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唐山曹妃甸一中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唐山曹妃甸一中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6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五章;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孟德尔成功地揭示遗传学分离定律原因之一是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自然发育
⑦受粉后套袋隔离
A. ①④⑦ B. ③⑤⑦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2. 一只黑色家鼠与一只白化家鼠杂交,F1均为黑色家鼠,F1中雌雄个体彼此交配,F2中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化家鼠=9:3:4.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家鼠体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B. 黑色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C. F2中浅黄色家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F2白化家鼠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3.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着丝点分裂
C.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4.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真核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C. 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 如图为红绿色盲系谱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6号不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 7号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2号
C. 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机率是1/4
D. 5号与6号再生一个男孩,患色盲的机率是1/2
6. 某同学重复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搅拌、离心、放射性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35S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B. 用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C.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 该实验中用含32P的无机盐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DNA的标记
7.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C之间的连接结构是( )
A. 磷酸-核糖-磷酸 B.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 核糖-磷酸-核糖 D.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8. 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并在14N的培养液中培养,复制3次得到子代DNA分子,下列有关正确的是( )
A. 子代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链占1/4
B. 子代DNA分子的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
C. 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占1/8
D. 子代DNA分子中只含有14N标记的DNA分子占3/4
9. 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B. 图甲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C. 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
D. 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10. 我国科学家完成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的化学合成,在此项国际研究中已经由“跟跑”转为“并跑”,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合成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 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C. 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D. 人工合成的染色体,在酿酒酵母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1. 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如下6种基因型的异常精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异常精子
ABCD
AbD
AbCd
AbCCD
AbDC
abCD
A. 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该变异发生的时期是减Ⅰ前的间期
B. 5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但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变,因此对性状无影响
C. 2和3的变异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D. 2和4两种类型精子可能出现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12. 我国研究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小黑麦,既有小麦的丰产性,又保持了黑麦抗逆性强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高寒环境条件,创造了自然界的新生物类型,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出的小黑麦是八倍体且不可育
B. 杂种F1是四倍体,有4个染色体组
C. 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
D. 秋水仙素可抑制杂种F1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得0分。
13. 下图是发生在生物细胞中的一些特殊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①过程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
B. ②过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导致生物性状重新组合
C. 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
D. ①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②和③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4. 下图为某种细菌体内生存必需的氨基酸R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知每种性状由一个基因独立控制且各基因正常表达,野生型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Q,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P,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R,乙能积累中间产物P,而甲不能积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中不含基因A,但含基因b和基因C
B. 乙中不含b基因或b基因表达障碍,但含基因A和基因C
C. 甲中酶a的功能丧失,酶b和酶c的功能正常
D. 以上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15.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方法和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B. 构建物理模型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C.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D.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氧的来源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6. 下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图Ⅱ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Ⅰ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②⑤两个时期
B. 图Ⅰ中只有③⑦时期的染色体数始终与核DNA数相等
C. 图Ⅱ中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 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17. 如图是生物体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
B. 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且方向为由左向右
C. 图中4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肽链的合成,从而加快了翻译速度
D. 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18.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疾病
B. 遗传病患者的遗传信息不一定发生改变
C. 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D. 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都适合用于人群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个大题,每空2分,共58分)
19. 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分裂过程发生的器官是______ ,由甲→乙属于______ 分裂。
(2)甲、乙、丙、丁四个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 。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 _细胞中。
(3)甲细胞中有______ 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______ 条染色单体,______ 条脱氧核苷酸链。
(4)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 染色体。
(5)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有______
20. 如图为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
(2)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
(3)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若Ⅲ9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21. 如图一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过程③发生的时期是______ 。过程②某一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需要再经过______ 次DNA复制开始产生碱基对G-C替换为A-T的突变基因。
(2)图二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______ ,研究发现,相较于前两者,图中运载缬氨酸的tRNA更难从核糖体上脱落,请分析原因______ 。
(3)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其中的氮原子已被15N标记: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
④
⑤
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图二过程原料的是______ (填序号)。模拟图二所示的过程,若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个15N,则该多肽最少有______ 个肽键。若图二合成的蛋白质,含有M个氨基酸形成的N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该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______ 。
(4)四环素抑制tRNA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该药物常用于治疗一些细菌引起的人类疾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
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mRNA B.四环素阻止了细菌核糖体上新氢键的形成
C.图二中脱离核糖体的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密码子是UAC
D.人体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没有差异
22.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种子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2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植株新品种
⑤甲种生物某基因→乙种生物→新品种
(1)上述育种方法中,属于诱变育种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变异植株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
(2)②过程所代表的植物育种方法是________。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甲品种是高产不抗病(ddTT)个体,乙品种是低产抗病(DDtt)个体,用此方法得到的幼苗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此育种方法优点是 。
(4)第④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6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D 3. B 4. D 5. B 6. A 7. D
8. D 9. C 10. B 11. D 12. A 13. AD 14. ACD
