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第3章 运动和力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3章 运动和力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直观现象到提取抽象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推粉笔盒,粉笔盒向前移动,不推,粉笔盒停止运动。请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
提出情境:踢足球时,脚离开球以后,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没有力,运动就停止了吗?也就是说,力真的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对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很多人认为运动需要力去维持,只要力撤销了,物体运动就停止,但伽利略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请学生阅读107页教材,找出伽利略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思路:教师提出实验中让小车不同阻力的情况下运动,比较它运动的距离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提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需要探究的量有阻力、运动的距离、小车的初始速度三个变量,我们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
②怎么控制小车初速度相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请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充多媒体中的表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引导:通过表格我们能看到,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大,也就是说,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如果小车在更光滑的表面上运动,将会运动的越来越远,那么如果小车运动的表面绝对光滑并且足够长,不受阻力,他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的?
学生: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所以,如果小球不受阻力,它就会一直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此可见,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
规律建立:教师引导:当年伽利略就是利用类似的实验,明确了是阻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的结论更新了人们对运动和力的看法,并且让人们知道,可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来得到实验结论。
后来笛卡尔进一步研究表明,物体不受外力时永远运动下去,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后来,著名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他总结了前人经验,归纳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有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规律深化:
引导:我们来看,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一切”适用于任何物体;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规律产生的条件;
“或”表示不受力的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原速度和方向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是两种状态之一,并且两种状态并不同时存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组讨论:如果同学们正在进行运动会,所有的力突然消失了,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思考在跨栏比赛中,为什么运动中的人脚被绊住后,身体会向前倒?
四、板书设计
3.4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物体所受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对象 条件 运动状态
接触面材料
小车受到阻力
(填“大、较大、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填“短、较长、最长”)
毛巾
棉布
木板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