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03 数列中的证明问题
展开专题03 数列中的证明问题
知识点1:证明等差、等比数列
1.(2022·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二开学考试)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由,结合,得到,进而化简得到,即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
(2)由(1)可得,当时,可得,两式相减得,得到,设,得到,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得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1)
解:由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因为,可得,
即,即,
又由,可得,
所以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可得,
当时,可得,
两式相减得,
即,即,即,
设,可得,即,
又由,可得,,
因为,
所以,可得,
所以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解得.
2.(2022·安徽滁州·高二阶段练习)在数列中,,.
(1)设,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求解;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1)
解:因为,,
所以.
又,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故.
(2)
,①
由①,得,②
①-②得,
,
所以.
3.(2022·江苏南通·高二开学考试)已知数列满足,
(1)求的值;
(2)记,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答案】(1),,
(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递推关系式,根据首项,依次求得的值;
(2)根据递推关系式求得,即可证明.
(1)
由递推关系可知,,,
.
(2)
,
,
所以 ,又,
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4.(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记数列的前项和为,,,.
(1)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并求通项公式;
(2)记,求.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由可得出,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可证明结论成立,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即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得,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得的值.
(1)
证明:,,,则,即,解得,
所以,,即,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
(2)
解:,
所以,.
5.(2022·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由,利用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的关系求解;
(2)由(1)得 ,将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转化为,对任意恒成立求解.
(1)
解:当时,,解得,
当时,,
所以,即,
即,
又,
故数列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
由(1)知,,即,
所以,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
记,故,
所以时,,所以,即,
时,,即随着的增大,递减,
所以的最大值为,
所以,即.
6.(2022·天津河西·高二期末)已知数列中,,且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为常数即可;
(2)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和.
(1)
由得,,
∴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2)
①,
②,
①-②得:,
.
知识点2:证明或
7.(2022·湖南·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若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建立方程组求首项和公差,求出数列通项公式;退位相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对数列进行裂项化简,进而通过裂项相消进行求和,即可得证.
(1)
由已知得,解得,所以,
当时,,①,
当时,, ②,
由①②得.
(2)
由(1)知,所以
.
8.(2022·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是数列的前项和,且,,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差数列基本量代换求出,利用前n项和的定义求出;
(2)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后即可证明.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因为,,所以,解得:,所以.
因为数列满足,
所以n=1时,有,解得:.
当时, ,
因为,所以.
经检验,对n=1也成立,所以.
(2)
由(1)知,.记是数列的前项和.
则①
①式同乘以得:②
①-②得:
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即证.
9.(2022·重庆·高二期末)已知数列的首项为,且满足.
(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并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
(2)由错位相减法求得和,再由的单调性可证得不等式成立.
(1)
由得
又,
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由(1)的结论有
①
②
①②得:
又为递增数列,
.
10.(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若,求证:的前n项的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当时,,可得,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可得,可得证明;
(2)将代入的表达式中,利用裂项相消法可得数列的前项和即可证明.
(1)
证明:当时,,得;
当时,∵,∴,
两式相减得:,即,
∴
又∵,∴,
所以数列为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由(1)
,
由此可得
因为n为正整数,所以,所以.
11.(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满足,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将,变形为,,再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进而利用累加法求解;
(2)由(1)得,再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解.
(1)
解:由,
得,,
又,则,
∴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当时,,
则
=,
又当时,符合上式,
∴.
(2)
由(1)得,
∴,
∴
.
故对一切,有.
12.(2022·安徽·六安一中高二开学考试)在①,;②,这两组条件中任选一组,补充在下面横线处,并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数列前项和是,数列的前项和是,___________.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证明:.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选条件①,结合探求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得解;
选条件②,结合,探求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求出得解.
(2)选条件①,利用错位相减法计算判断作答;
选条件②,利用裂项相消法计算判断作答.
(1)
选条件①:由,可得,两式相减可得,
则,在中,令,可得,即,
因此,数列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选条件②:由,可得,两式相减得,
即,变形得:,即数列任意相邻两项互为相反数,有,
而时,,解得,于是得,则当,,
从而有,,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选条件①:由(1)知,设,
,
则,
两式相减可得
,于是得,
即;
选条件②:由(1)知,
所以.