15. BD 16. BD 17. ABD 18. ACD
19. 睾丸(精巢) 有丝 甲、乙、丙 丙 4 8 16 次级精母细胞 常 丙、丁
2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BB或aaBb
21.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 翻译 相较另两者,该tRNA与mRNA形成更多氢键 ①④⑤ 9 M-N+Z ACD
22. (1)①;基因突变
(2)杂交育种
(3)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1. 解:①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①错误;
②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开花前,②错误;
③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③正确;
④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④错误;
⑤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⑤正确;
⑥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⑥错误;
⑦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⑦正确。
故选:B。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注意时间,明确去雄应该在自花授粉前,然后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2. 解:A、家鼠体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黑色性状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B错误;
C、F2中浅黄色家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由分析可知,F2的白化家鼠的基因型为1aabb和3aaB_(3A_bb),其中纯合子[aabb和aaBB(AAbb)]占两份,因此纯合子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D。
由F2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化家鼠=9:3:4,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家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家鼠的基因型为A_B_,浅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aaB_),白化家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_(A_bb)。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
C、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与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有关,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正确;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D正确。
故选:B。
1、受精的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2、受精作用与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 解:A、基因与染色体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A错误;
B、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大多位于染色体上,少数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5. 解:A、6号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A错误;
B、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4号,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2号,B正确;
C、4号是携带者,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机率是,C错误;
D、由于不能确定6号是否是携带者,所以5号与6号再生一个男孩,患色盲的机率无法确定,D错误。
故选:B。
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性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方。
本题的知识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通过遗传系谱图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6.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和噬菌体在细菌中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放射性强弱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A正确;
B、用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应存在大量放射性,如果沉淀物中只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已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场所、原料、能量和酶等均由细菌提供,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D错误。
故选:A。
7. 解: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而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相连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故选:D。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 解:A、复制3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3个,共16条链,由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链是2条,子代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链占,A错误;
B、由于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的每条链只含有14N或15N,B错误;
C、复制3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3个,由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个,占,C错误;
D、复制3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3个,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有14N标记的DNA分子为6个,占,D正确。
故选:D。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9. 解:A、图甲所示为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图乙中的②③过程,A错误;
B、图甲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而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B错误;
C、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②转录、③翻译、④RNA的复制和⑤逆转录过程,C正确;
D、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C。
分析甲图: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其转录和翻译在同一空间进行,说明该生物为原核生物.
分析乙图:图乙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④是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被少数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本题结合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法则,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产生、条件及产物;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10. 解: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
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B正确;
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如果发生的位置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区域,而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酿酒酵母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 解: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A错误;
B、5是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虽然图中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变,但也会对生物性状造成影响,变异多数都是有害的,B错误;
C、3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改变的是碱基,显微镜下不可见,2是染色体的缺失,显微镜下可见,C错误;
D、2缺失了C基因,属于染色体的缺失,4增添了C基因,属于染色体的重复,两种类型精子可能出现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分析表格:图中1、6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3属于基因突变;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别是缺失、重复和倒位。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2. 解:A、培育出的小黑麦是八倍体,体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且可育,A错误;
B、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是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所以其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C正确;
D、秋水仙素可抑制杂种F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农业科技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小黑麦的过程,该过程中采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即首先让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杂种一代,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小黑麦。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及多倍体的概念,掌握多倍体育种的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3.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可能不是基因,所以①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A符合题意;
B.②过程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导致生物性状重新组合,B不符合题意;
C.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C不符合题意;
D.①和②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符合题意。
1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和性状的关系,难度中等。
据图分析:通过代谢途径可知,R是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各种中间代谢产物必须转变成R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加入反应物质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必须加入后面的中间代谢产物。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 “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Q, 则甲、乙都能生长”, 说明甲和乙的酶c都正常, 即甲和乙都有基因C; ”若添加中间产物P, 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 说明甲的酶b正常, 乙的酶b功能丧失, 即甲含基因b, 乙不含基因b或b基因表达障碍, “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R, 乙能积累中间产物, 而甲不能积累”, 说明甲的酶a功能丧失, 乙的酶a功能正常, 即甲不含基因A或A基因表达障碍, 而乙含有基因A;该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综上所述,B、C、D正确,A错误。
故选BCD。
15.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解题关键是识记、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识记生物科学史,了解科学家所做实验内容及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
【解答】
A.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轻、中、重三种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但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用的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都采用了物理模型建构法,B正确;
C.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是用18O标记的H2O来研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氧的来源,而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研究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D。
16. 【分析】
本题考查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分析图Ⅰ: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⑤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⑦表示末期.
