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含解析
展开唐山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1号和2号是其一对同源染色体,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含有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基因B和b的结构
C. 染色体1和2上的基因数目相同
D. 该生物一定不能产生AB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以A和a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基因B和b的结构是由不同排列顺序的核苷酸组成,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B错误;
C、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且含有基因,所以染色体1和2上的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同,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因此可以得到AB基因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2.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 : 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亲代雌蝇是否为杂合子
C. 长翅和截翅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
D. 控制长翅和截翅的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错误;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错误;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正确;
D、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
故选C。
3. 下图所示细胞来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
B. 细胞①中含有8个DNA分子
C. 细胞④分裂结束可能得到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D. 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图中所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而①④中着丝点已分裂,不含染色单体,A正确;
B、细胞①中含有8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含有8个核DNA分子,但细胞质中的DNA数未知,因此细胞①中含有至少8个DNA分子,B错误;
C、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或者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所携带的DNA可能不同,因此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基因型不同,C正确;
D、生殖器官中的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D正确。
故选B。
4.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和圆形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F、f和T、t)控制。现用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卵圆形,F1自交产生的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 综上可知,F2中圆形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FFtt B. ffTT C. FFTT D. fftt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而12:3: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F1的基因型为FfTt。
【详解】由分析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因此可推导出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fT_,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_tt,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或者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_tt,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fT_,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因此F2中圆形植株的基因型为fftt,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不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化学反应
B. 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
C. 两者都以DNA为模板
D. 两者都与多核苷酸链的形成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分子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2.基因的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详解】A、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存在;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转录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进行,因此,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以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内起作用,A正确;
B、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DNA聚合酶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B错误;
C、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两者都以DNA作为模板, DNA复制以DNA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转录以DNA一条链作模板,C正确;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因此,两者都与多核苷酸链的形成相关,D正确。
故选B。
6. 有关基因型为Aa的某高等植物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的选项,正确的是( )
A. 雌A:雄a=1:1 B. 雌A:雄a=3:1
C. 雄A:雄a=3:1 D. 雌A:雌a=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雄配子数量远远比雌配子多,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某DNA片段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的形成与酶无关 B. ①代表肽键
C. ②与ATP中的A相同 D. 解旋酶参与该片段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氢键、②是腺嘌呤、③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A、图中③为磷酸二酯键,③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催化,A错误;
B、①代表氢键,①的断裂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片段中碱基②的名称是腺嘌呤,而ATP中的A是腺苷,包括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因此,②与ATP中的A不同,C错误;
D、在DNA复制过程中,在 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因此,解旋酶参与该片段复制,D正确。
故选D。
【点睛】
8. 某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长链的一端是磷酸基,称为P端,另一端是五碳糖,称为C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序列从P端至C端是一AGCTGCG—,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从C端至P端序列是( )
A. 一CGCAGCT— B. 一TCGACGC—
C. —UCGACGC— D. 一CGCAGCT—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从P端至C端是—AGCTGCG—,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从P端至C端序列是—CGCAGCT—,即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从C端至P端序列一TCGACGC—,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有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中没有等位基因 B. 异型性染色体上分布着相同的基因
C. 脱氧核苷酸链中含5种含氮碱基 D.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条或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答案】A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没有等位基因,A正确;
B、异型性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未必相同,因为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差异,B错误;
C、脱氧核苷酸链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细胞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因此脱氧核苷酸链中最多含4种含氮碱基,C错误;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A。
【点睛】
10. 图为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
A.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细胞核基因
B.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同一细胞中不一定都表达
C. 该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可能是隐性基因
D. 果蝇的任一条染色体都分布8个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些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故该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细胞核基因,A正确;
