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说“木叶”》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说“木叶”》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页
    12《说“木叶”》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页
    12《说“木叶”》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木叶”》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量(jǐn   词夺理(qiáng  所向披B.热(zhì  望(liào  螳臂车(dāng   汗流背(jiáC.样(   然(    不容发(jiàn   琅上口(lángD.许(yīng zhào  妙语解     由自取(jiù【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进行仔细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与,应读作;强,应读作qiǎng  B项,炽,应读作chì;浃,应读作jiāC项,模,应读作,间,应读作jiān故选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不但“木”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潜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C.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的鲜明形象。【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主语“木”后;B项,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应是“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D项,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尾改为“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故选C3.下列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   的诗歌语言? (3)“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   是一字千金。A.传诵  精妙  几乎 B.传诵  精致  简直C.传颂  精妙  几乎 D.传颂  精致  简直【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1)“传诵”与“传颂”都有“辗转传布”的意思,但“传诵”重在诵读或称道,“传颂”重在颂扬。语境中宾语是“诗篇”,应选“传诵”。(2)“精妙”,精致巧妙,侧重巧妙;“精致”,精巧细致,侧重细致。语境中中心词是“诗歌语言”,应选“精妙”。(3)“简直”的意思是“完全如此”,近于“等于”;“几乎”则表示“十分接近”,程度较“简直”稍弱些。语境中讨论的是“木”和“树”的艺术形象,在表达上相去甚远,应选“几乎”。分析可知,A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A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4.下列有关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B.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树叶”,甚至“落叶”也不常见。C.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D.在概念上,“木叶”与“树叶”相同,没有可辩论之处。5.根据第一段的意思,写出“落叶”与“落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第二段中说“寒风扫高木”一句用“高树”替代“高木”“当然也可以”,又说“‘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4.B5.所指对象相同,但给人的感受不同。“落叶”是一般概念,意义具体而可观,内涵比较单一;“落木”是特殊的概念,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较多的感情色彩,内涵比较丰富。6.不矛盾。说“当然也可以”,是从二者所指对象的角度,说明二者没有区别。说“‘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它们,“木”比“树”更有韵味。【分析】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B项,“甚至‘落叶’也不常见”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可见,文中是说“落叶”在古诗中常见,只是一般的形象。故选B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落木之于落叶的区别,犹木叶之于树叶的区别。可根据原文“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落叶’……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等信息句概括作答。6.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二者是否矛盾”,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句子写的是什么,使用什么技巧,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涵。解答此题,需根据文意理解“高木”与“高树”的异同点加以概括分析。从所指对象和艺术形象的角度分析作答。从对象的角度,说明二者没有区别。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更有韵味”。“寒风扫高木”是一幅落木千山的画面,使人感觉到的是“空阔”。“高树多悲风”给人以一种饱满感,使人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因而二者是不矛盾的。(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说凉州林庚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了“黄河”和“孤城”,这曾引起过疑问,因为凉州城(今武威县城)离黄河还远,两者为什么会同在一起出现呢?最近又有人怀疑当时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凉州古来原是一个广泛的地区,并不是单指凉州城说的(当然凉州城也无妨称凉州),而且最早的凉州城也不在武威。两汉以来凉州本指当时陇右一带,《后汉书卷三十三》,凉州刺史部下,就列有陇西郡、武都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所以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据《后汉书》所载,陇西郡有城十一,武都郡有城七,金城郡有城十,武威郡有城十四……全部凉州所属总计约八十城,城不可谓不多。三国以后凉州移治武威,而唐代又以河西幕府为重镇,因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旧唐书》凉州都督府、姑藏(武威)条下,又载置有皋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而《旧唐书》兰州条下则载:“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兰州(金城郡)是黄河边上的重镇,又是陇西与河西的通道,所以与凉州关系密切。凉州都督置皋兰府,这说明凉州东南部是直达黄河边上的,而其东北部又置贺兰州,也是直临北部黄河西岸的,然则黄河西岸均属凉州府,岂非十分明显?这也就是所谓河西一带,而这里既设有州府,又岂能没有大小城堡,这是毋庸置疑的。凉州一带说来即河西一带,而《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唐人的许多《凉州词》都可以说明这个,虽然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至于唐诗中写这一带边塞时,其区域则往往更偏东些,首先陇西与河西就时常分而不清,这是由于古凉州原是横跨黄河的,而陇西一带又是古凉州的中心,长久以来即在边塞诗中出现,形成一种传统的概念。如王维的《陇西行》写陇西而远到了凉州的酒泉郡,而耿?的《凉州词》歌凉州实际上是描写了陇西一带,然则唐代地理分区上虽划为陇右、河西两道,而陇西与凉州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则是近似的,陇西在河东,凉州在河西,诗人笔下的凉州因此并不是远离黄河的,薛逢的《凉州词》所以说“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凉州与九曲黄河是同其命运的又岂止是某处沾上点边而已。至于当时的某些城堡,则可能不复存在。