分析图Ⅱ:图II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e表示减数分裂,e表示受精作用,e-h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
A.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I中②⑥两个时期,A错误;
B.图I中只有③(有丝分裂末期)和⑦(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时期的染色体数始终与核DNA数相等,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图II中be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D正确。
17.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运RNA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密码子的特点:
(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3、分析题图:1表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2表示转录过程;3表示翻译过程。
【解答】
A、图中1是DNA分子的复制,2表示转录过程,在真核细胞中二者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其次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正确;
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知方向为由左向右,B正确;
C、图中4个核糖体各自合成一条多肽链,这样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C错误;
D、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几种不同的tRNA来转运,D正确。
故选:ABD。
18.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有些遗传病需到一定年龄才发病,生下来不一定表现为患病, A错误;
B.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患者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因为染色体数目改变,导致患病,因此遗传病患者的遗传信息不一定改变, B正确;
C.若是隐性遗传病,比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携 .带者体内有致病基因,但是不患遗传病, C错误;
D.适合用于人群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的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不适合用于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 D错误。
19. 解:(1)由于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1所示的分裂过程发生的器官是睾丸(精巢);由甲→乙属于有丝分裂。
(2)甲、乙、丙、丁四个细胞中,存在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丙。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丙细胞中。
(3)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8个DNA,而每个DNA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则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
(4)分析图示可知,由于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雄性,丙为初级精母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丁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
(5)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有丙、丁,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DE段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故答案为:
(1)睾丸(精巢) 有丝
(2)甲、乙、丙 丙
(3)4 8 16
(4)次级精母细胞 常
(5)丙、丁
分析图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其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能准确识别图示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及曲线各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0. 解:(1)系谱图显示:Ⅰ-1和Ⅰ-2均患甲病,其女儿Ⅱ-5正常,据此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1和Ⅰ-2均不患乙病,其女儿Ⅱ-4患乙病,据此可推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Ⅱ-5表现型正常,不含A基因,其双亲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Bb,故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
(3)Ⅱ-7不患病,若Ⅱ-7为纯合体,则Ⅱ-7的基因型为aaBB,Ⅱ-6表现型正常,其双亲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Bb,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所以Ⅲ-10的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即Ⅲ-10是纯合体(aaBB)的概率是,Ⅲ-9为乙病男性,其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Ⅲ-9 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aabb)×XY=。
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BB或aaBb
(3)
分析题图:就甲病分析,Ⅰ1与Ⅰ2患病,而后代出现女性正常,说明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乙病分析,Ⅰ1与Ⅰ2正常,而后代出现女性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这两种遗传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可确定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解答时首先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单独观察每一种遗传病,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准确定位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21. 解:(1)图一中过程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若某一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U,由于U与A配对,而A与T配对,故需要再经过2次DNA复制开始产生碱基对G-C替换为A-T的突变基因。
(2)图二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由于相较于前两者,图中运载缬氨酸的tRNA与mRNA形成更多氢键,故该tRNA更难从核糖体上脱落。
(3)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完成核糖体功能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合成蛋白质,原料是氨基酸,在①②③④⑤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①④⑤符合该特点,②没有羧基,③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图二过程原料的是①④⑤。由于⑤中含有2个氨基,因此若某一多肽含20个15N,该多肽链至少氨基酸的个数是含有10个⑤氨基酸,氨基酸在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中至少形成9个肽键。若图二合成的蛋白质,含有M个氨基酸形成的N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该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肽键数=M-N+Z。
(4)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A错误;
B、四环素抑制tRNA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故四环素阻止了细菌核糖体上新氢键的形成,B正确;
C、图二中脱离核糖体的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反密码子是UAC,密码子是AUG,C错误;
D、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有差异,D错误。
故选:ACD。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
(2)翻译 相较另两者,该tRNA与mRNA形成更多氢键
(3)①④⑤9 M-N+Z
(4)ACD
题图分析可知:①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④表示转录过程;⑤表示tRNA,⑥表示mRNA,⑦表示核糖体。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回答各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 【分析】
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育种方法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解答】
(1)上述育种方法中,属于诱变育种的是①,它是在太空中接受射线的辐射处理后进行选育的,变异植株形成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2)②过程所代表的植物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因为该过程是不断通过杂交和自交进行选育的。
(3)方法③是单倍体育种,F1个体的基因型为DdTt,它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有4种,即DT、Dt、dT、dt,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幼苗为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也为DT、Dt、dT、dt4种。
(4)秋水仙素能促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阻止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所以阻断了细胞分裂的进行,使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增加一倍。
(5)基因工程中所用到的工具酶中限制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的酶是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2)杂交育种
(3)4
(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5)限制酶;DNA连接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包头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武汉蔡甸区汉阳一中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济宁邹城二中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