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6519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5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4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2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四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十五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 课件 34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公开课ppt课件
展开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一、 选择题
1.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3.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5.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6.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8.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9.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0.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1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3.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15.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
② |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
③ |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
④ |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7.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8.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二、非选择题
1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C | B | A | C | B | C | A | B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
答案 | A | D | A | A | D | C | D | B |
|
|
1.【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故选C项;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排除B项;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靓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据材料“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学家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排除A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术特征,排除B项;张载认为佛道思想“与‘吾儒’水火不容”,因此不是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表明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故选B项;材料表明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统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不是在北宋,排除C项;阳明心学是在明朝,不是在北宋,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
8.【答案】A【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玉一样的品德,材料中“规言矩行”是指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这反映了明代生员的穿衣风格深受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响,并且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题干比较的是庶民和生员的服饰,和社会等级有关,但只从这两类人,无法得出明代整个社会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主体是市民,其构成主要是小商贩、雇员、艺人等中下层城市居民,与材料中的“生员”身份不一致,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该题可通过关键信息进行判断。根据“微子受封”可知,①为周代;根据“政事堂、越窑、夜市”可知,②为唐代;根据“木活字”、“赵体”可知,③为元代;根据“象郡、直道、灵渠、小篆”可知,④为秦代,选择B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12.【答案】D【解析】“‘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将天理置于人性之上,故A项错误;“‘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要战胜、克制个人的欲望,故B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没有完全曲解孔子本意,故C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指南针对航海意义重大,故①正确;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②错误;“彻底放弃了”,表述过于绝对,故③错误;宋代成为丝绸之路的畅销品,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捶丸是宋金元时期在皇帝、官员和平民中都非常流行的游戏活动,说明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说明官员喜欢捶丸活动,与影响元曲创作风格无关,排除C项;等级观念指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按照血统、社会地位及社会成就的高低等标准,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高等级者在社会生活中享有更多的权力以及社会荣誉,而材料是不同等级的人都喜欢捶丸活动,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绘画如果选择“画牡丹”,会更有市场,故选D项;由“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可知,当时的绘画水准并没有下降,而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赏牡丹、追求富贵,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其他绘画题材“不入时人眼”,世人对绘画主题的关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当时绘画题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人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关注的是与富贵相关的“牡丹”,而不是体现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
16.【答案】C【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17.【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18.【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从理论来源看,他们都主张回归孔子孟子所编定原典,从中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都认为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导致儒学传道的断绝;从目的看,他们的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韩愈是为了复兴儒学,康有为是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3)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应该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答案】
答案略
【解析】
题目要求“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可见本题主要是分析某一历史时期在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时代特征,如秦朝政治上的时代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思想上的时代特征是儒学成为正统,宋代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清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世界潮流。因此在拟定书名时,从各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轮通史的知识,列举出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30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配套ppt课件</a>,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pptx、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教案docx、与妻书_2022101321113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辛亥革命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辛亥革命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十九课辛亥革命同步分层练习教案docx、与妻书_2022101321113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