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第1页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第2页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有答案),共36页。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2•泾阳县模拟)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O3(MnO2)
    加热混合固体
    C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D
    铁粉(碳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2.(2021•碑林区校级一模)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法
    A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3.(2021•金台区二模)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Cl固体(尿素)
    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B
    NaNO3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Na2CO3(NaH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
    D
    CuSO4溶液(ZnSO4)
    加入过量的铜,过滤
    A.A B.B C.C D.D
    4.(2021•西安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过量的CaCl2溶液
    过滤
    C
    氯化钾
    固体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高温、灼烧
    A.A B.B C.C D.D
    5.(2021•雁塔区校级模拟)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木炭粉(Cu)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aO(CaCO3)

    过滤、烘干

    NaOH(Na2CO3)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实验探究题(共22小题)
    6.(2021•陕西)陕西东部的黄河湿地有大片盐碱地,依据资料可知,该片盐碱地的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是Na2CO3、NaCl、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地块的土壤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他们利用该地块土壤的浸出液进行了以下探究。(友情提示:把土壤样品用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浸出液”)
    【实验探究一】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浸出液中含有Na2CO3,没有    

    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浸出液中含有Na2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②无法确定浸出液中含有Na2SO4,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二】
    为进一步探究浸出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图实验:

    已知X是一种钡盐,根据上述实验推测,X中的酸根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白色沉淀B是    。
    【实验结论】
    该地块的土壤中含有Na2CO3、Na2SO4、NaCl。
    【拓展应用】
    上述土壤样品中含有的Na2CO3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为此,你认为可以向该地块中施加    (填序号),以减轻Na2CO3对农作物的危害。
    ①熟石灰
    ②浓盐酸
    ③氯化钙
    7.(2021•陕西)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8.(2020•陕西)牙膏具有美白牙齿、预防牙病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摩擦剂,还含有泡沫剂、甜味剂、芳香剂等辅料,常用的摩擦剂有CaCO3、SiO2、Al2O3等。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甲、乙、丙三种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及含量(每种牙膏中只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一种),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牙膏中除摩擦剂外的物质均为有机物,都易溶于酒精,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CaCO3、SiO2、Al2O3不溶于酒精。
    ③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一】为探究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甲、乙、丙三种牙膏样品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X的名称是   。
    (2)写出一个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甲牙膏样品进行实验时,若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观察到   ,即可得出甲牙膏中的摩擦剂为SiO2。
    【实验探究二】为测定乙牙膏中摩擦剂CaCO3的含量,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牙膏样品,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碱石灰是烧碱和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
    (1)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根据C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的牙膏中CaCO3的含量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装置中有残留的CO2未被吸收
    ②CO2中混有HCl气体
    ③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和水
    【拓展与应用】选择牙膏中作摩擦剂的物质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字母)。
    A.价格
    B.密度
    C.毒副作用
    D.溶解性
    9.(2020•陕西)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的(填“合理”或“不合理”)。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一个)。
    10.(2022•陕西模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的口号,某校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也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创新,科学小组将U形管广泛应用在实验中,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二:探究气体制取装置
    实验三:探究金属活动性
    实验四:探究热效应的装置







    (1)①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实验二: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    即可停止反应(填一操作)。
    ③实验三:金属表面的颜色变化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有颜色变化的金属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实验四:如果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则在小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2)乙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B.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Ⅳ装置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B.二氧化碳能用石灰水来吸收处理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1.(2022•陕西模拟)某品牌茶垢清洁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和另一种物质。某学习小组同学想了解生成物的组成,于是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铜遇水会立即生成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
    [问题1]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氧化物是什么?
