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6讲几何图形初步(讲练版)
展开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
第16讲 几何图形初步
【疑难点拨】
1. 直线和线段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与字母的前后顺序无关,但射线必须是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不能互换.在画线段时,为使结果更准确,一般用直尺画直线,用圆规量取线段的长度.
2. 平面上有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最多确定的直线条数为:.
3. 求线段的长度,注意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展开,若每一条线段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此类问题要与线段的性质联系起来,这里线段最短是指线段的长度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线段长度是数值.
5. 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进行计算;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先把度、分、秒分别乘以倍数,将结果满60″进1′,满60′进1°;对于除法运算则是从度开始除,将余数化为分和以前的分数相加再除,将余数再化成秒和以前的秒数相加再除,若除不尽往往四舍五入.
6. 比较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①先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比较.②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按它们的度数来比较.
7. 求钟表中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时针与分针的每分钟转速求解;第二种方法直接根据图形求夹角.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① B.② C.③ D.④
3. 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BC=3cm,BD=5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为( )
A.2cm B.4cm C.8cm D.13cm
4. (2018•德州)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方式中∠α与∠β互余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5. 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28条直线,则n的值是( )
A.6 B.7 C.8 D.9
二、填空题:
6. 如图,该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形,折好以后,与“静”字相对的字是 .
7. C、D在线段AB上,C为线段AB的中点,若AB=12,DB=8,则CD的长为 .
8. 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且∠AOC=50°,OD平分∠AOC,则∠BOD= 度.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AOC=40°
(1)求∠AOB的度数;
(2)∠COD的度数.
10. 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2PB,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如图),下列关于截面(截出的面)的形状的结论:
①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②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④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 )
A.北偏东30° B.北偏东80° C.北偏西30° D.北偏西50°
13. (2018•烟台)由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放置,一面着地,两面靠墙.如果要将露出来的部分涂色,则涂色部分的面积为( )
A.9 B.11 C.14 D.18
二、填空题:
14.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OC⊥OE,OF平分∠AOE,∠COF=34°,则∠BOD的度数 .
15. 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BC=4厘米.点P、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上运动,则经过 秒时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
(1)若AB=10cm,则MN= cm;
(2)若AC=3cm,CP=1cm,求线段PN的长.
17. 如图所示,已知∠AOC=2∠BOC,∠AOC的余角比∠BOC小30°.
(1)求∠AOB的度数.
(2)过点O作射线OD,使得∠AOC=4∠AOD,
请你求出∠COD的度数
18. 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MON=90°) .
(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恰好平分∠BOC,问: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在∠BOC的内部,如果∠BOC=60°,则∠BOM与∠NO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说明理由.
【探究篇】
19.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 cm,CB = 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0. 如图,已知∠AOB是直角,∠BOC=60°,OE平分∠AOC,OF平分∠BOC.
(1)求∠EOF的度数;
(2)若∠AOC=x°,∠EOF=y°.则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
(3)如果∠AOC+∠EOF=156°,则∠EOF是多少度?
O
B
C
E
A
F
21.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
(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 .
(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
第16讲 几何图形初步
【疑难点拨】
1. 直线和线段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与字母的前后顺序无关,但射线必须是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不能互换.在画线段时,为使结果更准确,一般用直尺画直线,用圆规量取线段的长度.
2. 平面上有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最多确定的直线条数为:.
3. 求线段的长度,注意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展开,若每一条线段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此类问题要与线段的性质联系起来,这里线段最短是指线段的长度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线段长度是数值.
5. 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进行计算;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先把度、分、秒分别乘以倍数,将结果满60″进1′,满60′进1°;对于除法运算则是从度开始除,将余数化为分和以前的分数相加再除,将余数再化成秒和以前的秒数相加再除,若除不尽往往四舍五入.
6. 比较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①先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比较.②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按它们的度数来比较.
7. 求钟表中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时针与分针的每分钟转速求解;第二种方法直接根据图形求夹角.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解答】解:题中的图是一个直角梯形,上底短,下底长,绕对称轴旋转后上底形成的圆小于下底形成的圆,因此得到的立体图形应该是一个圆台.
故选:D.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
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正确;
故选:B.
