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花城版七年级下册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 课型或模块 | 歌唱课 | ||||||
教学目标 | 1.能用明亮、高亢的声音,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四川山歌特点。 | ||||||||
2.学习五声调式和波音,了解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 |||||||||
3.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传统演唱和老歌新唱的区别,并能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
4.了解四川气候特征,感受四川人民见到太阳的喜悦之情,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喜爱民歌的感情。 | |||||||||
教学理念 | 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为出发点,利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
教学重点 | 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四川山歌特点。 | ||||||||
教学难点 |
| ||||||||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 内容分析 |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写了山民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歌词主要表达家乡的父老乡亲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曲调是以家乡的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而成,歌曲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 ||||||||
教学策略 |
3.利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多种表演形式的参与和探究。 | ||||||||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 多媒体课件、板书、打击乐器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程序 | 教师教的活动 | 学生学的活动 |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 ||||
导入阶段 | 一、导入 1.听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进教室。 2.“登顶呐喊”导入发声训练 导语:同学们,平时都会去爬山吗?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成功登上山顶的兴奋之情呢?让我们一起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吧! “喂......” “啰...... 喂......” |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学生用“登顶呐喊”的方式进行发声练习。 |
播放音乐 |
范唱 演唱 引导 模仿 |
通过“登顶呐喊”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歌唱前的开嗓,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演唱特点。 | ||||
展开 阶段
| 二、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听、说 1.教师清唱歌曲。 2.播放音频,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的特点? 问:说说歌曲的情 绪? (二)唱、析 1.教师钢琴伴奏。 2.分析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波 音记号、连音线、休止符,并注意准确演唱。 3.教师钢琴伴奏。 4.分析歌词特点。 ①歌词简短、精炼的,有方言。 ②了解四川气候特点。 问:为什么太阳出来会喜洋洋呢? ③体会衬词的作用。 教师范唱,让学生感 受有衬词和没有衬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衬词在山歌中的作用。 5. 唱歌词,采用师生对唱、生生对唱、接龙演唱等形式巩固歌曲,感受自由悠长的旋律特点。 6.分析歌曲调性,找出是哪些音组成?属于什么调性? 7.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特点。 8.了解什么是山歌?
三、创造活动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锣,引导学生尝试在歌曲中加入并进行伴奏。 2.分组活动,引导小组用不同的情绪、演唱形式、速度来演唱一段歌词,并用乐器伴奏。 3.小组展示。 4.学生点评。 |
1.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说说歌曲的节奏、风格? 2.学生看谱,欣赏音频,感受传统演唱的情绪、速度、伴奏乐器?
(二)唱、析 1.学生初次跟钢琴唱谱。 2.学习歌曲中相关音乐记号。
3.学生完整唱谱。
4.分析歌词特点。 ①看歌谱分析歌词特点。 ②学生了解四川气候特点
③学生通过对比感受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6.学生在歌谱中找出音阶,理解五声调式。
7.学生分析歌曲特点 8.学生体验歌曲后理解什么是山歌,并总结出山歌特点。
1.用乐器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演绎歌曲。 3.学生展示。 4.学生互评。 |
播放音乐
教师弹钢琴
展示课件
展示课件
用乐器伴奏 |
欣赏音乐
演唱
引导、思考
思考、对比、总结
唱歌
思考 总结
伴奏
体验
表演 | 通过欣赏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
通过复习巩固相关的音乐记号,帮助更准确的演唱旋律。
通过了解四川气候特点,感受歌曲中山民们见到太阳的喜悦之情。
了解衬词作用,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情绪。
学习关于五声调式的音乐知识,知道这是中国民族传统调式。 进一步了解山歌特点。
感受民族打击乐器在歌曲中的运用。
发挥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 ||||
拓展阶段 | 四、拓展延伸 1、欣赏2017春晚现场的演唱,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分析传统演唱和老歌新唱的区别。 | 1.观看视频。 2.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 播放视频
展示课件 | 欣赏
归纳、总结 | 通过对比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明白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 ||||
结束阶段 | 五、畅谈收获,情感延伸 1.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听、所感、所想与所获! 2. 教师总结升华 3.再次唱起《太阳出来喜洋洋》 |
师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
|
采访式总结 激励性评价 | 学生谈感想,谈收获,教师总结升华。 | ||||
课后反思 |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山区的山歌,通常在人们上山砍柴时演唱,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在学习歌曲前先用了“登顶呐喊”的方式不仅进行了发声训练,还让学生初步体验唱山歌,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接着,教师的范唱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四川山歌的高亢、豪放,教学中巧妙的将音乐知识与歌曲演唱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唱、析、奏、创、评等方式,较好的掌握了学习内容。本人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感触颇多,整理如下: 一、营造氛围,激趣唤情。 现代学生观认为,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师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作为审美艺术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一段山歌,让学生初步了解山歌的相关知识并不难,重要的是要积极营造浓郁、轻松、愉悦的山歌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兴趣,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通过谈话、PPT出示图片、聆听、范唱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山歌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身心充分接受了浸润。 二、重视情感体验,实现以情带声。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本人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情感的培育。在歌唱前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根据歌词的内容决定演唱情绪,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积极地投入学唱。当然,学生在感受、体验中也被我国民族歌曲风格与韵味所感染。无形中形成了以情带声,以声悟情。 三、尊重学生实际,鼓励自主、创造学习。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课堂学习机械化、枯燥化;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本人努力突破传统发声、节奏练习、听音练习的框框,将发声、节奏、音乐知识融于歌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同时,本人十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学习体验,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发言随性随情随声,一切发乎自然,不乏宝贵的原始音乐体验。特别是小组合作环节,有些学生想到在歌曲演唱的开始加入公鸡鸣叫、四川方言,有的小组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还有的小组加入了身体律动,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师生情感愉悦,知识的教授与习得融为一体,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滋养。 只要教师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来设计,那么这节音乐课就会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努力让自己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大胆唱出更多原汁原味的山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山歌,了解山歌,会唱山歌,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音乐教育工作者崇高的责任和义务。 | ||||||||
教学点评 | 整节课教学过程紧凑有序,环节清晰,重难点明确,高潮迭起,精彩不断。特别是廖老师富有表现力的范唱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四川山歌的高亢、豪放,教学中还巧妙的将音乐知识与歌曲演唱相结合,饱满的课堂认知活动和深层的知识挖掘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四川民歌的艺术特点,了解了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 ||||||||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花城版八年级上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及反思,共3页。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这是一份花城版八年级上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之一)——亚洲音乐三、 东北亚的音乐《樱花》教案: 这是一份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之一)——亚洲音乐三、 东北亚的音乐《樱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日本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