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蜜蜂过江教案设计
展开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能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通过音乐能学到很多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进行丰富的联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
3、知识与技能:
学生逐步掌握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的方法,并了解作曲家朱践耳。
教学重点:
1、能说出作曲家朱践耳的代表作;
2、理解、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感受,并说出想象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
用音乐要素去分析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百鸟朝凤》和《天鹅》,他们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不同的动物以及不同的场景。用我们的传统乐器唢呐表现出百鸟齐聚一堂的画面,用大提琴表现出天鹅在湖中嬉戏。今天我们通过音乐来讲述一个故事。首先谁知道这个昆虫叫什么?它都有哪些品质?再看大江的雄伟,那在音乐中小小的蜜蜂怎么通过雄伟的大江呢?在听乐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这几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巩固,并且关注音乐要素对歌曲的影响,提升聆听乐曲的注意力。)
(二)新课学习:
1、介绍作品以及作者:
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居住者20余万古老的纳西族人民,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蜜蜂过江》选自《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是一首轻快诙谐的曲子。作曲家朱践耳用弦乐和木管快速轻盈的密集音符,嗡嗡得奏出蜜蜂主题。我们比较熟悉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也是朱践耳的代表作之一。
2、初听《蜜蜂过江》感受音乐内容与画面的联系。通过视屏了解纳西族。
3、再一次听《蜜蜂过江》提出问题 乐曲中主要的乐器都有哪些? 乐曲给你一个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4、引出乐器小提琴、长笛并介绍。
5、结合书上给出的主题,讨论,那个主题代表蜜蜂,那个主题代表大江?
2、再一次听《蜜蜂过江》,结合书上给出的片段,想一想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
(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三段,A+B+C。)
3、利用音乐要素分析每一段音乐:
A B C
音色(乐器) 弦乐、木管 铜管 弦乐、木管
速度(感觉) 快 慢 快
力度 弱 强 弱
请学生自主,可以讨论,将每个乐段的主要演奏乐器、速度、力度回答出来。
(主要为了培养、锻炼学生分析乐曲的思路,利用音乐要素分析乐曲。这里只要学生们分析的答案不是偏差太多我认为都可以接受,给予恰当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请学生再次聆听乐曲,之后将每一段你所听到的画面用一段话叙述出来,教师将其整合,编成一段小故事。
(最终将“小”人物也敢搏“大”浪的勇敢品质提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这首曲子带来的情感体悟。)
(三)拓展学习:
1、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蜜蜂过江,知道只要勇敢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接下来老师扮作大江,请同学们扮演蜜蜂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通过课堂小游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告诉大家的道理,让音乐形象更为深刻。)
2、老师:好,同学们都是勇敢的小蜜蜂,让我们在来看看在钢琴上面是怎么表现蜜蜂的。
(播放野蜂飞舞,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曲风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蜜蜂过江》这首曲子,它体现了蜜蜂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希望大家也能够学习蜜蜂的精神——勤劳、勇敢,同时我们也要记住这位优秀的作曲家——朱践耳,还记得他的代表作有什么吗?没错,《唱支山歌给党听》。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蜜蜂过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蜜蜂过江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欣赏乐曲,整体感知,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音版绣红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绣红旗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绣红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绣红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出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