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某学者指出:“宋朝是(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朝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答案:D
解析:自宋朝以来妇女地位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宋朝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中部分纲常名教束缚了妇女的行为,这说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民族战争、租佃关系与妇女地位下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C两项;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应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格物”获得知识,可以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3.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B.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过程。儒学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选C项。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该宋词的风格特征是( )
A.刚健豪放
B.婉约含蓄
C.朴素写实
D.沉郁悲壮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朝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委婉地写出了凄凉的意境,故选B项;刚健豪放是豪放派词的特点,排除A项;朴素写实、沉郁悲壮都与婉约派词的特点不符,排除C、D两项。
5.宋朝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商业政策的调整
D.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阶层不同层次的需求造成不同层次的消费喜好和娱乐方式,故A项符合题意;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市民阶层壮大的体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长期实行抑商政策,故C项不符合题意;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不符合题意。
6.唐朝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朝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中。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
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宋朝绘画内容经常出现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的形成、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C两项错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7.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记述 | 出处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
风雨晦暝时,唯凭针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
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朝
C.宋朝航海业高度发达
D.宋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只涉及宋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而没有涉及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的信息,故A项错误,D项正确;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仅涉及宋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而没有涉及宋朝航海业高度发达的信息,故排除C项。
8.20世纪初,某学者在敦煌附近的遗址中,发掘出一种用“新文字”书写的佛经。后来有人找到一本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字典,才逐渐了解此种新文字的原则:使用楷书偏旁以代表各种意义。这种文字是( )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蒙古文
答案:A
解析:西夏和辽的文字都受汉字影响较大,从发掘的地点来看,应该是西夏文,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说书场景 | 突火枪 | 罗盘针 | 毕昇与活 字印刷术 |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亦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华文化简史一本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宋朝出现的社会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社会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学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建立和发展了新儒学——理学;宋词兴盛。
(2)原因:北宋时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军事斗争的需要;市民阶层壮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的娱乐生活。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
标题 | 内容节录 |
衣服冠履 |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
言语步趋 |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
读书写字 |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
杂细事宜 |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可知这是提倡儿童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童蒙须知》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故B项错误;《童蒙须知》是儿童启蒙读物,并未体现官方基础教育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童蒙须知》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并非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故D项错误。
2.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部分科学家( )
朝代 | 科学家 | 活动记载 | 结论 |
唐朝 | 张志和 | 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 | 彩虹是因阳光透过空中的水滴形成 |
北宋 | 沈括 | 把磁针搁在碗沿上;以针横贯灯心草浮于水面;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 | 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 |
元朝 | 赵友钦 | 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 | 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
B.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著述
C.借助实验进行创造发明
D.以科学理论挑战封建思想
答案:B
解析:唐朝张志和用喷洒水珠,观察其结果解释彩虹的形成,北宋沈括用多个现象证明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元朝赵友钦用黑漆球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等,反映出中国古代部分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的办法著述,故B项正确。
3.下表反映了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对比,某同学据此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 )
时期 | 北宋 | 南宋 |
代表类型 | 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 | 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 |
内容 | 高山大川 | 岸芷汀兰 |
植被 | 多为落叶阔叶林 | 多为常绿阔叶林 |
用笔 | 强调笔法 | 强调墨法 |
意境 | 阳刚、壮美、雄浑 | 阴柔、优美、飘渺 |
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
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
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
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对比”“某同学据此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可知这位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绘画风格深受两宋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故选C项;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该同学没有使用唯物史观分析法,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了表格信息,排除B项;鉴赏艺术品应该从其风格、特点、绘画手法等方面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进行鉴赏,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就“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指出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吴光《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材料二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世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摘编自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柳永的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文化的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1)理由: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原因:统治者的喜爱和传播;柳永的词通俗易唱而受到市民欢迎。特征:世俗化或平民化。
(3)成就: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二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培根曾说,南宋陆游曾作诗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