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2021学年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教案 备课教师: 课 题:6.北宋的政治第 课时 修改与补充教学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历史小故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部队。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这段历史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演变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4.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说说由此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5.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三、课堂总结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四、当堂练习1、下列有关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B.北宋是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的C.北宋以开封为都城D.北宋最终实现了对全国的再次统一2、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A.刘邦 B.李世民C.朱温 D.赵匡胤3、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修改与补充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3.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提示:(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局面;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致使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派文臣担任知州等。(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1.史料解读。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3)遇有战事,也由文官挂帅出征。(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3.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D.地方设置转运使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 B.元昊C.忽必烈 D.赵匡胤5、为防止唐朝末年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文武并重 B.重文轻武C.尚武轻文 D.守内虚外6、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五、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课题: 1 2、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3、补救措施 附: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