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7下 12拓展与评介 富春山居图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0000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美7下 12拓展与评介 富春山居图 教案
展开《富春山居图》赏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了解长卷的绘画形式,结合古诗、题跋和黄公望人生经历等对画作进行赏析,理解山水画造景手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和基本的笔墨语言,感悟画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教学以课堂示范、对比欣赏、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进行探讨研究。
3、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和欣赏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结合古诗意境、题跋、画家人生经历进行作品赏析,理解山水画构图、笔墨的独特之处及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和探索活动的热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画作之美的感悟,理解和体会作品内涵。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教师临摹作品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幅作品吗?知道这幅作品叫什么吗?
……
出示画名(课题)
(二、)初步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图片,共同欣赏作品。
设问:老师带来的这张画只临摹了其中一段,你能找出是原作中的哪一段吗?
师介绍手卷及观看方式。
2、观看视频,了解作品背景知识。
3、请生谈初步欣赏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作品的疑问。
师介绍作品历史评价,并设疑:为什么大家给与其如此高的评价呢?围绕这这幅作品到底有哪些谜团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解析这幅作品,解开这些谜团找一找被称为“画中兰亭”的理由。
(三、)整体欣赏作品,探究作品构图特点。
1、探究谜团一:成画之谜
解析卷后题跋: 了解作画过程和目的,初步感受作品魅力。
2、探究谜团二:构图之谜
师设疑:有人质疑,富春山居图画的未必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水,因为不太像。富阳一位蒋先生试图解开这个谜团,所以拍了大量的照片拼接成所谓的“富春山居实景图”,同学们看看像吗?
生对比观察回答。
3、通过与焦点透视对比理解散点透视。
小结:被誉为“画中兰亭”的理由一:意境阔远,大气磅礴
(四、)深入欣赏作品,理解作品独特的笔墨语言。
1、探究谜团三:笔墨之谜
欣赏画作放大局部。
师生互动尝试临摹作品局部,并通过探讨山水画笔墨技巧,感知富春山居图的笔墨特点。
2、讲解山水画基本笔法。
3、请生帮助老师选择正确的笔法和墨色。了解作品笔墨意趣和作者的笔墨胸襟。
小结:被誉为“画中兰亭”的理由二:师法自然,笔墨万千
(五、)作品局部细节欣赏,体会作品意境。
引语:整幅作品笔意虽然简淡,但细节却又是非常丰富的。
1、学生分小组仔细欣赏作品图片,找一找画面上觉得有趣味的地方,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2、根据回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和学生共同总结,体会作品意境。
树:一树一态 变化至极
建筑:隐没山林 浑然一体
水面:计白当黑 营造意境
人物:寄情山水 悠游自得
师设疑:画面上人物很少,可以不画吗?上面的人物似乎有一个共同点,同学们发现了吗?人物之悠闲和我们江南的这种温润的山水融为一体,结合社会背景谈寄情。
小结:被誉为“画中兰亭”的理由三:平淡有致,天人合一
(六、)了解作品独特身世,感悟文化传统
1、探究谜团四:断裂之谜
观看视频,了解作品断裂原因的故事,体会围绕在《富春山居图》身上的浓厚的文化意味。
2、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尝试写一个以《富春山居图》为设计元素的衍生产品设计方案。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之道。
(七、)欣赏《富春山居图》复制品,进一步感受作品之美。
板书设计:
初中浙美版1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浙美版1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0 齐白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0 齐白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入感知,升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1 毕加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1 毕加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