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PPT+教案
- 第2课《光的传播》课件+教案 课件 10 次下载
- 第3课《光的反射》课件+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第4节课《设计与制作:潜望镜》课件+教案 课件 13 次下载
- 第5课《光的颜色》课件+教案 课件 10 次下载
- 第6课《光与生活》课件+教案 课件 13 次下载
粤教粤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六年级上册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材分析pdf、六年级上册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设计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设计课题名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2.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3. 通过实验与探究,观察和比较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4. 注重证据的意识,能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教学重难点重点: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探究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正好有位同学的生日,寿星小杨正准备吹蜡烛呢!此时她同学小晴提醒:先看看灯的开关在哪。1.提问:为什么要先找到开关呢?回答:在黑暗的环境下,会看不清或看不见物体。而吹灭前,蜡烛是唯一的光源。2.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楚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课 程 学 习 二、新课讲解①1.提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什么?回答: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折射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像,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并由视觉神经传大脑形成视觉,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物体了。2.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光源,如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而光源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3.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回答:燃烧的蜡烛、电灯泡、应援棒、舞台灯等等… 三、实验与探究①1.把教室灯光全部打开,提问:在灯光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能看见什么物品?回答:黑板、桌椅、投影屏、窗帘、粉笔等等…2.将教室灯光全部关闭,窗帘都拉上,关闭投影屏等等,使得教室黑暗,提问:在遮光严密的教室里,还能看见什么物品?回答:东西看的很模糊、还是能看到黑板的轮廓、看得到同桌等等…3.提问:对比两种教室,看见物体有什么区别?回答: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物体看不清楚,变得模糊,颜色会不明显(偏向黑色) 四、新课讲解②1.提问:黑暗的教室里,是真的完全看不到物体吗?回答:刚开始会觉得眼前乌黑,过了一段时间后会慢慢看得清楚。讲解——因为房间内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像月光、远处灯光等,所以此时的房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暗室。2.提出: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指的是从光亮处进入暗处时,人眼对光的敏感度会逐渐增加. 五、实验与探究②在刚才的教室实验里,我们没办法将其变成真正的暗室,那我们就自己组装一个暗盒,观察里面的现象。1.实验器材准备:一个纸盒、一套简单的电路装置、一张黑色卡纸、各种不同颜色的物品。2.实验步骤:①按照书本组装暗盒②观察灯泡不发光的暗盒内部,尝试描述看到的情况③打开开关,点亮灯泡,观察并描述暗盒里的情况④比较两次观察的现象3.汇报交流:7.实验小结:因为光源的光进入人眼和物体反射光,所以人能看见光源和物体。 六、拓展提高1.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的月球资料卡,思考: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提出——月球反射太阳的光,不是光源。2.提问:类似月球这样不是自行发光的物体还有哪些?回答:星星、玻璃、镜子等等 七、学以致用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C )
A.太阳 B.亮着的台灯 C.月亮 D.点燃的火把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D )A 粉笔 B 橡皮 C 喇叭 D 火焰3、未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 )4、农历初一,肉眼一般看不到月相。( √ )5、暗盒里能看到白色物体。( × )6、没有光源我们看不到任何东西。( √ )7、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 ) 课堂小结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当光源的光和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3.光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物体的重要条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对在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所执教的《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课反思如下:我们知道这一节内容简单,所用器材比较生活化,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采用了一位同学生日吹蜡烛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拉进课堂。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导课,让学生思考如何能看清物体。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生了解光如何进入人眼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物体也属于光源。通过现场实验验证光是对看清物体的因素的正确性。学生踊跃回答,观察两种场景。随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学生提出“过了一段时间,物体会看的更清”,我立即表扬这位同学,并引申出“暗适应”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分组讨论更热烈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手工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我利用小组派代表归纳实验结果。并利用实验总结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相同背景的识记材料,通过听教师讲一遍掌握30%,自己写一遍可掌握70%,而经过讨论自己说出来能掌握90%。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勇于表现。最后举出同样“发光”的月球让学生思考,月球是否是一种光源。学生们已经在四年级学过《月相》,因而很容易得出结论。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类似月球的物体也不是光源。这一环节与开头光源的知识点相互对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会更加牢固。通过本节课教学收获颇多:除了课前备好教材和学生外,还要注重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参与师生讨论;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讨论、质疑、激发学生潜能。不可越俎代庖;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引导,不求全责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月球是光源吗,活动一,活动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光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灯了,观察暗盒中的物体,准备材料,资料月球是光源吗,学科学爱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3.我们先看到了根获奖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新知讲解,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研究根的作用,根能吸收水分,小组合作,总结收获,根有哪些作用,拓展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