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4.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向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无变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C.滤液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C.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D.向氢氧化钠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都会变浑浊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铜绿受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表达一定不正确的是 A.2Fe + 6HCl = 2FeCl3 + 3H2↑ B.BaCl2+ CuSO4 = BaSO4↓+ CuCl2C.CO2+ 2NaOH = Na2CO3 + H2O D.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C.物质分类模型 D.石墨结构模型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守恒观:2g镁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镁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微粒观: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7.6g镁和铁的混合粉末与100g 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硫酸盐固体的质量为A.25.2g B.24.6g C.104.6g D.无法判断8.NH4HCO3是一种化学肥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NH4HCO3溶液的pH-8,侯氏制碱法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HCO3可促进植物叶色浓绿 B.有些盐溶液也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C.该反应符合复分解发生的条件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HCO39.将一定量的镁粉加入到下列溶液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C.氯化铜溶液D.硝酸银溶液10.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CO+O2=CO2化合反应B2KMnO4K2MnO2+MnO2+2O2↑分解反应C2Ag+H2SO4= Ag2SO4+H2↑置换反应DCuSO4+BaCl2=CuCl2+BaSO4↓复分解反应A.A B.B C.C D.D二、填空题11.“探险战士”——盐酸勇闯化学迷宫,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入口→______→______→______→出口(请用序号填写)。(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个。(3)下列物质中,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无法“闯过”这个迷宫的是_____(填字母)A.Ca(OH)2 B.H2SO4 C.CuSO412.用化学符号填空2个氢原子_________3个氯离子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1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顾序中把金属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2)汽车车体多用钢材制造。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时期中国古老的冶铜方法是“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14.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1)若向滤渣A中加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B中的溶质为_________;滤渣A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2)若向滤渣A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渣A中一定有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15.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H→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4)指出G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三、实验题16.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此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17.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 2NaCl+2H2O 2NaOH+H2↑+Cl2↑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 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关闭K,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瓶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打开K,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后,关闭 K。观察到烧杯中导气管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1.B【解析】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无变化,说明稀硫酸没有剩余,滤液中没有铜离子。A. 滤液中一定含有铜和锌。故A错误。B.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B正确。C.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铜 。故C错误。 D. 滤液中不一定含有Cu2+。故D错误。2.C【解析】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描述错误;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描述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水、氯化钙,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描述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氢氧化钠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不会变浑浊,描述错误。故选C。3.D【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C、铜绿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水,没有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正确。故选D。4.A【解析】A、Fe 与HCl反应后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错误;B、BaCl2与 CuSO4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C、CO2与 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D、Ca(OH)2与 Na2CO3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故选A。5.B【解析】A.元素分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余金属元素的种类,故正确;B.氧原子与氧离子具有8个质子,均属于氧元素,故不正确;C.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故正确;D.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故正确。故选B。6.B【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2g镁和10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不等于12g,不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又能生成一氧化碳,正确。D、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正确。故选B。7.A【解析】100g、19.6%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质量为:100g×19.6%×=19.2g,镁和铁的混合粉末6g完全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镁、硫酸亚铁,因此得到硫酸盐固体的质量为:6g+19.2g=25.2g,故选A。8.D【解析】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促进作物叶色浓绿,正确;B、有些盐溶液也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例如NH4HCO3溶液的pH=8,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C、该反应中,碳酸氢铵和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D、反应后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剩余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NaHCO3,错误。故选D。9.B【解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A、镁的金属活动性较钠弱,镁粉不与氯化钠溶液反应,所以把镁粉加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变,故A不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与73份质量的氯化氢反应生成95份质量的氯化镁和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了22份,故B正确;C、镁的金属活动性较铜强,镁可置换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少了40份,故C不正确;D、镁的金属活动性较银强,镁可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减少了192 份,故D不正确。故选B。10.D【解析】A、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为CO+O2CO2,故A不正确;B、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为2KMnO4K2MnO4+MnO2+O2↑,故B不正确;C、金属银的活动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元素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选D。11. ③ ④ ⑦ Fe + 2HCl == FeCl2 + H2↑ 4 A【解析】(1)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铜位于氢后,不与盐酸反应,盐酸不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故选③④⑦(2)单化化单是置换,Fe + 2HCl == FeCl2 + H2↑ 是置换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氧化铁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3)A、氢氧化钙不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错误;B、硫酸可与碳酸钾、氢氧化钠、铁、氧化铁、碳酸氢钠反应,正确;C、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碳酸钾、铁、碳酸氢钠反应,正确。故选A。12. 2H 3Cl- SO42-【解析】试题分析: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2个氢原子:2H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3个氯离子:3Cl-离子符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硫酸根离子:SO42-13. 铁 氧气和水 稀盐酸(合理即可)【解析】(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顾序中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3)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西汉时期中国古老的冶铜方法是“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4)铝的活动性较强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的活动性较弱不和酸反应;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可以是稀盐酸。14. Fe(NO3)2##硝酸亚铁 Fe、Cu、Ag Ag##银 Cu##铜【解析】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先后发生反应:,,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1)若向滤渣A中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过量,则两个反应都充分发生,故滤液B中的溶质为Fe(NO3)2 ;滤渣A中一定有Fe、Cu、Ag;(2)若向滤渣A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铁无剩余,那么第二个反应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没发生,故滤渣A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15. BaSO4 Cu(OH)2; 置换反应 CuO+H2SO4 = CuSO4+H2O C+O2点燃CO2 灭火(答案不唯一)【解析】(1)B为紫红色固体,B是Cu,2Cu+O2△ 2CuO,H是CuO,CuO+H2SO4=CuSO4+H2O , C是CuSO4, CuSO4+ Ba(OH)2=BaSO4↓+Cu(OH)2↓,故D的组成是BaSO4和Cu(OH)2(2)E、F、H均为黑色固体,则F是C,G是CO2,E是Fe,A是H2,故A→B的反应是H2 + CuO△ Cu + H2O,单化化单是置换。(3)H→C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 CuSO4+H2O ,F→G的化学方程式是C+O2点燃CO2 (4)G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16. 使氧气充分反应 BD 漏斗【解析】(1)实验过程中,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方程式:;(2)制取大量的氧气就需要用反应容器较大的装置,应使用锥形瓶,即B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D;该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水的固体粉末,若要将其从液体中分离出来需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17. 2H2O通电2H2↑ + O2↑ 36:100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导气管里的水面先上升后下降【解析】试题分析:(1)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 O2↑(2)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 g,表示的是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 g,故此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3)先关闭K,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瓶中,一段时间后,铁丝生锈消耗烧瓶空气中的氧气,使得瓶内的气体量减少,压强降低,与外界形成压强差,打开K,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后,关闭K,盐酸会与铁锈及铁反应,尤其是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又使得瓶内的压强增大,故观察到烧杯中导气管的现象是:导气管里的水面先上升后下降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解度的概念理解,铁丝生锈的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化学与能源开发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