    [实验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茶垢清洁剂粉末于烧杯中,加适量水
    有小气泡缓慢冒出,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序号②中有大量氧气产生,说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    

    取序号①的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问题2]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兴: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取序号①的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
    证明生成的碱性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物中是否含有NaOH,学习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溶液Y中观察到    ,说明茶垢清洁剂与水反应后没有生成NaOH。
    [反思拓展]
    (1)根据茶垢清洁剂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    。
    (2)检验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相互干扰问题。
    12.(2022•陕西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进行了有关酸、碱盐之间的混合实验,并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1)甲同学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    ,可说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实验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乙两位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杯中,发现有气泡生成,充分反应并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甲、乙同学又对上层清液中最终含有什么溶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最终的溶质是什么?(指示剂除外)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同学们根据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对溶质成分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CO3
    猜想三:NaCl、CaCl2
    猜想四:NaCl、HCl
    猜想五:NaCl、NaOH
    猜想六:NaCl、HCl、CaCl2
    [讨论交流]
    (4)甲同学指出,由于废液最终为无色,所以猜想五和猜想    不成立。
    (5)乙同学指出,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一定是    (填化学式),则猜想六和猜想    不成立。
    [实验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
    13.(2022•岐山县一模)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进行了如下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对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   。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一成立
    乙组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成立
    向滤液中滴加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反思评价】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甲组实验方案不严谨。你认为理由是    。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字母)。
    A.BaCl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14.(2022•西安校级二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话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惑:反应后溶液中除了水还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猜想三:   
    猜想四: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甲小组设计了下列三个方案:
    实验方案
    方案Ⅰ: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Ⅱ:加入铁粉
    方案Ⅲ: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    正确
    猜想二正确
    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乙小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   。
    【拓展迁移】丙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成立,还可借助其他方案,为完成实验探究,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有    (填序号)。
    ①CuSO4溶液
    ②BaCO3
    ③酚酞溶液
    ④FeCl3溶液
    ⑤CO2
    15.(2022•雁塔区模拟)春节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有些对联的字是用“金粉”书写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
    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分析讨论】甲同学认为“金粉”的成分不可能是金,原因是黄金的价格昂贵。
    【查阅资料】写对联用的“金粉”可能含有铜、锌、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 1】(1)取少量“金粉”于称量纸上,用磁铁吸引,发现没有粉末被吸引,说明“金粉”中不含    。
    (2)取少量“金粉”放入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固体析出,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金粉”中含有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探究二:“金粉”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实验 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前后分别缓缓地向装置中通入氮气。向装置 A 中滴加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测定装置D的质量。假设各步骤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装置C中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D中,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变化,计算出锌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缓缓地向装置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2)装置E的作用是    。
    【拓展交流】某同学认为除了用上述方法来测定“金粉”中锌的质量分数外,还可以称量一定量“金粉”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充分反应后,将试管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即为“金粉”中铜的质量,据此计算“金粉”中锌的质量分数。
    16.(2022•碑林区校级模拟)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中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进行实验】实验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由操作②的现象判断:猜想三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重新取上述流程中步骤③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由此可知,步骤③的滤液中的溶质为    ,该实验中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    。
    【拓展迁移】要除去CO2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17.(2022•大荔县校级一模)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如下实验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3)取少量实验三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    。
    (4)取少量实验四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5)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液体温度相同)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图中横线处应填    。
    【总结提升】
    (6)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    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18.(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指示剂,立即停止实验,对此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BaCl2和B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BaCl2;猜想三:可能是BaCl2、Ba(OH)2和HCl;猜想四:可能是    。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讨论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后发现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步骤I.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猜想    不正确。