B、每个细胞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同一细胞中不一定都表达,B正确;
C、该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可能是隐性基因,C正确;
D、果蝇的任一条染色体都分布许多基因,D错误。
故选D。
11. 某二倍体生物种群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出现1:1 的性状分离比。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含d基因的卵子存在致死现象 B. 含D基因的精子存在致死现象
C. DD基因型的个体致死 D. Dd的个体存在致死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让种群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类似于测交的分离比,说明某一亲本只能产生含有隐性基因d的配子,含D基因的配子致死或不育。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若含D基因的精子致死,则父本只提供含d的基因,与母本产生的两种卵细胞(D:d=1:1)结合,产生的子代Dd:dd=1:1,B正确。
故选B。
1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下图表示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均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B. 两种病毒体内均含有五碳糖
C. 两种病毒均需复制一次就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D. SARS-CoV-2 和EBO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RNA(+RNA)中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先翻译形成RNA聚合酶,接着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RNA转录形成mRNA,翻译形成多种病毒蛋白,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埃博拉病毒(EBOV)的RNA(+RNA)先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其中亲代+RNA转录形成mRNA,翻译形成酶和多种蛋白质,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酶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而埃博拉病毒(EBOV)的酶来源于宿主细胞,A错误;
B、两种病毒体内都有核酸,故都含有五碳糖,B正确;
C、据图分析,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C错误;
D、SARS-CoV-2 和EBOV的遗传物质都是RNA,故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错误。
故选B。
13. 下图表示细胞内有关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2形成的各种RNA所含碱基数目相同
B. 过程3显示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
C. 图示每个核糖体将合成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
D. 某种tRNA可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密码子的特点:①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②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题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1表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2表示转录过程;3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图中2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形成的各种RNA所含的碱基数目未必相同,A错误;
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较长的肽链先合成,同时根据核糖体的形态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B错误;
C、图中4个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因此,图示每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序列相同,C正确;
D、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但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同一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点睛】
14. 下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的产生,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SURF能识别所有mRNA的终止密码子
B. 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可能是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
C. 核糖核苷酸是异常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 NMD作用失效导致细胞内产生异常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题图分析:图中异常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该密码子能够阻断该mRNA的继续翻译,从而抑制该突变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由题意可知,SURF只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进而抑制了突变基因的表达,A错误;
B、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据此可推测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B正确;
C、异常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C正确;
D、NMD作用失效,则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点睛】
15. 纯种黄色(基因型HH)小鼠与纯种黑色(基因型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H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反之,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就越明显。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可能是甲基化影响了DNA聚合酶与H基因的结合
B. 小鼠的基因型Hh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而变成hh
C. 基因型是HH的小鼠细胞中不发生甲基化修饰
D.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根据题意可知,当H基因被甲基化时,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隐性基因越容易表达。
【详解】A、DNA聚合酶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酶,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H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可能是甲基化影响了RNA聚合酶与H基因的结合,A错误;
B、据图可知,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故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不会导致Hh变为hh,B错误;
C、据题意可知,H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故基因型是HH的小鼠细胞中也发生甲基化修饰,C错误;
D、结合题意可知,在甲基化过程中,H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故被甲基化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6. 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型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用60Co-γ射线处理的对象为花生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B. 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一定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
C. 60Co-γ射线属于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
D. MB基因中插入“A- T”碱基对使基因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详解】A、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分裂旺盛部位,故用60Co-γ射线处理的对象为花生幼苗或萌发的种子,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MB基因是在MA基因改变的基础上进行插入的,故不能推断出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也可以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B错误;
C、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属于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MB基因中插入“A- T”碱基对使基因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时间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一定表现优良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详解】A、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B错误;
C、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不利性状,不一定表现出优良性状,D错误。
故选A。
18. 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转录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 脱氨酶不具有专一性