知识点3:证明或
13.(2022·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关系可得,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易知为等比数列,进而写出的通项公式;
(2)由,将不等式左侧放缩,即可证结论.
(1)
当时,,,两式相减得:,
整理可得:,而,
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故,即,.
(2)
,
.
.
1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已知正项数列满足,(,).
(1)写出,,并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设数列满足,,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易得,,由已知得,利用累乘法可求出;
(2)利用累加法可得,即可得出.
(1)
当时,,得,
当时,,得,
∵,∴,则,
∴、
,
且满足,则恒成立,
∴数列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
∵,∴,
∴,∴,
∴,,,…,,
将上面个式子累加有,
∴,∴,
∴.
15.(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在①,,成等比数列且,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问题中,并解答本题.
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且满足 _______.
(1)求;
(2)若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1)选①②③都有;(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选①,用表示两已知条件,求得,可得通项公式;选②,时求得,然后由求得数列的递推式,得出公差,可得通项公式;选③,由等差数列的性质:数列也是等差数列,求得,从而易得,得通项公式;
(2)用放缩法,结合裂项相消法求得放缩后的和,证明不等式成立.
【详解】
解:(1)若选择条件①:
由,得;即①,又,,成等比数列,得,
即②,由①②解得,.所以.
若选择条件②:由,得,两式相减并整理得:,
由于,所以,所以,即,令,得,解得,所以.
若选择条件③:
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得,又数列是等差数列,得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所以,即,解得,故;,解得,所以.
(2)证明:由,可得,所以,
所以.
16.(2022·全国·模拟预测)已知数列中,.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首先将递推公式两边平方,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即可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即可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对通项公式进行放缩后,再求和,即可证明不等式.
(1)
将两边同时平方,整理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
由题知,所以.
(2)
因为,所以,则.
先证:当时,,,满足;
当时,,
所以.
故得证.
再证:因为,
所以.
故不等式成立.
【点睛】
关键的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证明,以及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本题的第二问的难点是对通项公式的放缩,放缩后,再进行裂项相消法求和,以及.
知识点4:数列综合问题
17.(2022·上海民办南模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己知函数的定义域是D,若对于任意的,,当时,都有,则称函数在D上为不减函数.现有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下述条件:
①对于,总有,且,;
②对于,若,则.
试证明下列结论:
(1)对于,若,则;
(2)a)在上为不减函数;
b)对,都有;
(3)当时,有.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可得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根据②可证得结论,
(2)先利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在上是不减函数,利用,进行放缩结合等比数列的求和即可得结果,
(3)对于任意,则必存在正整数,使得,因为在是不减函数,所以,由(2)可知,结合题中的条件,利用赋值法及不等式的性质可证得结果
(1)
证明:因为,
所以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所以根据②,可知对于,
若,用分别代替②中的,
则可得
(2)
证明:a)设,且,则,
因为
,
所以,所以在上为不减函数,
b)因为,
所以
……
(3)
证明:对于任意,则必存在正整数,使得,
因为在上为不减函数,
所以,
由(2)知,
由①可得,在②中,令,得,
所以,
而,所以,
所以,
所以时,,
因为时,,且,
所以
【点睛】
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考查数列知识与函数知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在于对赋值的应用和对新定义的理解,属于较难题
18.(2022·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无穷数列,若存在正整数,使得该数列由个互不相同的实数组成,且对于任意的正整数,中至少有一个等于,则称数列具有性质,集合
(1)若,,判断数列是否具有性质;
(2)数列具有性质,且,,,,求、的值;
(3)数列具有性质,记集合,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数列,记,,证明:若数列具有性质,则数列是常数列.
【答案】(1)数列具有性质,理由见解析;
(2),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知数列是由2个不同元素组成的无穷数列,且周期为2的周期数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有,满足性质的条件;
(2)由题知,考虑后面连续三项,利用反证法说明,同理可证;
(3)利用数列,数列具有性质即可证得结论.
