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校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0,-2,5,,-0.3中,负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B. C. D.
3.如图,空心圆柱体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4.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一象限,且过点(0,1)和(﹣1,0).下列结论:①ab<0,②b2>4a,③0<a+b+c<2,④0<b<1,⑤当x>﹣1时,y>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5.工信部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湖北数字经济总量1.21万亿元,列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1.21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21×103 B.12.1×103 C.1.21×104 D.0.121×105
6.如图,在6×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为格点,则sin∠ACB=( )
A. B.2 C. D.
7.某校八年级两个班,各选派10名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大赛,各参赛选手成绩的数据分析如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班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八(1)班
94
93
94
12
八(2)班
95
95.5
93
8.4
A.八(2)班的总分高于八(1)班
B.八(2)班的成绩比八(1)班稳定
C.两个班的最高分在八(2)班
D.八(2)班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
8.如果,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0 D.a<0
9.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出的统计图如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
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
B.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C.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
D.任意写一个整数,它能被2整除的概率
10.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3,2 B.3,4 C.5,2 D.5,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因式分解:x2y-4y3=________.
12.如图,直线l1∥l2∥l3,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l2、l3上,若边BC与直线l3的夹角∠1=25°,则边AB与直线l1的夹角∠2=________.
13.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方程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14.=________
15.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b﹣a|+化简为_____.
16.一组数据:1,2,a,4,5的平均数为3,则a=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和PN,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M,N.点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OA=2,OC=l.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 ,B ,C .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4 ,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2,2),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18.(8分)如图,已知,请用尺规过点作一条直线,使其将分成面积比为两部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8分)网瘾低龄化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12﹣35岁的网瘾人群进行了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绘制出以下两幅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 人;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18﹣23岁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4)据报道,目前我国12﹣35岁网瘾人数约为2000万,请估计其中12﹣23岁的人数
20.(8分)如图①,AB是⊙O的直径,CD为弦,且AB⊥CD于E,点M为上一动点(不包括A,B两点),射线AM与射线EC交于点F.
(1)如图②,当F在EC的延长线上时,求证:∠AMD=∠FMC.
(2)已知,BE=2,CD=1.
①求⊙O的半径;
②若△CMF为等腰三角形,求AM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1.(8分)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凡贫困家庭均要“建档立卡”.某初级中学七年级共有四个班,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学生人数按一、二、三、四班分别记为A1,A2,A3,A4,现对A1,A2,A3,A4统计后,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求七年级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总人数;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求出A1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现从A1,A2中各选出一人进行座谈,若A1中有一名女生,A2中有两名女生,请用树状图表示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恰好选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
22.(10分)如图①,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A、B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C.
(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及点C的坐标;
(2)如图②,若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D∥x轴交AB于点D,PE∥y轴交AB于点E,求PD+PE的最大值;
(3)如图③,若点M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AMB=∠ACB,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
23.(12分)孔明同学对本校学生会组织的“为贫困山区献爱心”自愿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组学生捐款情况的数据.如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3:4:5:10:8,又知此次调查中捐款30元的学生一共16人.孔明同学调查的这组学生共有_______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元,中位数是_____元;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都进行了捐款,估计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
24.如图,已知⊙O经过△ABC的顶点A、B,交边BC于点D,点A恰为的中点,且BD=8,AC=9,sinC=,求⊙O的半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解析】
根据负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负数的定义可知,这一组数中,负数有两个,即-2和-0.1.
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三个视图发现,应该是由一个正方体在一个角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且小正方体的位置应该在右上角,故选B.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3、C
【解析】
根据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
【详解】
从左边看是三个矩形,中间矩形的左右两边是虚线,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
4、B
【解析】
解:∵二次函数y=ax3+bx+c(a≠3)过点(3,3)和(﹣3,3),
∴c=3,a﹣b+c=3.
①∵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
∴,x>3.
∴a与b异号.
∴ab<3,正确.