C. 图中UAA是反密码子,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D. 该机制不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脱氨酶将apo-B转录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apo-B基因没有改变,A错误;
B、脱氨酶能特定改变mRNA上的碱基,故具有专一性,B错误;
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使得翻译终止,C错误;
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不能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19. “番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是由于人们在选育番茄时更注重品相而忽略了风味所导致的。如一个与番茄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0%以上的野生番茄中检测到,但仅有不到7%的栽培番茄含有此基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选育( )
A. 使番茄形成了新物种 B. 为番茄进化提供了原料
C. 使番茄基因库消失 D. 使番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例如:各色菊花、肉鸡的培育和信鸽
【详解】A、栽培的番茄与野生番茄之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即并未形成新物种,A错误;
B、番茄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选育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B错误;
C、人工选育的过程可能使番茄基因库发生改变,但并未使番茄基因库消失,C错误;
D、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人工选育番茄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使番茄的特性变得符合人们的要求,D正确。
故选D。
【点睛】
20. 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地区和甲地区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B. T1时刻,甲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30%
C. 甲、乙两地区植物细胞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 T2时刻,甲、乙两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乙地区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植物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
B、T1时刻,甲地区RR约为0.1,rr约为0.6,Rr约是0.3,因此该植物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是(0.1+0.3÷2)×100%=25%,B错误;
C、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甲地区T2时刻,RR约为0.4,rr为0.1,Rr为0.5,因此R的基因频率是(0.4+0.5÷2)×100%=65%,乙地区T2时刻,RR约为0.1,rr约为0.7,Rr约是0.2,因此R的基因频率是(0.1+0.2÷2)×100%=20%,甲、乙两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不同,D正确。
故选D。
21. 科研人员用普通小麦(6n=42)与黑麦(2n=14)杂交产生F1,F1经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小黑麦(8n=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小麦1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 B. F1产生的配子均可育
C. 小黑麦为二倍体,性状能够稳定遗传 D. 小黑麦和黑麦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
2、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3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1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所以不育。
【详解】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42条染色体,因此1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A正确;
B、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配子,B错误;
C、小黑麦含有8个染色体组,为八倍体,不一定是纯合子,因此性状不一定能够稳定遗传,C错误;
D、小黑麦和黑麦杂交后代含有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两个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说明小黑麦和黑麦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22. 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的增减是由于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部分片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基因数量改变。
【详解】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变,基因重组也不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A错误;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导致细胞中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增多或减少,但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增加或减少,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片段的增添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多几个基因,片段的缺失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少几个基因,C正确;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只会导致两条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基因,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23. 生物小组的学生们分组各搭建一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材料数量不限),最终10个小组正确搭建出不同的DNA分子模型,这些模型的差异可能在于( )
A. 核苷酸序列不同 B. 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不同
C. 多核苷酸链条数不同 D. 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3.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的不同在于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而不同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所有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都是交替连接的,连接方式相同,即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的,B错误;
C、10个小组正确搭建的双链DNA分子都是由2条多核苷酸链形成的,C错误;
D、所有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D错误。
故选A。
【点睛】
24.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峰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蜂王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性染色体彼此分离
B. 蜂王体细胞内来自卵细胞的遗传物质多
C. 雄蜂的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 确定雄蜂染色体数目宜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雄峰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只有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属于单倍体。
2.受精作用的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蜜蜂是孤雌生殖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
B、蜂王体细胞内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父本,一半来自于亲代中的母本,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蜂王体细胞内来自卵细胞的遗传物质多,B正确;
C、雄蜂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其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确定雄蜂染色体数目宜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因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正确。
故选A。
【点睛】
25. 生物体的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DNA——蛋白质复合物
C. 核糖体是mRNA与蛋白质结合体
D. 病毒是RNA与蛋白质结合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区域,可进行转录和翻译等表达过程。
2、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只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真核细胞染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说明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
B、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如DNA复制时,DNA和DNA聚合酶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
C、核糖体是rRNA与蛋白质结合体,C错误;
D、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故DNA病毒是DNA与蛋白质结合体,RNA病毒是RNA与蛋白质结合体,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
26. 某哺乳动物(二倍体)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有染色单体存在,则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 若无染色单体存在,则此细胞肯定有同源染色体