    步骤Ⅱ.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猜想四正确。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反思拓展】(1)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若猜想一正确,欲验证该猜想,可以选用下列提供的    (填字母)。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铁溶液 c.二氧化碳
    19.(2022•莲湖区模拟)同学们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忘了加入指示剂,将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结果发现没有现象。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OH)2;猜想二:CaCl2;猜想三:CaCl2、Ca(OH)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猜想三错误,错误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猜想三:   。
    实验步骤一:同学们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二:要证明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正确,主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有同学提议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并观察现象,你认为该同学的提议是否正确?   。
    【反思与拓展】
    (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HCl,你认为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    (填序号)。
    a.铜
    b.紫色石蕊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氧化铜
    e.氢氧化铜固体
    (2)经检验溶液呈酸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20.(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某河流发生镉浓度超标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根据该事件,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及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镉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活动一: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为    
    (2)取少量铜于试管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铜表面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金属镉属于活泼金属。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即可)。
    活动二: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
    [拓展应用]乙同学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的烧碱(NaOH)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丙同学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引发了新的污染,原因是    。受乙同学和丙同学启发,你认为可以用适量的    (写俗称)代替烧碱(NaOH)除去氯化镉。
    21.(2022•渭滨区一模)兴趣小组同学自制呼吸面具,准备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但在实验室找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2)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如下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3)BaCl2、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小芳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没有产生气泡,大家认为该样品中已无    。
    【提出问题】该久置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取适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配成溶液,分别取样于三支试管中。
    实验1:小明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观察到    ,则认为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小华认为产生的现象不一定说明生成CaCO3,还可能是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造成的。
    实验2:小美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否定了猜想二。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NaOH,小刚向第三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取上层清液,加入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样品中有NaOH,猜想三正确。
    【交流讨论】实验3中,不可用C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的原因是    。
    【反思拓展】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    。
    22.(2022•临渭区一模)小丽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试剂标签残缺,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甲)。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丽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酸”、“碱”或“盐”)。
    【查阅资料】(1)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2)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20℃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水溶液的pH
    7
    14
    11
    9
    小丽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该试剂不可能是    (填化学式)溶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该试剂的成分,小丽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实验:
    (1)若实验①中石蕊溶液变蓝,则该试剂不可能是NaCl溶液,原因是    。
    (2)实验②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小丽得出该瓶试剂为Na2CO3溶液。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反思】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即可)。
    23.(2022•蓝田县一模)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4)思路1: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Ⅱ:验证有    。
    (5)请按照思路I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6)为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4.(2022•韩城市模拟)化学项目小组的同学对庄稼地及所使用化肥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1:探究庄稼地的酸碱度
    具体操作是    ,由此得出,该庄稼地pH小于7,庄稼地呈酸性。
    活动2:探究庄稼地呈酸性的原因
    【在阅资料】
    ①长期施用硫酸铵、氯化铵,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庄稼地中H+增多,加速庄稼地酸化。
    ②长期施用氯化钾,也能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庄稼地逐渐变酸。
    【实验探究】
    (1)取水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庄稼地曾使用过    肥。
    (2)为确定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取水样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一定只含有SO42﹣
    方案2
    取水样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该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一定含有C1﹣,若水样中含有K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评价】
    (1)为检验水样呈酸性,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填字母)。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铜片
    D.碳酸钠
    (2)有同学质疑方案1的结论,理由是    。