王之涣的诗大约是写在初入凉州境时,不禁会想象着整个凉州,因而提到玉门关,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从诗中“一片孤城”的形容看来,城大约也不甚大,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究竟是哪一座城,这就难做具体的考证。但是《凉州词》之可以写黄河边上的风光景物以及城堡,则是无可怀疑的。(选自《唐诗综论》,有删改)7.下列关于“凉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凉州在古代原本指的是一个包括凉州城在内的广泛的地区,最早的凉州城并不在武威,直到三国以后凉州才移治武威。B.两汉以来凉州指的是当时的陇右一带,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由此可见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C.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汉代凉州刺史下辖多个郡,每个郡又都有多座城,凉州所管辖的城总计约八十座,数量很多。D.从《唐书》的记载来看,唐代凉州的东南部一直达到黄河边上,东北部直临北部黄河西岸,所以河西一带都属于凉州府。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以河西幕府为重镇,把前代的凉州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置有皋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B.唐诗中写的河西边塞区域往往偏东,由于古凉州横跨黄河,陇西一带是古凉州的中心,所以唐诗中陇西与河西时常分而不清。C.王维的《陇西行》和耿?的《凉州词》都是将凉州和陇西混在一起写的,薛逢的《凉州词》则说明凉州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D.王之涣的《凉州词》大约是他初入凉州境时所作,词中描写的是凉州城的景象,据“一片孤城”的形容推测,凉州城不是很大。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州地处黄河边上,是连通陇西与河西的重镇,与凉州有密切的关系,唐代河西一带设有凉州府,那里肯定有一些大小城堡。B.唐代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但唐人的许多《凉州词》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而是泛写河西一带边塞的。C.虽然唐代地理分区上陇西和凉州分处河东和河西,但是它们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是近似的,诗人笔下的凉州并不是远离黄河的。D.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所以现在难以具体考证出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 【答案】7.B8.D9.D【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凉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凉州”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B项,缩小了范围,“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故选B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偷换概念,从原文“《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以及“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来看,D项说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的是凉州城的景象”错,“一片孤城”也不能说指的就是“凉州城”。故选D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选项内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现在难以具体考证出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是因为“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文中没有说是“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故选D三、语言表达10.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将几个句子压缩成一个长单句,关键是要保持压缩后的句子只有一套主谓成分,原句子的其他部分要变成长单句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部分。比如本句,把“林庚成了北大名师”变成时间状语;“令人耳目一新”变成“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的定语;让“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变成“精神思想营养”的定语。参考答案为: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1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第四届“挑战杯”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10月5日至10月7日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还将拨冗举办模拟联合国指导教师及社团领袖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忝列现场与家长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答案】①“拨冗”改为“隆重” ②“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 ③“拜读”改为“阅读” ④“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⑤“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①“拨冗”,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隆重”。②“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亲临”或“莅临”。③“拜读”,敬辞,阅读。此处是说请被邀请者读自己发出的邀请函,表达不得体,可改为“阅读”。④“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全力”或“大力”。⑤“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此处是说希望参加论坛的孩子能获得评委的喜爱,可改为“喜爱”或“青睐”。四、微写作12.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如“木叶”与“落叶”一样耐人寻味的意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不同的意境。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在下面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通过描写营造所对应的意境。100字左右。第一组:明月  杨柳  杜鹃——凄婉、哀伤第二组:落日  大江  远山——雄浑、壮丽【答案】第一组——孤独的河流在夜的黑暗中静静流淌。即将远行的人儿,驻足河岸,因了月光的牵引迈不开启程的脚步。他放眼四顾,只看见天上的明月洒下清冷的光芒,他知道月光深处是恣肆满溢的眷念。杨柳的青丝是无助的手臂,它挽得住春风,却挽不住杜鹃的悲啼、游子的忧伤。第二组——大江在崇山峻岭中匍匐前行。在它的左岸,远山被落日的微光镀上了一层金黄,燕雀噤若寒蝉,唯有雄鹰在苍茫的天地间翱翔。这个时节,塞外的野草疯狂生长,在阴山脚下,长城尽头,手执长缨的骑士,踏碎嗒嗒的马蹄,朝向大漠的深处,绝尘而去。【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答题时注意所给事物的常用象征意义,例如明月、杨柳、杜鹃在凄婉、哀伤的意境营造上很容易联想到思家、离别、游子羁旅路上的场面等。而落日、大江、远山很容易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塞外的壮丽风景等。另外,注意在描写时必须出现所给的三种意象,还要符合字数要求。【点睛】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描写类微写作。描写类微写作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相关试卷

    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练习,共5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9 说“木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 说“木叶”巩固练习,共7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