②∵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3﹣4ac>3.
∵c=3,
∴b3﹣4a>3,即b3>4a.正确.
④∵抛物线开口向下,∴a<3.
∵ab<3,∴b>3.
∵a﹣b+c=3,c=3,∴a=b﹣3.∴b﹣3<3,即b<3.∴3<b<3,正确.
③∵a﹣b+c=3,∴a+c=b.
∴a+b+c=3b>3.
∵b<3,c=3,a<3,
∴a+b+c=a+b+3<a+3+3=a+3<3+3=3.
∴3<a+b+c<3,正确.
⑤抛物线y=ax3+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3,3),设另一个交点为(x3,3),则x3>3,
由图可知,当﹣3<x<x3时,y>3;当x>x3时,y<3.
∴当x>﹣3时,y>3的结论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④.故选B.
5、C
【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1.21万=1.21×104,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6、C
【解析】
如图,由图可知BD=2、CD=1、BC=,根据sin∠BCA=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
∵BD=2、CD=1,
∴BC===,
则sin∠BCA===,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
7、C
【解析】
直接利用表格中数据,结合方差的定义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得出答案.
【详解】
A选项:八(2)班的平均分高于八(1)班且人数相同,所以八(2)班的总分高于八(1)班,正确;
B选项:八(2)班的方差比八(1)班小,所以八(2)班的成绩比八(1)班稳定,正确;
C选项:两个班的最高分无法判断出现在哪个班,错误;
D选项:八(2)班的中位数高于八(1)班,所以八(2)班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方差的定义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利用表格获取正确的信息是解题关键.
8、C
【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绝对值是1.若|-a|=-a,则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注意1的相反数是1.
【详解】
因为|-a|≥1,
所以-a≥1,
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1.
故选C.
【点睛】
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绝对值是1.
9、C
【解析】
解: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为,故此选项错误;
B.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为,故此选项错误;
C.从一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是:≈0.33;故此选项正确;
D.任意写出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的概率为,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新的方差:,故选B.
考点: 平均数;方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y(x++2y)(x-2y)
【解析】
首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
【详解】
原式.
故答案是:y(x+2y)(x-2y).
【点睛】
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分解.
12、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又∵直线l1∥l2∥l3,∠1=25°,
∴∠1=∠3=25°.
∴∠4=60°-25°=35°,
∴∠2=∠4=35°.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3、6或2或12
【解析】
首先用因式分解法求得方程的根,再根据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方程的根,进行分情况计算.
【详解】
由方程,得=2或1.
当三角形的三边是2,2,2时,则周长是6;
当三角形的三边是1,1,1时,则周长是12;
当三角形的三边长是2,2,1时,2+2=1,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舍去;
当三角形的三边是1,1,2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1+1+2=2.
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周长是6或12或2.
14、13
【解析】
=2+9-4+6
=13.
故答案是:13.
15、2a﹣b.
【解析】
直接利用数轴上a,b的位置进而得出b﹣a<0,a>0,再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数轴可得:
b﹣a<0,a>0,
则|b﹣a|+
=a﹣b+a
=2a﹣b.
故答案为2a﹣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得出各项符号是解题关键.
16、1
【解析】
依题意有:(1+2+a+4+5)÷5=1,解得a=1.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①(2,0),(1,),(﹣1,);②y=x;③ y=x,y=﹣x+;(2)①半径为4,M(,);②﹣1<r<+1.