(1)
,数列是由2个不同元素组成的无穷数列,
即,是周期为2的周期数列,故
所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有,满足性质的条件,
故数列具有性质.
(2)
由,,,,可知,
考虑后面连续三项,假设,
由,及性质知中必有一个数为2,
于是中有两项为2,故必有1或3不在其中,不妨设(或3)
考虑中,最后一个等于的项,则该项的后三项均不等于,
不满足性质的条件,矛盾,所以
同理可知,
(3)
取足够大的N,使得包含P中个互不相同的元素,
考虑后的连续项,
对于P中任意元素,必等于中的某一项,
否则考虑中最后一个等于的项,该项不满足性质的条件,矛盾,
由的任意性知,这个元素恰好等于P中个互不相同的元素,
由数列具有性质,得
集合,表示第m个满足的项,
存在,有,即数列为常数列,
又数列具有性质,则数列是常数列.
19.(2018·上海松江·二模)无穷数列,若存在正整数,使得该数列由个互不相同的实数组成,且对于任意的正整数,中至少有一个等于,则称数列具有性质.集合.
(1)若,,判断数列是否具有性质;
(2)数列具有性质,且,求的值;
(3)数列具有性质,对于中的任意元素,为第个满足的项,记,证明:“数列具有性质”的充要条件为“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且每个周期均包含个不同实数”.
【答案】(1)具有;(2)2;(3)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知是周期为2的周期数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满足性质的条件,故数列具有性质.
(2)由条件可知,考虑后面连续三项,由反证法可知.同理可得.
(3)充分性:由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每个周期均包含中个不同元素.则由周期性得,于是数列为常数列,显然满足性质.
必要性:取足够大的使包含中所有个互不相同的元素,考虑后的连续项,由反证法可知中任意元素,必等于中的某一个,再由数列性质中的条件得,,则数列为常数列,为常数列,据此可得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且每个周期均包含个不同实数.
试题解析:
(1)因为,,是由2个不同元素组成的无穷数列,且是周期为2的周期数列,故,是周期为2的周期数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满足性质的条件,故数列具有性质.
(2).由条件可知,考虑后面连续三项,若,
由及性质知中必有一数等于2,
于是中有两项为2,故必有1或3不在其中,
不妨设为,考虑中最后一个等于的项,
则该项的后三项均不等于,故不满足性质中条件,矛盾,
于是.同理.
(3)充分性:由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每个周期均包含中个不同元素.
对于中的任意元素,为第个满足的项,
故由周期性得,
于是,数列为常数列,显然满足性质.
必要性:取足够大的使包含中所有个互不相同的元素,
考虑后的连续项,
对于中任意元素,必等于中的某一个,
否则考虑中最后一个等于的项,该项不满足性质中条件,矛盾.
由的任意性知这个元素恰好等于中个互不相同的元素,
再由数列性质中的条件得,,
于是对于中的任意元素,存在,有 ,
即数列为常数列,
而数列满足性质,故为常数列,
从而是周期数列,故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
且每个周期均包含个不同实数.
20.(2022·北京朝阳·高一期末)已知非空数集,设为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集合是由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
(1)若集合,写出和集合;
(2)若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正整数,且对任意的正整数、、、、,都存在集合,使得,则称集合具有性质.
①若集合,判断集合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②若集合具有性质,且,求的最小值及此时中元素的最大值的所有可能取值.
【答案】(1),;
(2)①有,理由见解析;②的最小值为,所有可能取值是、、、、.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定义可写出与;
(2)(i)求得,取、、、、,找出对应的集合,使得,即可得出结论;
(ii)设,不妨设,根据题中定义分析出、,,,,,然后验证当、、、、时,集合符合题意,即可得解.
(1)
解:由题中定义可得,.
(2)
解:(ⅰ)集合具有性质,理由如下:
因为,所以.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当时,取集合,则;
综上可得,集合具有性质;
(ⅱ)设集合,不妨设.
因为为正整数,所以,.
