(浓)
NH3
A.A B.B C.C D.D
1.物质制备与性质验证实验中需考虑的七大因素
(1)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时应先通H2,再加热。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2)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切割白磷宜在水中进行等)。
(3)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吸水,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4)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7)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查缺补漏练
5.对纯碱工业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氨碱法利用复分解反应制NaHCO3
B.氨碱法利用强碱制弱碱处理母液
C.联合制碱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处理母液
D.联合制碱法母液处理后循环利用
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潮湿时易水解氧化。工业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设计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制备CuCl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焙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后可用于③的循环利用
B.硫化铜精矿直接用浓硝酸浸出可简化步骤①、②
C.步骤③离子方程式:2Cu2++2Cl-+SO+H2O=2CuCl↓+SO+2H+
D.步骤④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使CuCl加速干燥,防止发生水解氧化
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乙炔及性质检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只能是饱和食盐水 B.②的作用是吸收SO2,排除干扰
C.③和④的褪色原理相同 D.乙炔点燃前要检验纯度
8.1-溴丙烷常用于农药、医药等合成、实验室用浓硫酸、固体、1-丙醇混合加热制备纯净的1-溴丙烷、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反应一段时间后,蒸馏得到粗产品,粗产品中加入适量10%溶液后分液、再加入少量固体,过滤,再次蒸馏得纯净的产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装置中浓硫酸用于制取并吸水提高1-丙醇转化率
B.吸收装置吸收挥发出的防止污染空气
C.分液装置中1-溴丙烷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蒸馏装置中的冷凝管换成制备装置中的冷凝管效果更好
一、气体制备题的解题思路:
熟悉高中阶段常见气体(H2、O2、Cl2、CO2、SO2、H2S、NH3、NO、NO2、C2H4、C2H2等)的制备原理、装置、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方法。
(1)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固—固加热”“固(液)—液加热”“固(液)—液不加热”的装置。如NH3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若选用NH4Cl和Ca(OH)2固体为原料,应选用“固—固加热”装置;若选用浓氨水为原料,应选用“固(液)—液加热”装置;若选择浓氨水和碱石灰为原料,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2)除杂方法和试剂的选择,应首先考虑制备所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再选择合适试剂洗去杂质同时不影响目标气体产物;混有的水蒸气应最后除去,干燥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气体产物的性质决定。如实验室制备所得Cl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
(3)收集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目标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若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如NO等)可选用排水法,密度大于空气(如CO2等)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如H2等)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某些气体可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如收集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3)尾气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尾气的性质,若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等)可用水吸收尾气并防倒吸;易与碱反应的酸性气体(如SO2等)可用碱液吸收;易燃的气体(如CH4等)可点燃处理;不能直接处理的气体(如NO等)可收集。
二、几种重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1)氢氧化铝
①原理
a.铝盐法:Al3++3NH3·H2O===Al(OH)3↓+3NH;
b.偏铝酸盐法:AlO+CO2+2H2O===Al(OH)3↓+HCO;
c.铝盐和偏铝酸盐水解法:Al3++3AlO+6H2O===4Al(OH)3↓。
②注意事项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不溶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2)氢氧化亚铁
①原理
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2↓。
②注意事项
a.Fe(OH)2有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迅速变色,因此用于配制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蒸馏水常通过煮沸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下,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挤出。
c.还可在硫酸亚铁溶液上方加一层植物油,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原理
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操作步骤
加热蒸馏水至沸腾,逐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液体呈_红褐__色停止加热,不可搅拌。
(4)乙酸乙酯的制备
①原理: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_。
②试剂的混合方法:先加入无水乙醇,再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冰醋酸。
能力提升练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图甲制备SO2气体
B.利用图乙制备干燥的NO2
C.利用图丙制备乙酸乙酯
D.利用图丁装置制备、干燥、收集氨
10.下列有关制取气体的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制取气体
所选药品
收集装置
①
②
A
NH3
浓氨水
氧化钙
④
B
SO2
浓硫酸
亚硫酸钠
④
C
CO2
醋酸溶液
石灰石
③
D
Cl2
浓盐酸
二氧化锰
③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备并收集NH3
除去H2S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Cl2中的HCl
收集干燥的NO2气体
A.A B.B C.C D.D
12.在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合理的是
选项
气体
溶液X
A
NO
氢氧化钠溶液
B
NH3
水
C
SO2
氢氧化钠溶液
D
Cl2
饱和食盐水
A.A B.B C.C D.D
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仪器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2.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3.实验方案的设计类型
类型
内容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原料或试剂选择、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分离提纯
(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性质探究性实验
从同类典型物质性质或结构特点推测性质,设计实验_探究__其性质
性质验证性实验
已知物质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验证其性质
(3)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物质_成分__进行确定,对多种物质加以区分
4.实验方案评价题的解题要点
(1)理论上要科学。
(2)操作上要简单可行。
(3)原料用量要节约。
(4)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5.实验评价题的常见考查角度
(1)可行性方面
①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
①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②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③原料利用率是否较高;④反应速率是否较大。
(3)安全性方面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净化、吸收气体及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③防氧化;④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⑤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⑥防吸水。
(4)规范性方面
①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②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③仪器拆卸顺序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④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5)最佳方案的选择
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所谓最佳,就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现象明显,干扰小,无污染。
基础通关练
1.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溶液浓度均为)。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
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
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2.为探究KSCN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
①向1mL0.15mol·L-1的KSCN溶液中加入1mL0.15mol·L-1FeSO4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向①中所得溶液再滴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向1mL 0.15mol·L-1的KSCN溶液中加入1mL 0.05mol·L-1Fe2(SO4)3溶液,溶液变红。
