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案0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50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案0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50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案03
展开华师大版科学八(下)教案 3章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华师大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摩擦起电现象
第二部分: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重、难点
电荷转移的实质和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而认识电荷转移的实质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把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法设计
参与式教学:一是做好实验,采用分组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五、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旋转架,易拉罐,尼龙绳,碎纸屑若干。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声学和光学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电的知识。提到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电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教师分析):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利用身边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摩擦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①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七、板书设计
4.1自然界的电现象(第一课时)
实质:电荷转移
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学反思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显得非常关键。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时刻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到教学中去。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但教师充分利用了提问方法,合理叫答和理答,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必须处于辅助地位。幻灯片宜简洁,不使用不必要的音响和动画,使课件为教学服务。不能为了放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是不能预知的,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上课,教师会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仅在发现“小纸片被吸引又反弹了”时使用了视频,而把整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分组实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