因为存在使得,所以此时中不能包含元素、、、且,
所以.所以.
因为存在使得,所以此时中不能包含元素及、、、且,
所以,所以.
若,则、、,而,
所以不存在,使得,所以.
若,则、、,而,
所以不存在,使得,所以.
同理可知,,.
若,则,所以.
当时,若,
则取,可知不存在,使得,
所以,解得.
又因为,所以.
经检验,当、、、、时,集合符合题意.
所以的最小值为,且集合中元素的最大值的所有可能取值是、、、、.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新定义问题,解题时充分抓住题中的新定义,结合反证法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项推导,求出每一项的取值范围,进而求解.
21.(2021·北京·清华附中高二期末)已知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且),使得,则称集合A具有性质.
(1)分别判断下列集合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①;
②.
(2)设m是正整数且,集合,求证:A具有性质;
(3)求最小的正整数n,使得对于任意满足且的两个集合和,其中至少有一个集合具有性质.
【答案】(1)①具有性质,②不具有性质;(2)证明见解析;(3)100.
【解析】
【分析】
(1)按照定义判断是否存在,使得成立即可;
(2)结合题意,由判断存在,即证结论;
(3)根据题意时,至少有一个集合具有性质,即得最小的正整数n.
【详解】
解:(1)依题意,如果存在,使得,则称集合A具有性质.
①集合中,,故该集合具有性质;
②集合中,最小数字之和,大于集合中的最大数字9,故不存在,使得,即该集合不具有性质;
(2)因为集合,m是正整数且,
所以后面的集合始终至少比前面集合多出两个元素,,
,
故存在,故该集合具有性质;
(3)因为,且,
所以,,
因为,,满足题意,
故时,至少有一个集合具有性质.
故最小的正整数n为100.
【点睛】
关键点点睛:
本题是集合新定义题,其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定义的实质,才能运用定义进行判断证明,突破难点.
22.(2021·上海·模拟预测)设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若对任意,存在正整数使得,则称数列具有性质.
(1)判断数列与数列是否具有性质;(只需写出结论)
(2)若数列具有性质,且,,,求的最小值;
(3)若集合,且(任意,).求证:存在,使得从中可以选取若干元素(可重复选取)组成一个具有性质的数列.
【答案】(1)数列不具有性质;数列具有性质(2)的最小值为(3)证明见解析
【解析】
(1)不满足存在正整数使得,故数列不具有性质;根据定义可知数列具有性质;
(2)由题可知,,,,,所以,再验证可知时,数列不具有性质,时,数列具有性质,从而可知的最小值为;
(3)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任意都有:若正整数,则,再根据定义推出矛盾,从而可证结论正确.
【详解】
(1)数列不具有性质;数列具有性质.
(2)由题可知,,,,,
所以.
若,因为且,所以.
同理,
因为数列各项均为正整数,所以.所以数列前三项为.
因为数列具有性质,只可能为之一,而又因为,
所以.
同理,有.
此时数列为.
但数列中不存在使得,所以该数列不具有性质.
所以.
当时,取.(构造数列不唯一)
经验证,此数列具有性质.
所以,的最小值为.
(3)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任意都有:若正整数,则.
否则,存在满足:存在,使得,此时,从中取出:
当时,是一个具有性质的数列;
当时,是一个具有性质的数列;
当时,是一个具有性质的数列.
(i)由题意可知,这个集合中至少有一个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少于个,
不妨设此集合为,从中取出个数,记为,且.
令集合.
由假设,对任意,,所以.
(ii)在中至少有一个集合包含中的至少个元素,不妨设这个集合为,
从中取出个数,记为,且.
令集合.
由假设.对任意,存在使得.
所以对任意,,
由假设,所以,所以,所以.
(iii)在中至少有一个集合包含中的至少个元素,不妨设这个集合为,
从中取出个数,记为,且.
令集合.
由假设.对任意,存在使得.
所以对任意,,
同样,由假设可得,所以,所以.
(iv)类似地,在中至少有一个集合包含中的至少个元素,不妨设这个集合为,
从中取出个数,记为,且,
则.