【解析】
(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求出OE、OF、CF、OD、BE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③如图3-3中,作QM∥OA交OD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求出FN=NE=1时,⊙M的半径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
由题意OC=CD=1,OA=BC=2,
∴BD=OE=1,OD=CF=BE=,
∴A(2,0),B(1,),C(﹣1,),
故答案为(2,0),(1,),(﹣1,);
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
∵OD∥BE,OD∥PM,
∴BE∥PM,
∴=,
∴,
∴y=x;
③如图2﹣3中,作QM∥OA交OD于M,
则有,
∴,
∴y=﹣x+,
故答案为y=x,y=﹣x+;
(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
∵ω=120°,OM⊥y轴,
∴∠MOA=30°,
∵MF⊥OA,OA=4,
∴OF=FA=2,
∴FM=2,OM=2FM=4,
∵MN∥y轴,
∴MN⊥OM,
∴MN=,ON=2MN=,
∴M(,);
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
∵MK∥x轴,ω=120°,
∴∠MKO=60°,
∵MK=OK=2,
∴△MKO是等边三角形,
∴MN=,
当FN=1时,MF=﹣1,
当EN=1时,ME=+1,
观察图象可知当⊙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1<r<+1.
故答案为:﹣1<r<+1.
【点睛】
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8、详见解析
【解析】
先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而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再作出AD的垂直平分线,而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如图
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而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再作出AD的垂直平分线,而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故AE=AD,AD=BD,故AE=AB,而BE=AB,而△AEC与△CEB在AB边上的高相同,所以△CEB的面积是△AEC的面积的3倍,即S△AEC∶S△CEB=1∶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尺规作图,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找到AB的四分之一点,即可得到答案.
19、 (1)1500;(2)见解析;(3)108°;(3)12~23岁的人数为400万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30-35岁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调查的人数;
(2)从调查的总人数中减去已知的三组的人数,即可得到12-17岁的人数,据此补全条形统计图;
(3)先计算18-23岁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再计算这一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先计算调查中12﹣23岁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再求网瘾人数约为2000万中的12﹣23岁的人数.
试题解析:解:(1)结合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知,30-35岁的人数为330人,所占的百分比为22%,所以调查的总人数为330÷22%=1500人.
故答案为1500 ;
(2)1500-450-420-330=300人.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
(3)18-23岁这一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08°.
故答案为108° ;
(4)(300+450)÷1500=50%,.
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0、(1)详见解析;(2)2;②1或
【解析】
(1)想办法证明∠AMD=∠ADC,∠FMC=∠ADC即可解决问题;
(2)①在Rt△OCE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②分两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1)证明:如图②中,连接AC、AD.
∵AB⊥CD,
∴CE=ED,
∴AC=AD,
∴∠ACD=∠ADC,
∵∠AMD=∠ACD,
∴∠AMD=∠ADC,
∵∠FMC+∠AMC=110°,∠AMC+∠ADC=110°,
∴∠FMC=∠ADC,
∴∠FMC=∠ADC,
∴∠FMC=∠AMD.
(2)解:①如图②﹣1中,连接OC.设⊙O的半径为r.
在Rt△OCE中,∵OC2=OE2+EC2,
∴r2=(r﹣2)2+42,
∴r=2.
②∵∠FMC=∠ACD>∠F,
∴只有两种情形:MF=FC,FM=MC.
如图③中,当FM=FC时,易证明CM∥AD,
∴,
∴AM=CD=1.
如图④中,当MC=MF时,连接MO,延长MO交AD于H.
∵∠MFC=∠MCF=∠MAD,∠FMC=∠AMD,
∴∠ADM=∠MAD,
∴MA=MD,
∴,
∴MH⊥AD,AH=DH,
在Rt△AED中,AD=,
∴AH=,
∵tan∠DAE=,
∴OH=,
∴MH=2+,
在Rt△AMH中,A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与圆有关的性质、圆的内接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灵活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面积的和差计算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
21、(1)15人;(2)补图见解析.(3).
【解析】
(1)根据三班有6人,占的百分比是40%,用6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总人数;
(2)用总人数减去一、三、四班的人数得到二班的人数即可补全条形图,用一班所占的比例乘以360°即可得A1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可能,进而求恰好选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
【详解】
解:(1)七年级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总人数:6÷40%=15人;
(2)A2的人数为15﹣2﹣6﹣4=3(人)
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A1所在圆心角度数为:×360°=48°;
(3)画出树状图如下:
共6种等可能结果,符合题意的有3种
∴选出一名男生一名女生的概率为:P=.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图与扇形统计图,概率等知识,准确识图,从图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正确根据已知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可能是解题关键.