    25.(2022•长安区一模)广泛用于家庭或工业的一种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过碳酸钠无色无味也没有毒性,且具有漂白作用。小组同学对这种洗涤剂展开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溶于水会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较易分解。
    ②碳酸氢钠稀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实验1】在盛有该洗涤剂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有少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
    【实验2】小明取一定量洗涤剂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因此小明认为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
    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于是取二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按下图进行实验。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速率越快;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均复燃。

    【表达与交流】(1)小明实验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2)实验中,乙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其溶液中所含溶质与加热前的不同之处是    。
    【提出问题Ⅱ】该洗涤剂溶于水后溶液中除过氧化氢外还有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碳酸氢钠
    【实验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同学取该洗涤剂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提出质疑】小军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实验4】小明和小军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洗涤剂于试管中,加大量水溶解,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讨论与交流】
    (1)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该清洁剂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可知,使用该清洁剂时选用    溶解,效果更好。
    26.(2022•雁塔区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设计过程如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蓝色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的现象:   。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小李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4)同学们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溶液,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7.(2022•莲湖区校级一模)管道疏通剂是一种新型厨卫管道深层清洁产品,主要针对厨卫管道内的油脂、毛发、菜渣、纸棉纤维等各种有机物质造成的堵塞进行疏通,同时具有清除管道恶臭,灭杀管道细菌、寄生虫等功效。某校化学实践小组对某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的成分和腐蚀性展开了项目性探究之旅。
    任务一:检验管道疏通剂的成分
    【查阅资料】该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钙、铝粉、缓蚀阻垢剂。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硫酸铵粉末,混合研磨
       
    含有OH﹣
    2.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含有Ca2+
    【交流讨论】写出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管道疏通剂的腐蚀性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气体,可加快疏通毛发等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Al+2H2O═Ca(AlO2)2+3H2↑。
    【进行实验】改变下水管道材料,测定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材料
    塑料




    铝合金
    腐蚀率
    0.1%
    0.4%
    0.5%
    0.3%
    100%
    80%
    【反思评价】
    (1)上述实验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以外,还需要控制    相同。
    (2)该管道疏通剂不能用于疏通铝制管道的原因是    。
    【总结归纳】保存该管道疏通剂时应注意    。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10-化学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生成了新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碳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Na2CO3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A、NH4Cl固与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尿素不与熟石灰粉末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硝酸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NaH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铜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过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Cu和碳都不能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和NaOH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共22小题)
    6.【解答】解:【实验探究一】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浸出液中含有Na2CO3,没有CaCl2(氯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浸出液中含有Na2SO4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CaCl2。
    【反思评价】
    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②无法确定浸出液中含有Na2SO4,理由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答案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探究二】
    已知X是一种钡盐(硝酸钡),根据上述实验推测,X中的酸根离子是NO3﹣,白色沉淀B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故答案为:NO3﹣;氯化银。
    【拓展应用】
    上述土壤样品中含有的Na2CO3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为此,可以向该地块中施加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以减轻Na2CO3对农作物的危害。
    故答案为:③。
    7.【解答】【学习交流】(1)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乙中是铜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2)甲实验可知,活动性铝>铜,由实验乙可知。活动性铜>银,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AgNO3,可加入稀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无硝酸银;
    【反思评价】由于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影响硫酸铜鉴别,硫酸铝与硝酸钡反应化学方程式: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
    【拓展应用】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由于铝活动性大于银和铜,铝可以置换出废液中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
    故答案为:
    【学习交流]红;蓝;能;
    【拓展探究】稀盐酸;
    【反思评价】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
    【拓展应用】Al3+。
    8.【解答】解:【实验探究一】(1)根据题意,可以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乙醇,以除去样品中的有机物;
    故填:乙醇;
    (2)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于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当加入足量的酸后,若固体不消失,或固体未溶解或无明显变化,说明摩擦剂中含有二氧化硅;
    故填:固体不消失(或固体未溶解或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二】(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故填:干燥二氧化碳;
    (2)本实验是根据装置C的质量差,也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
    ①装置中有残留的CO2未被吸收,会导致装置C质量差偏小,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