(v)同样,在中至少有一个集合包含中的至少个元素,不妨设这个集合为,
从中取出个数,记为,且,同理可得.
(vi)由假设可得.
同上可知,,
而又因为,所以,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原命题得证.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了反证法,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准确理解定义和运用定义解题是解题关键,属于难题.
1.(2018·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开学考试(理))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证明为常数即可证明是等差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根据错位相减法即可求数列的前n项和.
(1)
由,得,
由得,,
故,
∴{bn}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
∴,
∴;
(2)
,
,
两式相减得:
∴﹒
2.(2021·甘肃省临洮中学高二期中(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是否存在m,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解析】
【分析】
(1)利用与的关系通过作差后变形可证明结论;
(2)化简整理后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再将所求得的和代入到中化简后可求解.
(1)
令,则,得,
由,有(),
两式相减得:(),
又,所以,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
(2)
由(1)可得,
所以,
所以,
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征,
可知当时,,此时数列为等差数列.
3.(2022·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二开学考试)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由,结合,得到,进而化简得到,即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
(2)由(1)可得,当时,可得,两式相减得,得到,设,得到,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得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1)
解:由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因为,可得,
即,即,
又由,可得,
所以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可得,
当时,可得,
两式相减得,
即,即,即,
设,可得,即,
又由,可得,,
因为,
所以,可得,
所以数列表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解得.
4.(2021·湖南·周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用如图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此图称为“杨辉三角”,也称为“贾宪三角”.在此图中,从第三行开始,首尾两数为,其他各数均为它肩上两数之和.
(1)把“杨辉三角”中第三斜列各数取出按原来的顺序排列得一数列:,,,,,…,写出与的递推关系,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写出与的递推关系,再利用累加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先求出,再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即得证.
(1)
解:由“杨辉三角”的定义可知:,
时, 所以有,
故,该式对a1=1也成立.
所以 ()
(2)
解:由题得,所以,
设,
所以,(1)
所以,(2)
(1)(2)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
5.(2021·甘肃省临洮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理))已知数列中,.
(1)证明:数列和数列都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
【解析】
【分析】
(1)通过配凑法证得结论成立.
(2)结合累加法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3)利用错位相减求和法、分组求和法求得.
(1)
由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由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由(1)得,
则,
所以
,
也符合上式,
所以.
(3)
,
令,
,
两式相减得
,
所以.
所以
.
6.(2022·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
(1)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证明:当时,.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解导函数,再构造新函数,求导,判断单调性,求解极值,分类讨论与两种情况;(2)由(1)知,,可证,由,可得,从而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可证明.
(1)
由,得.
设,则,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又,
∴.设,当时,.由于,所以在区间上的值域是.
又时,,所以当时,直线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只有一个零点,不合题意,舍.
当时,,在上是增函数,不合题意,舍.
当时,若,由(1)可知,直线与曲线有一个交点.下面证明若,直线与曲线有一个交点.由于是区间上的减函数,所以需要证明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即对,都存在,使得.
构造函数,则,∴当时,,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当时,,即是区间的增函数,∴时,,此时.设,当时,,
∴当时,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即有两个零点.设这两零点分别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为函数的极大值点,为函数的极小值点.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
证明:由(1)知,,∴对,.
∵,
∴,
∴,
所以,.
【点睛】
导数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最有效的工具,而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往往与解析几何、微积分相联系.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断单调性;已知单调性,求参数. (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极值),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4)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满足,.
(1)求;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证明:
【答案】(1)
(2)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递推关系式推导即可求得;
(2)由递推关系式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推导得到;
(3)利用可求得,通过放缩法得和,进而整理得到结论.
(1)
由得:;;
(2)
由得:,又,
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3)
由(2)知:;
,
;
又,
,
综上所述:.
8.(2022·浙江温州·二模)已知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满足,.
(1)求与;
(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当时,.