3. 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BC=3cm,BD=5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为( )
A.2cm B.4cm C.8cm D.13cm
【解答】解:∵BC=3cm,BD=5cm,
∴CD=BD﹣BC=2cm,
∵D是AC的中点,
∴AC=2CD=4cm,
故选:B.
4. (2018•德州)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方式中∠α与∠β互余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图①,∠α+∠β=180°﹣90°,互余;
图②,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α=∠β;
图③,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α=∠β;
图④,∠α+∠β=180°,互补.
故选:A.
5. 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28条直线,则n的值是( )
A.6 B.7 C.8 D.9
【解答】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不同4点最多可确定(1+2+3)条直线,不同5点最多可确定(1+2+3+4)条直线,
因为1+2+3+4+5+6+7=28,
所以平面上不同的8个点最多可确定28条直线.
故选C.
二、填空题:
6. 如图,该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形,折好以后,与“静”字相对的字是 .
【解答】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中间必须间隔一个正方形,所以与“静”字相对的字是着.
7. C、D在线段AB上,C为线段AB的中点,若AB=12,DB=8,则CD的长为 .
【解答】解:
∵C为线段AB的中点,AB=12,
∴BC=AB=6,
∵DB=8,
∴CD=BD﹣BC=8﹣6=2,
故答案为:2.
8. 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且∠AOC=50°,OD平分∠AOC,则∠BOD= 度.
【解答】解:∵点A、O、B在一条直线上,
∴∠COB=180°﹣∠AOC=180°﹣50°=130°,
∵OD平分∠AOC,∴∠COD=×50°=25°,
∴∠BOD=∠COB+∠COD=130°+25°=155°.
故答案为:155.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AOC=40°
(1)求∠AOB的度数;
(2)∠COD的度数.
【解答】解:(1)∵∠BOC=2∠AOC,∠AOC=40°,
∴∠BOC=80°,
∴∠AOB=∠BOC+∠AOC=120°;
(2)∵OD平分∠AOB,
∴∠AOD=∠AOB=60°,
∴∠COD=∠AOD﹣∠AOC=20°.
10. 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2PB,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解答】解:如图1所示,∵AP=2PB,AB=6,
∴PB=AB=×6=2,AP=AB=×6=4;
∵点Q为PB的中点,
∴PQ=QB=PB=×2=1;
∴AQ=AP+PQ=4+1=5.
如图2所示,∵AP=2PB,AB=6,
∴AB=BP=6,
∵点Q为PB的中点,
∴BQ=3,
∴AQ=AB+BQ=6+3=9.
故AQ的长度为5或9.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如图),下列关于截面(截出的面)的形状的结论:
①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②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④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正方体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正方体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最少与三个面相交得三角形.因此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解答】解: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得的截面可能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而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截面,注意:正方体的截面的四种情况应熟记.
12. 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 )
A.北偏东30° B.北偏东80° C.北偏西30° D.北偏西50°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
AP∥BC,
∴∠2=∠1=50°.
∠3=∠4﹣∠2=80°﹣50°=30°,
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
故选:A.
13. (2018•烟台)由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放置,一面着地,两面靠墙.如果要将露出来的部分涂色,则涂色部分的面积为( )
A.9 B.11 C.14 D.18
【分析】由涂色部分面积是从上、前、右三个方向所涂面积相加,据此可得.
【解答】解:由图可知涂色部分是从上、前、右三个方向所涂面积相加,即涂色部分面积为4+4+3=11,
故选:B.
二、填空题:
14.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OC⊥OE,OF平分∠AOE,∠COF=34°,则∠BOD的度数 .
【解答】解:∵CO⊥OE,
∴∠COE=90°,
∵∠COF=34°
∴∠EOF=90°﹣34°=56°
又∵OF平分∠AOE
∴∠AOF=∠EOF=56°
∵∠COF=34°
∴∠AOC=56°﹣34°=22°
则∠BOD=∠AOC=22°.
故答案为:22°
15. 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BC=4厘米.点P、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上运动,则经过 秒时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如果点P向左、点Q向右运动,
由题意,得:t+2t=5﹣4,
解得t=;
②点P、Q都向右运动,
由题意,得:2t﹣t=5﹣4,
解得t=1;
③点P、Q都向左运动,
由题意,得:2t﹣t=5+4,
解得t=9.
④点P向右、点Q向左运动,
由题意,得:2t﹣4+t=5,
解得t=3.