    ②若CO2中混有HCl气体,则氯化氢气体也会被装置C吸收,导致装置C的质量差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③若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和水,导致装置C的质量差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①;
    (3)选择牙膏中作摩擦剂的物质时,应考虑摩擦剂的价格、毒副作用以及溶解性,无需考虑密度;
    故填:B。
    9.【解答】解:【分析讨论】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减少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可以根据反应物中减少物质的性质,或者生成的新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新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1)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二氧化碳会与水和氢氧化钠都接触,并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影响;
    故答案为:水。
    (2)酚酞加入碱性溶液会显红色,试管内原本有氢氧化钠,若加入盐酸不参与反应,则溶液还是显碱性,加入酚酞会显红色,而此时证明发生了反应,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不显碱性,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为无色;硝酸银中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本身含有氯离子,不反应也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根据白色沉淀判断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仍为无色;不合理。
    (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7;
    故答案为:=。
    【拓展应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0.【解答】解:(1)①浓氨水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纸条由下到上变红,故答案为:纸条由下到上变红;
    ②打开弹赞夹,由于压强作用,大理石和盐酸发生反应,关间弹簧夹时,由于是二氧化碳,使U型管内压强增大,使盐酸被压到U型管左侧,故关闭弹簧夹可停止,故答案为:关闭弹簧夹;
    ③因为活动性Fe>Cu>Ag,所以铁丝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有颜色变化的为铁丝,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④如果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说明液面上的气压大于b液面上的气压,温度越高,压强越大,CaO与水反应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在小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CaO,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析出晶体,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CaO。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进气管短,生成的气体的密度要小于空气的密度,A中锌与稀硫酸制取的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答案为:A。
    ②A.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在水中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不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但是此装置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11.【解答】解:[实验1]①取少量茶垢清洁剂粉末于烧杯中,加适量水,②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实验结论:序号②中有大量氧气产生,则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说明过碳酸钠溶于水生成H2O2;
    [实验2]取序号①的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证明生成的碱性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表达交流](1)取序号①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X,加入足量试剂X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X可以是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合理即可);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茶垢清洁剂与水反应后没有生成NaOH,则溶液Y中观察到没有明显现象。
    [反思拓展](1)根据茶垢清洁剂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故答案为:
    [实验1]复燃;过氧化氢;
    [实验2]有气泡冒出;
    [表达交流](1)Na2CO3+CaCl2═CaCO3↓+2NaCl(合理即可);
    (2)没有明显现象;
    [反思拓展](1)防潮。
    12.【解答】解:(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红色,加入盐酸后,酸碱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再显碱性,此时溶液变为无色,证明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
    (2)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4)溶液最终为无色,说明不显碱性,因此排出猜想二和五;
    故答案为:二。
    (5)根据实验信息可知,可以生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钙;碳酸钙存在,则不能用酸共存,所以猜想四和六不正确;
    故答案为:CaCO3;四。
    [实验探究]猜想一和猜想三就是是否含有氯化钙,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便可推断溶质组成;
    故答案为:Na2CO3。
    13.【解答】解:【学习交流】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根遇到钙离子会形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做出猜想】猜想二:如果氢氧化钠变质,则溶液中会有碳酸钠,但有可能不是全部的氢氧化钠都变质,所以还有可能存在没变质的氢氧化钠,因上溶液中可能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故填: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甲组: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猜想二成立,说明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碱性物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乙组: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静置后过滤,向溶液中滴加某物质,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猜想二中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滴加的物质是氯化铁溶液;
    【反思评价】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甲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拓展应用】
    A、BaC1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同时引入新的物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Ca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同时引入新的物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Ca (OH) 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学习交流】2NaOH+CO2=Na2CO3+H2O;
    【做出猜想】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氯化铁溶液;
    【反思评价】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拓展应用】C。
    14.【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CaCl2
    猜想二:盐酸过量时有CaCl2和HCl
    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时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故答案为:CaCl2和Ca(OH)2;Ca(OH)2+2HCl═CaCl2+2H2O。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方案Ⅰ: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Ⅱ:加入铁粉
    方案Ⅲ: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正确
    猜想三正确
    故答案为:一;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评价反思】
    乙小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是因为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拓展迁移】
    ①CuSO4溶液遇到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②BaCO3与氢氧化钙不会反应,所以不能选用;