【答案】(1),;
(2)证明过程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2)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即可.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因为,
所以由,
即,即,
所以,而,
所以;
(2)
由(1)可知:,,
所以有,
当时,,不等式成立,
当时,,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当时,,
因为
所以,
即,因此,
综上所述:当时,成立.
9.(2022·全国·模拟预测)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
(2)证明:当时,.
【答案】(1)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得到,再构造等比数列求解;
(2)先表示出,换元后构造函数,通过导数确定单调性,求出最小值得证.
(1)
当时,,解得,当时,,即,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
(2)
由,得,则,令,则,令,则,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得证.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数列中,,.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bn,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数列递推式,利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可证明结论.
(1)
由,则,,…,,
累加得:,验证a1=1成立,
所以;
(2)
由(1),,
所以...1.
当时,,则0,所以.
11.(2022·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阶段练习)(1)证明:,
(2)求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对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化简即可.
(2)利用(1)的结论,可把每一项拆开中间项约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证明:
得证.
(2)由(1)知
12.(2019·湖南·宁乡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理))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为,且.
(1)求与;
(2)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给定条件,列出关于公差d,公比q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计算作答.
(2)由(1)的结论,求出,再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推理作答.
(1)
设的公差为,因,,,则,而,解得:,,
于是得,
所以,.
(2)
由(1)知,则,,
于是得,
所以.
13.(2022·重庆八中高三阶段练习)在等差数列中,且,其中为的前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基本量代换列方程组求出a1和d,即可求出通项公式;
(2)利用放缩法得到,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可证明.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可得:
,解得:,所以.
(2)
要证,即证
∵,
∴
,
即.
14.(2022·河南·许昌高中高三开学考试(理))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总为数列中的某一项,则称数列为“前n项和的封闭数列”.设(q为正常数),证明:当时,数列为“前n项和的封闭数列”.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条件列出方程组,解得,,即得答案;
(2)首先证明为等差数列,可得到前n项和的表达式,再根据“前n项和的封闭数列”的定义,进行证明,即证明关于k的方程: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正整数解.
(1)
设公差为d,则由已知得,且,
解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因为(q为正常数),所以,所以为等差数列,
所以,
若数列为“前n项和的封闭数列”,
则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存在一个正整数k,满足,
即关于k的方程: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正整数解,
当时,,因为一定为偶数,所以,
所以数列为“前n项和的封闭数列”.
15.(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正项递增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1)或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出,再通过退位相减计算的通项公式;
(2)先求出,进而得到,借助进行放缩,最后裂项求和即可得证.
(1)
当时,,解得或.
当时,,即,解得或,∴.
当时,,即,解得.
由,
当时,,
两式相减得,即,
当时,,所以,即,
∴或.
(2)
当时,,,则,.
,则.
∴.
∴.
16.(2021·江苏·靖江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各项为正的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存在,当时,,并求的最小值.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的最小值为
【解析】
【分析】
(1)利用递推关系求出 的通项公式,再求出 的通项公式;
(2)分析的通项公式,得出 的通项公式,再解不等式.
(1)
由得
两式相减得:,
由得,
即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由,令得,,
或(舍去),所以,
;
(2)
所以当时,
当时,也符合,
原不等式为,
验算当n=999时, ,
当n=998时,,
∵是递减数列,
因此当 时,不等式恒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
17.(2022·天津河西·高三期末)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成等比数列,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通项公式;
(2)求的值;
(3)证明
【答案】(1),;
(2)-5000;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和d的方程组即可求出;构造数列为等比数列,即可求出;
(2)分奇数项和偶数项求和即可;
(3)先求出,再求和即可.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题意得,
解得,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
∵,∴,
即,又,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
(2)
当,时,,
当,时,,
∴
.
(3)
,
∴,
当时,,
∴.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08 双变量不等式问题: 这是一份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08 双变量不等式问题,文件包含专题08双变量不等式问题解析版docx、专题08双变量不等式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零点问题: 这是一份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10 零点问题,文件包含专题10零点问题解析版docx、专题10零点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09 恒成立问题: 这是一份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专题09 恒成立问题,文件包含专题09恒成立问题解析版docx、专题09恒成立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