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06385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示范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格是什么,自学指导一3分钟,没有知耻之心,自学指导三4分钟,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导入:“格”字解密
思考一: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思考二:“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这句话中“格”的意思。
“格”指品格。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
思考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中“格”的意思。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里的“格”是“正”、“格调”的意思。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规则、纪律、品格、格调、标准、规格
1、 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怎么做)(要求)3 、止于至善的含义。(是什么)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怎么做)(要求)5、榜样的作用?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探究一:行己有耻的含义
笔记1 行己有耻含义?
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下面的行为正确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笔记2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有哪些?
结合视频思考:晏子如果钻了“狗洞”会是什么结果?晏子不钻“狗洞”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晏子钻了“狗洞”会使齐国受辱。晏子的做法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知耻之心的人。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卢梭在其作品《忏悔录》中反思了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笔记3: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举止文明、言行一致、生活节俭、遵守交通规则、课堂纪律、班级规章、学校制度、道德、法律等。
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情境探究:考试完后,几个同学邀小明去网吧打游戏放松一下。面对同学的邀请,小明觉得很纠结,但是,他还是说服了自己,独自回家了。
思考一:小明为什么纠结?思考二:小明的行为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考试结束后,小明也想放松。去网吧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最后小明没有同去,说明他能拒绝不良诱惑,有良好的自控力。
⑤“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②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P28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⑤更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
笔记2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有哪些?
探究三:止于至善的含义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有同学认为,“至善”境界要求把人性里善的、光明的一面发挥到极点,这种要求太高了,自己是普通人,身份卑微,能力有限,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好事、善事还是让那些伟人、英雄们去做吧,自己只要负责给他们鼓掌、点赞就行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笔记4 什么是“止于至善”?(内涵)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探究四:止于至善的要求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情景二:小明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明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虽然我没做过,不过他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思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董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提示】①同学甲的说法否定了董小勇行为,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学乙的说法体现了向好榜样学习。同学丙的说法体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同学丁的说法体现了对好榜样的赞扬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②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我会被董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向榜样学习、吸取榜样的力量,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出自《论语·里仁》 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笔记5、榜样的作用有哪些?P31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会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仅把桌面刨得十分平滑,而且连抽屉的背面、底板都刨得十分光滑。有人劝他说:“抽屉背面和底板别人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的最好证明。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笔记6 “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弘扬高尚的德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P29②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⑤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P32
内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①从小事做起②见贤思齐③自我省察④修身为本
1、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 )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青春有格”,这里的“格”的意思指的是( ) A.风格 B.格调 C.规矩 D.性格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是( )A.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B.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D.只有做大事,才能达到至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授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青春有格,学习导航,止于至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引导汉字的书写,学习目标,拒绝并劝朋友不要偷,微提醒,怎样做到青春有格,2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青春有格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01,行己有耻,乱闯红灯,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止于至善,PART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