    ③酚酞溶液遇到显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变成红色,所以可以选用。
    ④FeC13溶液溶液遇到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⑤CO2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故选:①③④⑤。
    15.【解答】解:探究一
    (1)取少量“金粉”于称量纸上,用磁铁吸引,发现没有粉末被吸引,说明“金粉”中不含铁。
    故答案为:铁。
    (2)取少量“金粉”放入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再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固体析出,溶液变为蓝色,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金粉”中含有铜、锌。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铜、锌;Zn+H2SO4═ZnSO4+H2↑或Cu+2AgNO3=Cu(NO3)2+2Ag。
    探究二
    (1)实验前缓缓地向装置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
    【拓展交流】
    某同学认为除了用上述方法来测定“金粉”中锌的质量分数外,还可以称量一定量“金粉”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盐酸能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或稀硫酸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充分反应后,将试管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即为“金粉”中铜的质量,据此计算“金粉”中锌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
    16.【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解释与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用手触摸试管,试管外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样品没有完全变质,故猜想三不成立,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向滤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也能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说明已经变质,猜想一不成立,故答案为:不成立;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含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滤液中不含氢氧化钙,重新取上述流程中步骤③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则步骤③的滤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该实验中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将碳酸钠除尽,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碳酸钠;检验并将碳酸钠除尽;
    拓展迁移: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能。
    17.【解答】解:【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1)溶液变红色
    产生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探究实验】
    (3)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了。
    (4)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产生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5)图中?的内容应该是50mL水,通过对比可知,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总结提升】
    (6)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
    (1)红;
    (2)CuSO4+2NaOH=Cu(OH)2↓+Na2SO4;
    (3)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了;
    (4)稀盐酸或稀硫酸;
    (5)50mL水;
    (6)检验生成物。
    18.【解答】解:【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BaCl2和B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BaCl2;猜想三:可能是BaCl2、Ba(OH)2和HCl;猜想四:可能是BaCl2和HCl。
    故答案为:BaCl2和HCl。
    【讨论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后发现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2HCl═BaCl2+2H2O。
    故答案为:Ba(OH)2+2HCl═BaCl2+2H2O。
    【进行实验】步骤I.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钡,猜想一不正确。
    步骤Ⅱ.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气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产生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说明猜想四正确。
    故答案为:一;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反思拓展】(1)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答案为:反应物是否过量。
    (2)若猜想一正确,欲验证该猜想,可以选用下列提供的氯化铁溶液(氯化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
    故答案为:bc。
    19.【解答】解:【进行实验】
    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猜想三错误,错误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即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正确的猜想三是CaCl2和HCl。
    实验步骤一:同学们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二:该同学的提议不正确,是因为硝酸银也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CaCl2和HCl;溶液不变色;不正确,是因为硝酸银也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反思与拓展】
    (1)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HCl,应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反之石蕊不变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氧化铜固体(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是铜,是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bcde。
    (2)经检验溶液呈酸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道、酸化水体等。
    故答案为:腐蚀铁质下水道或酸化水体等。
    20.【解答】解:[实验探究]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酸,则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表面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镉>铜>银。
    [实验结论]金属镉属于活泼金属,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活动二: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
    [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加入过量会污染水体,则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的烧碱(NaOH )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但引发了新的污染,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氢氧化钙可以除去氯化镉,适量的氢氧化钙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或消石灰代替烧碱(NaOH)除去氯化镉。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稀盐酸;蓝色;镉>铜>银;
    [实验结论]Cd+2HCl=CdCl2+H2↑或Cu+2AgNO3=Cu(NO3)2+2Ag;
    [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或消石灰。
    21.【解答】解:【进行实验】根据查阅资料信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无过氧化钠,故答案为:Na2O2。
    【实验探究】实验1: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2:根据猜想二不成立,确定有Na2CO3,则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3:根据产生红褐色沉淀,可知加入的试剂为铁盐溶液,可加入FeCl3或Fe2(SO4)3或Fe(NO3)3溶液,故答案为:FeCl3或Fe2(SO4)3或Fe(NO3)3。
    【交流讨论】若用C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则引入OH﹣,会干扰对原物质中NaOH的检验,故答案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拓展】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应注意密封干燥保存,故答案为:密封干燥。