④向③中所得溶液再滴加0.5mL 0.5mol·L-1FeSO4溶液,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①和③可得出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为Fe3+与SCN-生成红色物质
B.由②和③的现象可说明还原性:Fe2+>SCN-
C.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可能是Fe2+也可以与SCN-络合
D.将③中所得溶液分为两等份,分别加入0.5mLH2O、0.5mL 0.5mol·L-1FeSO4溶液,对比二者颜色变化即可确定④中颜色变浅的原因
3.Li和N2在450℃时反应制得储氢材料Li3N,Li3N易水解,在空气中加热可发生剧烈燃烧。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少量Li3N的装置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气瓶a中盛放NaOH溶液
B.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进入d,避免Li3N水解和燃烧
C.反应时,先对d加热,再点燃c中酒精灯
D.取少量反应后固体,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不能说明反应后固体中含Li3N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选项
A
取两粒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铜粒,分别投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铜粒与浓硝酸反应更剧烈
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在启普发生器中放入几块电石,加入饱和食盐水
反应平缓进行, 倒置在水槽的试管中冒出气泡
试管中收集到气体
C
在试管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冷却到50~60°C以下,然后滴加苯,将试管放入60°C的水浴中加热
混合液分为两层, 上层呈淡黄色, 下层无色
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且硝基苯为淡黄色
D
在相同温度下,用pH计测得相同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的pH
醋酸钠溶液的 pH为9.0,亚硝酸钠溶液的pH为8.4
相同条件下亚硝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A.A B.B C.C D.D
实验方案设计中几个易忽视的问题
(1)净化、吸收气体及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实验中应先通入H2,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
(3)防止氧化。如H2还原CuO实验中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要在水中进行等。
(4)防止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如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
干燥剂的选择要注意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具有氧化性的干燥剂不能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无水CaCl2固体不能干燥NH3。
查缺补漏练
5.如图装置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生成的乙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烯难溶于水,故此装置②可以省去
D.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6.探究2-溴丁烷消去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I使用NaOH水溶液与2-溴丁烷共热
B.反应时需要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C.装置II的作用是除杂,以防影响装置III中产物的检验
D.2-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可能有1-丁烯、2-丁烯
7.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
观察铁的吸氧腐蚀
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比较Na2CO3、NaHCO3与酸反应速率的快慢
配制100mL 0.1mol·L-1的硫酸
检验溴乙烷的消去产物
由 Na2SO3溶液制得Na2SO3固体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1.操作先后流程
(1)安装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
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5)防倒吸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6)防氧化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通气。
(7)气体净化装置:先洗气后干燥;
(8)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
(9)干燥管: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2.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
实验操作的描述,应准确、详尽。对于实验药品,清楚表述出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对于实验仪器,讲清名称,并要求正确使用;对于实验操作,应详细具体又语言精练;对于实验现象,从“海陆空”三个角度(气体的产生、液体颜色的变化、固体的溶解等)描述变化,颜色要正确表达;对于实验结论,准确描述,并回扣实验目的。
(1)pH试纸的使用
撕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央,等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容量瓶检漏
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3)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活塞塞紧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②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4)滴定管赶气泡
①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带出气泡。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5)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6)浓H2SO4稀释
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7)萃取分液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内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测量液体体积读数
待管壁液体全部流下,恢复至室温,液面稳定后再开始读数;通过上下移动量气管使两侧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水平相切。
(9)焰色反应的操作答题模板
先将铂丝蘸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10)检验离子
答题思路:操作(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取少量固体于试管并加水(或加酸等)溶解,加入……试剂,若……(实验现象),则……(结论)。
(11)沉淀洗涤答题模板
①洗涤方法: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②判断沉淀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加入……试剂(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12)结晶方法:
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②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蒸发至较多固体析出,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固体。
能力提升练
9.滴定法测铀时需添加VOSO4做催化剂,该物质易被氧化,实验室常用Fe2+去除VOSO4溶液中的(VO2)2SO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VOSO4和(VO2)2SO4中V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b中反应所生成气体的作用之一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C.用小试管在m处收集气体并验纯后,应先关闭K2,再打开K3
D.实验完毕,可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c中溶液是否含有Fe2+
10.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操作或装置
实验目的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制取碳酸氢钠
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
A.A B.B C.C D.D
11.利用下表提供的主要玻璃仪器(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和试剂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乙醛官能团的检验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乙醛溶液、10%溶液、2%溶液
B
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
试管、量筒、导管、酒精灯、蒸馏烧瓶
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溶液
C
证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
玻璃棒、表面皿
pH试纸、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D
食盐精制
漏斗、烧杯、玻璃棒
粗食盐水、稀盐酸、溶液、溶液、溶液
A.A B.B C.C D.D
12.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NaHCO3
B.装置乙测定未知溶液的pH
C.装置丙测定反应速率
D.装置丁制备SO2并检验其漂白性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检测):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8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检测),文件包含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检测解析版docx、第30讲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3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3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练案[29] 第十章 第29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这是一份练案[29] 第十章 第29讲 物质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