综上所述,经过或1或3秒时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故答案为或1或3或9.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
(1)若AB=10cm,则MN= cm;
(2)若AC=3cm,CP=1cm,求线段PN的长.
【解答】解:(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MN=MC+CN=.
故填:5.
(2)∵AC=3,CP=1,
∴AP=AC+CP=4,
∵P是线段AB的中点,
∴AB=2AP=8
∴CB=AB﹣AC=5,
∵N是线段CB的中点,CN=CB=,
∴PN=CN﹣CP=.
17. 如图所示,已知∠AOC=2∠BOC,∠AOC的余角比∠BOC小30°.
(1)求∠AOB的度数.
(2)过点O作射线OD,使得∠AOC=4∠AOD,
请你求出∠COD的度数
【解析】
解:(1)设∠BOC=x°则∠AOC=2x°.
依题意列方程:90-2x=x-30,
解得:3x=120
x=40.
∴ ∠AOB=∠AOC-∠BOC=2x°- x°= 40°.
(2)由(1)有:∠AOC=2x°=80°,
①当射线OD在∠AOC的内部时, ∵ ∠AOC=4∠AOD,
∴ ∠AOD=∠AOC=20°.
∴ ∠COD=∠AOC-∠AOD=60°.
②当射线OD在∠AOC的外部时,∠COD=∠AOD+∠AOC=∠AOC+∠AOC
=20°+80°=100°.
18. 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MON=90°) .
(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恰好平分∠BOC,问: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在∠BOC的内部,如果∠BOC=60°,则∠BOM与∠NO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说明理由.
【解析】
解:(1)ON平分∠AOC.理由如下:
∵ ∠MON=90°
∴ ∠BOM+∠AON=90°
∠MOC+∠NOC=90°
又∵ OM平分∠BOC
∴ ∠BOM=∠MOC
∴ ∠AON=∠NOC
∴ ON平分∠AOC
(2)∵ ∠CON+∠NOB=60°
又∵ ∠BOM+∠NOB=90°
∴ ∠BOM=∠NOC+30°
【探究篇】
19.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 cm,CB = 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解析】解:(1)如下图,
∵AC = 8 cm,CB = 6 cm
∴
又∵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
∴
答:MN的长为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 cm,其它条件不变,则
理由是: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
∵AC+ CB=a cm
∴
(3)如图,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
∵
∴
20. 如图,已知∠AOB是直角,∠BOC=60°,OE平分∠AOC,OF平分∠BOC.
(1)求∠EOF的度数;
(2)若∠AOC=x°,∠EOF=y°.则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
(3)如果∠AOC+∠EOF=156°,则∠EOF是多少度?
O
B
C
E
A
F
【解析】解:(1)∵∠AOB是直角,∠BOC=60°,
∴∠AOC=∠AOB+∠BOC=90°+60°=150°,
∵OE平分∠AOC,OF平分∠BOC,
∴∠EOC=∠AOC=×150°=75°,∠COF=∠BOC==30°,
∴∠EOF=∠EOC-∠COF=75°-30°=45°;
(2)∵∠AOB是直角,∠AOC=x°,
∴∠BOC=∠AOC-∠AOB=x°-90°,
∵OE平分∠AOC,OF平分∠BOC,
∴∠EOC=∠AOC= x°,∠COF=∠BOC=(x°-90°),
∴∠EOF=∠EOC-∠COF=x°-(x°-90°)=45°;
(3)根据(2)的规律发现,∠EOF的度数只与∠AOB有关,
∠EOF= ∠AOB=×90°=45°.
21.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
(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 30 .
(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
【解答】解:(1)OB=3OA=30.
故B对应的数是30;
(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①点M、点N在点O两侧,则
10﹣3x=2x,
解得x=2;
②点M、点N重合,则
3x﹣10=2x,
解得x=10.
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3)设经过y秒,恰好使AM=2BN.
①点N在点B左侧,则
3y=2(30﹣2y),
解得y=,
3×﹣10=;
②点N在点B右侧,则
3y=2(2y﹣30),
解得y=60,
3×60﹣10=170;
即点M运动到或170位置时,恰好使AM=2BN.
故答案为:30.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讲练版),共4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4讲菱形(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4讲菱形(讲练版),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