22、(1)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C(1,0);(2)当m=2时,PD+PE有最大值3;(3)点M的坐标为(,)或(,).
【解析】
(1)先求出A、B的坐标,然后把A、B的坐标分别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2)先证明△PDE∽△OAB,得到PD=2PE.设P(m,),则E(m,),PD+PE=3PE,然后配方即可得到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M在在直线AB上方时,则点M在△ABC的外接圆上,如图1.求出圆心O1的坐标和半径,利用MO1=半径即可得到结论.
②当点M在在直线AB下方时,作O1关于AB的对称点O2,如图2.求出点O2的坐标,算出DM的长,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令y==0,得:x=4,∴A(4,0).
令x=0,得:y=-2,∴B(0,-2).
∵二次函数y=的图像经过A、B两点,
∴,解得:,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令y==0,解得:x=1或x=4,∴C(1,0).
(2)∵PD∥x轴,PE∥y轴,
∴∠PDE=∠OAB,∠PED=∠OBA,
∴△PDE∽△OAB.∴===2,
∴PD=2PE.设P(m,),
则E(m,).
∴PD+PE=3PE=3×[()-()]==.
∵0<m<4,∴当m=2时,PD+PE有最大值3.
(3)①当点M在在直线AB上方时,则点M在△ABC的外接圆上,如图1.
∵△ABC的外接圆O1的圆心在对称轴上,设圆心O1的坐标为(,-t).
∴=,解得:t=2,
∴圆心O1的坐标为(,-2),∴半径为.
设M(,y).∵MO1=,∴,
解得:y=,∴点M的坐标为().
②当点M在在直线AB下方时,作O1关于AB的对称点O2,如图2.
∵AO1=O1B=,∴∠O1AB=∠O1BA.∵O1B∥x轴,∴∠O1BA=∠OAB,
∴∠O1AB=∠OAB,O2在x轴上,∴点O2的坐标为 (,0),∴O2D=1,
∴DM==,∴点M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圆的有关性质.难度比较大,解答第(3)问的关键是求出△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
23、(1)60;(2)20,20;(3)38000
【解析】
(1)利用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度之比为3:4:5:10:8,可设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3x、4x、5x、10x、8x,则根据题意得8x=1,解得x=2,然后计算3x+4x+5x++10x+8x即可;
(2)先确定各组的人数,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
(3)先计算出样本的加权平均数,然后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用2000乘以样本平均数即可.
【详解】
(1)设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3x、4x、5x、10x、8x,则8x=1,解得:x=2,∴3x+4x+5x+10x+8x=30x=30×2=60(人);
(2)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6,8,10,20,1.
∵20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20元;
∵共有60个数据,第30个和第31个数据落在第四组内,∴中位数为20元;
(3)2000=38000(元),∴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38000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也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与众数.
24、⊙O的半径为.
【解析】
如图,连接OA.交BC于H.首先证明OA⊥BC,在Rt△ACH中,求出AH,设⊙O的半径为r,在Rt△BOH中,根据BH2+OH2=OB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连接OA.交BC于H.
∵点A为的中点,
∴OA⊥BD,BH=DH=4,
∴∠AHC=∠BHO=90°,
∵,AC=9,
∴AH=3,
设⊙O的半径为r,
在Rt△BOH中,∵BH2+OH2=OB2,
∴42+(r﹣3)2=r2,
∴r=,
∴⊙O的半径为.
【点睛】
本题考查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垂径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变形为,8的平方根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中学山市十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学山市十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则的度数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校中考数学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广东省东莞市横沥爱华校中考数学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数为无理数的是,不等式﹣x+1>3的解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