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4章 电与电路1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电与电路1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静电现象,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知道科学技术知识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体会科学知识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 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原理。用电荷间作用规律解释一些电现象。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难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教 具: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丝绸布若干,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及其他轻小物体若干 (带尖嘴的塑料瓶(装水),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蜡烛,火柴,塑料捆扎带一段/人,手帕一块/人) 教学过程一、静电现象活动一:1.梳子吸纸。从纸杯中取少量轻小物体,置于白纸上,用梳子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用梳子往同一个方向梳头数次,再将梳子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学生做完后师:梳子梳头其实是梳子与头发发生了摩擦。问:梳子在摩擦前过后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小结:梳子在摩擦过后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静电现象。演示实验:问:其他物体在相互摩擦后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演示:1.橡胶棒吸纸。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小物体,观察纸片有没有被橡胶棒吸引。演示2(视频):玻璃棒吸引水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水流,观察细水流有没有被玻璃棒吸引。问:物体摩擦后靠近轻小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生:能吸引轻小物体。师:因为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板书:①.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带电物体能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师:这种现象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关于“顿牟掇芥”的记载。问:(自然界中存在几种电荷?)学生答:两种 问:哪两种?学生答:正电荷和负电荷师:科学家把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与皮毛摩擦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问:电荷之间是怎么作用的呢?宏观的带电体之间的作用,研究微观的电荷间作用。活动二:1.取塑料细丝束,观察塑料细丝的状态。用丝绸手帕向一个方向用力捋塑料细丝后,观察塑料线的状态。现象:塑料细丝散开 问:为什么会散开呢?分析:塑料细丝都与丝绸摩擦,每根细丝都带 同 种电荷。结论:带有同种电荷的带电体相互排斥。验证:演示3:将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用另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现象:两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演示4: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用另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现象:两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取锯条用纸包住手持一端,靠近泡沫粒,观察泡沫粒有无被吸引。取泡沫塑料一块,用锯条锯开泡沫后观察锯面,有无泡沫粒被吸引。现象:泡沫粒与锯条相互吸引 问: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呢?泡沫球和锯条带有异种电荷(新钢锯条表面有氧化层)验证:演示5: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现象:橡胶棒靠近玻璃棒----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问: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会带电?(通过微观的原子结构,研究宏观的摩擦起电)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中的正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所以原子呈电中性。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受到原子核的束缚,但原子核束缚能力有强有弱。摩擦起电实质:演示从动画模拟中我们看到当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作用相对弱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带?学生边观察回答: 正电荷对核外电子束缚作用相对强的原子容易摩擦中得到电子带?学生边观察回答: 负电荷小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电荷的转移,摩擦使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是守恒的。试一试:用电荷守恒解释: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为什么带正电荷?过渡:摩擦可以让物体带电,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是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呢?视频:小孩接触带电金属球后头发扬起。通过观察思考:1.看到什么现象(头发飞扬)?2.什么原因?(头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3.电荷是哪里来的?(小孩的手接触带电的金属球壳时,电荷发生转移,使小孩带上了与金属球相同种类的电荷)小结: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接触起电接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物体带同种电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静电现象,想一想,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有害:汽车、门、电视机静电,地毯,毛衣,电扇;有益(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过渡:我们可以利用静电,但很多时候静电是有害的。如何消除静电呢?(接触起电:可以让静电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或许对你有所启发。视频:“制造闪电”(火花放电)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起电机通过摩擦起电,使两个金属球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电荷积累后,当两金属小球相互接近到一定距离时,等量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瞬间的电中和,同时发光发声。这就是火花放电。火花放电是大气放电的一种形式。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①火花放电:等量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伴随发光发声。视频:“变形的火焰”(尖端放电)学生观察、描师现象。师:不规则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尖端(接触面小),电荷从尖端逐渐释放与周围的空气中的异种电荷发生缓慢的电中和。(没有发光发声)烛焰的形状改变,是被尖端放电时形成的“电风”给吹的。②尖端放电:比较缓和的局部电中和现象。闪电(火花放电)问:闪电的破坏力极强,建筑物如何避免遭雷击呢?(学生思考讨论)(把建筑物带的电荷利用尖端放电逐渐释放)避雷针和避雷带(尖端放电)想一想:古代的一些塔寺如何避雷?学习科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应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问:在野外如果遇到雷雨天气,怎么办?自然界中电现象存在非常广泛,在生物也存在许多电现象。课外阅读动物的电、人体的电。 课堂练习1.油罐车为什么装接地线?2.验电器工作原理。3.有甲、乙、丙三个彼此绝缘的小球。当甲、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吸引,当甲、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排斥,试分析甲、乙、丙三球的带电情况。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摩擦起电实质:电子发生了转移。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是守恒的4.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1.火花放电: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2.尖端放电:比较缓和的局部电中和现象。闪电:火花放电避雷针:尖端放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静电现象,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摩擦起电,电荷守恒,接触起电,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尖端放电和避雷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 电与电路1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磁体,磁极,磁化,去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