C. 若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
D. 若细胞中无Y染色体,则此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与体细胞相同
【答案】A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若有染色单体存在,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此时细胞正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若无染色单体存在,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无同源染色体存在,B错误;
C、若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且该细胞取自雌性个体,C错误;
D、若细胞中无Y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AD。
【点睛】
27. 将人类致病核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①区——常染色体上、②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③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④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显性基因,则II5与II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4
B. 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I1→Ⅱ5→Ⅲ7
D. 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隐性基因,则I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
【答案】A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区段是常染色体上的区段,雌雄个体中均存在等位基因;②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③区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④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X、Y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2、3、4和6的基因型均为aa,个体5的基因型为Aa,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1/2×1=1/4,A正确;
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患者只有男性,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正确;
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个体7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6,由于个体3(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个体6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4,即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I4→Ⅱ6→Ⅲ7,C错误;
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个体7的基因型为XaYa,个体6的基因型为XAXa,个体3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XAYa或XaYA,D错误。
故选AB。
28. 人类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低。理论上,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健康人细胞中不可能有m基因
B. 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
C. 苯丙酮尿症患者双亲的基因型都是Mm
D. 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不患病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正常人的基因型为:MM或Mm,患者的基因型为mm。
【详解】A、人类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正常人的基因型为MM或Mm,因此,健康人细胞中可能有m基因,A错误;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即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
C、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型为mm,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未必都是Mm,C错误;
D、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
故选ACD。
【点睛】
29. 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SBE1蛋白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800bp (碱基对)的Ips-r片段(如下图所示),从而使豌豆种子内淀粉合成受阻,使淀粉含量降低,当豌豆成熟时不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种子皱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SBEI基因被插入Ips-r片段后不能表达
B.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空间结构相同
C. 外来DNA序列插入,导致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发生变化
D. 缺少61个氨基酸的SBE1蛋白功能严重受损
【答案】CD
【解析】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详解】A、由图可知,SBEI基因被插入Ips-r片段后能表达,只是表达产物缺少61个氨基酸,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编码SBE1蛋白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800bp(碱基对)”,合成的淀粉合成酶少61个氨基酸,不能使直链淀粉变成支链淀粉,导致种子皱缩,说明支链淀粉与正常粒形有关,直链淀粉与皱粒有关,可推测出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
C、外来DNA序列的插入,导致编码SBE1蛋白的基因长度变长,转录形成的mRNA中核糖核苷酸数目增加,C正确;
D、翻译出的SBE1蛋白缺少了61个氨基酸,不能将直链淀粉变成支链淀粉,可知蛋白功能严重受损,D正确。
故选CD。
30.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
B. 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远离致癌因子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发生癌变的细胞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近似为球形,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A正确;
B、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
D、癌变的发生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致癌因子,若能远离致癌因子,则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三、非选择题
31. 人类ABO血型(表型)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相关,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组位置相同的基因IA、IB、i和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共同决定。血型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h与IA、IB、i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决定O型血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现有一个B型血男子与一个O型血女子结婚,出生了一个AB型血的孩子。经医生检测后发现,该夫妇只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则该男子血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该女子血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该夫妇的孩子与其基因型相同的配偶结婚,则生育孩子的血型概率之比是A型:B型: AB型:O型=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组合 ②. 8
(2) ①. HHIBIB ②. hhIAIA ③. 3∶3∶6∶4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抗原A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A基因,抗原B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B基因,因此H_IAIA、H_IAi为A型血,有4种;H_IBIB、H_IBi为B血型,有4种;H_IAIB为AB型血,有2种;其余型血都为O型血,即H_ii(2种)、hh_ _(6种),有8种。
【小问1详解】
题意显示,因IA、IB、i位于9号染色体上,而基因H、h位于19号染色体上,即二者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H、h与IA、IB、i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分析可知,决定O型血的基因型有8种。
【小问2详解】
现有一个B型血男子(基因型为H_IBIB、H_IBi)与一个O型血女子(基因型为H_ii(、hh__)结婚,出生了一个AB(H_IAIB)型血的孩子,显然,IA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且只能生出AB型的孩子,则其母亲的基因型为hhIAIA,综合考虑,该男子血型的基因型为HHIBIB,二者婚配只能生出基因型为HhIAIB的个体。若该夫妇的孩子与其基因型相同的配偶结婚,即二者的基因型均为HhIAIB,则生育孩子的基因型为1HH、2Hh、1hh(1IAIA、2IAIB、1IBIB),则表现为A型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为H_IAIA,占比为3/4×1/4=3/16,表现为B型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_IBIB,占比为3/4×1/4=3/16,表现为 AB型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为H_IAIB,占比为3/4×1/2=3/8,表现为O型个体的基因型的基因型和比例为ii__,占比为1/4×1=1/4,即生育孩子的血型概率之比是A型∶B型∶ AB型∶O型=3∶3∶6∶4。
