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3 考点1 旅游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3 考点1 旅游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共6页。
高考解密
考点1 旅游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2020·全国文综Ⅱ)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10分)
答案 降低开发设计难度,利用被仿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并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风景能够复制,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翻版景点没有“灵魂”,难以实现长期效益;仿建景点耗资较大、引入外来文化等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和原生文化的保护构成损害。
解析 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有利影响主要从开发难度、短期效益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长期效益、成本及对本地文化的损害等方面分析。
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增加税收,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业或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农业旅游或工业旅游的意义)。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收入;③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④促进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⑤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业旅游)。
(3)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①污染自然环境;②破坏生态系统;③损毁文物古迹。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外来文化入侵,传统文化消亡;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景观破坏;③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降低,旅游质量下降。
3.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游客环保意识。
(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
考向1 通过“发展旅游业的积极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1.(2021·湖南郴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湖南省某山村主要为丹霞地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9年,某旅游公司与县政府联合到该村发展旅游业,租用了该村3 000亩地,租金是当地平均水平的2倍,除了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兴修了不少游乐项目外,旅游公司还在当地修桥修路,修建和改建了两个小型水库,平整了该村的大部分耕地,统一规范种植,聘用了不少当地村民当建设工人和服务员。
简述该乡村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美化乡村生活环境;改善乡村基础服务设施;能够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任答5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思考,具体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基础服务设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与外界的交流等方面回答。
考向2 通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人地协调观”
2.(2021·陕西咸阳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随着各种各样的网红打卡地抛头露面,人们借助抖音、快手、火山等新媒体平台,在网上广泛传播后,一些网红打卡地光顾的游客迅速飙升,短时间聚集起大量人气。等热度一过,又会有新的地方取代这些打卡地。然而,故宫却是个例外,在网红的道路上,年近600岁的故宫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除了自带“皇家”流量外,从开饭店、咖啡店,到打造萌萌的历史人物玩偶、化妆品、配饰、文具等相关文创产品,再到推出“宫喵”“神兽雪糕”等,故宫一马当先,带动滚滚“国潮”风,花样层出不穷且耐力持久,深受年轻人追捧。
列举一些网红打卡旅游地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为了持久“走红”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 问题:旅游客流超过环境承载力,进入景点排队等候的时间长;交通拥堵,饮食住宿困难,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等,造成游客游玩体验的满意度大幅下降。
措施:充分挖掘和展示自身特有文化和魅力,锻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大创意力度,结合市场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丰富体验内涵,提升游客参与度;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设计功能互补的旅游线路,加入全域旅游布局;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推行门票预约制度等。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网红景点短时间热度高,游览人数多,短时间聚集起大量人气,会使得该地区短时间旅游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超过旅游景点原本的承载量,导致进入旅游景点的时间过长;大量游客聚集,会导致交通拥挤、景区住房紧张以及游客大量聚集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景区管理带来不便;想要景点持续“走红”首先得解决好网红景点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善景点基础设施;限制人流,鼓励错峰出行;而培养景点的差异化优势,可保证景点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例如:加强景区诸如交通、住房、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旅游旺季或旅游高峰期,应做好错峰旅游的规划,可以实行门票预约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等;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展示自身特有文化和魅力,锻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大创意力度,结合市场设计个性的产品等。
考点练
1.(2021·四川宜宾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实施景区免门票政策,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正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但该政策也给部分景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阐述“门票经济”转型对景区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免门票后,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游客数量增多,增加了景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加了安全保卫、保洁维护、日常管理等投入,景区经营成本增加;门票收入减少,亟待转变盈利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7年,欧洲多国掀起“反游客运动”,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旅游胜地的当地民众上街游行,抗议游客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业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在各热门旅游目的地均有所体现。平衡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已成为目前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面临的巨大挑战。
(1)说明欧洲部分国家民众进行“反游客运动”的原因。(5分)
(2)请从政府角度提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5分)
答案 (1)大量游客涌入,占用交通等公共资源,影响当地人正常生活秩序;游客过多导致环境污染、古迹损坏等问题;大量游客涌入抬高物价和房价。
(2)限制市中心新建酒店数量;制定约束游客不当行为的法律法规;开发新的旅游目的地分流游客,避免热门景点出现过度拥堵的情况;丰富游客活动,引导本地游客错峰出行;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等。
解析 (1)过度发展旅游业会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破坏当地本土文化,大量游客涌入,影响交通、社会、生活秩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古迹损坏等问题,大量游客涌入容易导致物价和房价上涨等。(2)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游者行为;加强景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加强旅游规划,分流游客,避免景区拥堵;适当限制市中心新建酒店数量;增加新的旅游项目,丰富游客活动,引导本地游客错峰出行,分散游客等。
3.(2021·江西南昌二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在悄然发生变化。庐山西海服务区由庐山西海风景区与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创造性地将交通与旅游进行结合,试点“服务区+旅游”新模式。服务区配置有商业街、会议中心、四星级标准酒店、餐饮中心、加油站等设施,同时设置了游客中心和游轮码头,游客可从服务区直接进入庐山西海旅游景区,是全省首家集交通中转、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高速服务区。
“服务区+旅游”新模式试点首选庐山西海服务区,试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这种模式对庐山旅游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原因:与庐山景区相邻,旅游资源丰富;车流量大,客源有保证;服务区土地租金较低。
有利影响:提高客流量,增加旅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收入;增加旅游活动项目,丰富旅游体验,增加游客体验的乐趣;提升了庐山旅游品牌。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游客可从服务区直接进入庐山西海旅游景区”,说明该景区靠近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大,能够提供充足的客源;庐山西海风景区与庐山风景区邻近,可以共用旅游资源,提高游客人数;根据材料信息“服务区配置有商业街、会议中心、四星级标准酒店、餐饮中心、加油站等设施”,说明该种模式是建在服务区,是因为服务区距离城区较远,所以土地价格较低。对庐山旅游发展的有利影响:可以提高客流量,增加游客在该服务区的停留时间,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根据材料信息“服务区配置有商业街、会议中心、四星级标准酒店、餐饮中心、加油站等设施,同时设置了游客中心和游轮码头”,说明该模式增加了新的旅游项目,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了旅游收入;对提供庐山旅游品牌,提升影响力也有重要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六盘水市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是长江、珠江上游的分水岭,跨南、北盘江流域,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该市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 ℃,是避暑的天堂,冬季有南国冰雪,气候宜人,四季有不同的特色旅游风光。2005年,六盘水市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旅游品牌。
分析六盘水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 带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岗位);创造税收,增加收入;有助于与外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可加强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任答5点,言之有理均可)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情境,引导考生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通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综合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3.区域认知: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地理实践力:搜集相关材料或调查相关数据,对某地的旅游资源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
关键能力:
以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为背景,结合图文资料,培养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2.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2020·全国文综Ⅱ,43)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2018·全国文综Ⅰ,43)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2020·全国文综Ⅲ,43)说明该段徽杭古道成为徒步旅游线路的优势条件。
(2019·全国文综Ⅱ,43)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2019·全国文综Ⅲ,42)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2019·全国文综Ⅰ,43)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 考点1 时间计算,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1 考点1 荒漠化,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3 考点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