    22.【解答】解:【交流讨论】
    根据受损标签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是因为酸的化学式最左边元素符号是H。
    故答案为:酸。
    【查阅资料】
    小丽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该试剂不可能是NaHCO3溶液,是因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是9.6g100g+9.6g×100%≈8.8%,小于10%。
    故答案为:NaHCO3。
    【实验探究】
    (1)若实验①中石蕊溶液变蓝,则该试剂不可能是NaCl溶液,原因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
    故答案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
    (2)实验②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紫色或变红色,是因为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紫色或变红色。
    【得出结论】
    实验②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交流反思】
    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倾倒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等。
    故答案为:倾倒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等。
    23.【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
    (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4)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是否有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生成的角度去验证;
    故答案为:生成物生成。
    (5)思路I: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为红色,而向其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被消耗,当反应完毕后,不再显碱性,此时溶液显无色,因此证明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操作: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颜色溶液变红,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现象:观察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6)思路Ⅱ为验证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此时可以看到气泡,另外碳酸钠也可与氯化钙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故加入药品可以是稀盐酸,氯化钙溶液等,对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故答案为: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24.【解答】解:活动1:
    具体操作是取适量土样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由此得出,该庄稼地pH小于7,庄稼地呈酸性。
    故答案为:取适量土样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活动2:
    【实验探究】
    (1)取水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庄稼地曾使用过铵态氮肥。
    故答案为:铵态氮。
    (2)为确定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取水样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一定只含有SO42﹣
    方案2
    取水样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一定含有C1﹣,若水样中含有KCl,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KCl+AgNO3=AgCl↓+KNO3。
    【反思评价】
    (1)为检验水样呈酸性,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是石蕊溶液(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碳酸钠(碳酸钠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AD。
    (2)有同学质疑方案1的结论,理由是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故答案为: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25.【解答】解:【表达与交流】(1)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慢,产生氧气较少,所以无法使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气泡产生较少,氧气浓度不够,不足以使木条复燃。
    (2)加热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而加热前还有过氧化氢未分解,所以主要是是否含有过氧化氢;
    故答案为:是否含有过氧化氢。
    【实验3】碳酸氢钠溶液也是碱性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也是变为红色,因此无法推断是否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也会变红。
    【实验4】加入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因此猜想一成立;
    故答案为:一。
    【讨论与交流】(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根据题目信息,温度高,过氧化氢分解快,所以利用热水溶解时,洗涤剂中过氧化氢分解快,产生活性氧多,利于去除污垢;
    故答案为:热水。
    26.【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可生成氨气,因为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答案为: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酚酞遇碱溶液变为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消失,因此由红色变成无色;故答案为:红;
    (4)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但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胀大说明反应发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因此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胀大;故答案为:气球胀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也可以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或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大量气泡产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盐酸(或硝酸合理即可)。
    27.【解答】解:[进行实验]1、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所以: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硫酸铵粉末,混合研磨,闻到有氨味,说明含有OH﹣;
    2、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Ca2+;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可知管道疏通剂一定含有氢氧化钙,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所以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反思评价](1)进行实验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温度或水的体积相同或腐蚀时间相同,是因为温度温度或水的体积相同或腐蚀时间相同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由查阅资料的信息可知,氢氧化钙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铝制管道会受到腐蚀;
    [总结归纳]由于该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钙、铝粉,会与酸、水等物质反应,为该品牌管道疏通剂的保存提出注意事项:不能和酸混用,密封保存等。
    故答案为:[进行实验]闻到有氨味;碳酸钠溶液;
    [交流讨论]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反思评价](1)温度或水的体积相同或腐蚀时间;
    (2)氢氧化钙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铝制管道会受到腐蚀;
    [总结归纳]不能和酸混用,密封保存等。

    相关试卷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9-基础实验技能(有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9-基础实验技能(有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8-化学与生活(有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8-化学与生活(有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说口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7-酸碱盐(有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练7-酸碱盐(有答案),共2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