【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解读题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2. 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XX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下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说明:性染色体组成为XO、OY的果蝇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或Y。
项目
XXY
XXX
XYY
YY
OY
XO
性别
雌性
—
雄性
—
—
雄性
育性
可育
死亡
可育
死亡
死亡
不育
(1)根据表中信息,推知雌性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一般具有____________条 x染色体。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____________种类型。
(2)用红眼(显性性状)雌果蝇(基因型XRXR)与白眼(隐性性状)雄果蝇(基因型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只白眼雄果蝇 (记为“W”)。这只白眼雄蝇W的出现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XrY:第二种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第三种可能是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XrO。
【答案】(1) ①. 2 ②. 3
(2) ①. 基因突变导致 ②. XRY ③. 雌配子中无性染色体或雌配子形成时异常导致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雄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Y、XYY、XO,其中XO不可育;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X、XXY;死亡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XXX、YY、OY,说明果蝇性别与X染色体有关,有一条X染色体表现为雄性,有两条X染色体表现为雌性,而三条或没有X染色体的个体死亡。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推知雌性果蝇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或XX,均含有2X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不加倍,还是2条X染色体;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Y、XYY、XO三种类型。
【小问2详解】
用红眼(显性性状)雌果蝇(基因型XRXR)与白眼(隐性性状)雄果蝇(基因型XrY)为亲本进行杂交,理论上在F1群体中雄性均为红眼(XRY),但实际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即XRY突变成XrY;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基因型还是XRY,还有一种可能是雌配子中无性染色体或雌配子形成时异常导致其基因型是XrO。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表格分析果蝇性别与X染色体数目的关系,并能够写出性染色体异常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进而推测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情况。
33. “卵子死亡”是人类单基因(A、a基因控制)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膜某通道蛋白异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卵子出现萎缩、退化直至死亡的现象,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下图是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已知1、4、6号个体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
(1)据图分析,可判断“卵子死亡”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显/隐)性遗传病。
(2)图中5号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3号与4号____________(能/不能)生出正常孩子,理由是____________。
(4)6号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显 (2)aa
(3) ①. 不能 ②. 4号是“卵子死亡”患者,表现为不孕
(4)1/2#0.5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该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1号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5号,则5号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则2号应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1号含致病基因,5号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女性5号个体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
【小问3详解】
该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女性中能表达,2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4个体含有致病基因,故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为4号是“卵子死亡”患者,表现为不育,因此不能生出正常的孩子。
【小问4详解】
6号个体含有致病基因,2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则6号基因型为Aa,6号与正常女性aa结婚,后代Aa基因型的概率为1/2,其只有女孩患病,这里问的是生出的女孩患病的概率(已经确定为女性),则应该为1/2。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遗传系谱图并能结合相关信息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4. 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如下图所示)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呈镰刀状,故其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基因突变的方式不是碱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测镰状细胞贫血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
(3)基因中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后,氨基酸的种类可能并没有改变,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增添 ②. 缺失
(2)红细胞形态 (3)某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题图分析:对比图中正常基因片段和患病基因片段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发生了基因突变。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图中基因突变的方式是碱基对的替换,不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
【小问2详解】
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两面凹型的圆饼状,而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呈镰状,因此检测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常用方法,除了基因检测外,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的方式进行。
【小问3详解】
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后,相应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但改变后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相同的,因此并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改变,即由于某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而相应的蛋白质并不改变。
【点睛】熟知基因突变的概念并能正确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密码子的简并性的含义并能合理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5. 光敏色素在调节植物叶绿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为光敏色素调节相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活性调节蛋白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其作用是促进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____________(填“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
(2)据图分析,rbeS 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来控制植物性状的,由此可推测细胞核有控制____________的功能;由图中信息分析推测可知,叶绿体中至少有____________种RNA。
【答案】(1) ① 核孔 ②. 转录
(2) ①. 控制酶的合成 ②. 代谢 ③. 3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题图分析:①为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为叶绿体中的转录过程,④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光敏色素接受红光照射后使活性调节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结合图示可知,活性调节蛋白与rbcS基因和cab基因结合,进而促进了这两个基因的转录过程。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rbeS 基因是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植物的性状,据此可知细胞核有控制代谢的功能,由图可知,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叶绿体中至少有3种RNA,分别为mRNA、rRNA、tRNA。
【点睛】熟知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根据图示获取相应的信息并能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