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平行四边形,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 四边形练习题分卷I分卷I 注释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B.6C.7D.8 2、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对角线相等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正方形ABCD中,AB=3,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点G是BC中点;②FG=FC;③.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A.25B.20C.15D.10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但不互相垂直平分D.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
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60°,AD=2,则AC的长是
A.2B.4C.D.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如图,E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P为CE上任意一点,于点Q,于点R,则的值是( )
A.B.C.D. 10、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若要剪出一个正方形,则剪口线与折痕成( )
A.角B.角C.角D.角 11、如图,菱形ABCD中,点M,N在AC上,ME⊥AD, NF⊥AB. 若NF =" NM" = 2,ME = 3,则AN =
A.3 B.4 C.5 D.6 12、在矩形ABCD中,AB=1,AD=,AF平分∠DAB,过C点作CEBD于E,延长AF、EC交于点H,下列结论中:①AF=FH;②B0=BF;③CA=CH;④BE=3ED;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 C.3个D.4个 13、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如图所示,ABCD的周长为l6cm,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交AD于E,连接CE,则△DCE的周长为( )
A.4cmB.6cmC.8cmD.10cm 15、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
则∠AED′等于
A.50°B.55°C.60° D.65° 16、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过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E、F点,连接EC,则△CDE的周长为( )
A.5cm B.8cm C.9cm D.10cm 17、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在BC和CD上,且△AEF是等边三角形,AE=AB,则∠BAD的度数是( )
A.95°B.100°C.105° D.120° 18、如图,菱形ABCD中,BE⊥AD,BF⊥CD,E、F分别是垂足,AE=DE,则∠EBF是( )A.75°B.60°C.50°D.45° 19、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18cm,M是CD的中点,且AM⊥BM,则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是
A.3cm和6cmB.6cm和12cmC.4cm和5cmD.以上都不对 20、如图,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C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CDE,则(1)∠BCE=105°;(2)∠BAE=105°;(3)BE="BD" ;(4)∠DBE=30°;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个
A.4B.3C.2D.1
分卷II分卷II 注释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注释) 21、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10cm,它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段,这两段的差为4cm,则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 . 22、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 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 °.
2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4,AB=5,BC=10,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连接DE,则四边形ABED的周长等于 .
24、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l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
25、菱形ABCD中,∠A=60°,AB=6,点P是菱形内一点,PB=PD=,则AP的长为_____. 26、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且AB=AD,连接BD,过点A作BD的垂线,交BC于E,若EC=3cm,CD=4cm,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cm². 2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是菱形AEFC的一边,则∠FAB等于 _________ . 28、四边形ABCD∽四边形,他们的面积之比为36∶25,若四边形的周长为15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cm。 29、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四个条件:①AB=CD,②AD∥BC,③AC⊥BD,④AC平分∠BAD,由其中三个条件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你认为这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 30、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那么AP的长为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计算题(注释) 31、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
如图,在筝形中,,,,相交于点,
(1)求证:①;
②,;
(2)如果,,求筝形的面积.(8分) 32、(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如图,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为的中点,于点,与,分别交于点.
求证:⑴.
⑵ 33、(8分)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线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1=70°,求∠2、∠EFG的度数. 34、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
【小题1】求∠ABD的度数
【小题2】若菱形的边长为2,求菱形的面积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注释) 35、如图,已知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上的点,且AE=AD,CF=BC.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36、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D=90°,AB=BD,在BC上截取BE,使BE=BA,过点B作BF⊥BC于B,交AD于点F.连接AE,交BD于点G,交BF于点H.
(1)已知AD=,CD=2,求sin∠BCD的值;
(2)求证:BH+CD=BC.
3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Q是对角线BD上的两个点,且AP∥QC.求证:BP=DQ.
38、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并且BD=4,AC=6,BC=.
(1)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2)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39、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1.
(1)求∠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 4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EF :FC =" 1" :4.
(1)求ED :BC的值;
(2)若AD=8,求AE的长. 4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CD,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
42、如图,在ABCD中,点E是AB边的中点,D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ADE≌△BFE;
(2)若DF平分∠ADC,连接CE.试判断CE和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3、如图,在Rt△ABC中,∠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
(1)证明DE∥CB;
(2)探索AC与AB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 44、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B=90°,AB=2,CD=1,BC=m,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且和B、C不重合,连接PA,过P作PE⊥PA交CD所在直线于E.设BP=x,CE=y.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E总在线段CD上,求m的取值范围;
(3)如图2,若m=4,将△PEC沿PE翻折至△PEG位置,∠BAG=90°,求BP长.
试卷答案1.B
2.C
3.B
4.B
5.B
6.B
7.B
8.D
9.D
10.C
11.B
12.C
13.D
14.C
15.A
16.D
17.B
18.B
19.A
20.A
21.6cm,14cm
22.95
23.19
24.
25.或
26.26
27.22.5°
28.18
29.①③④或②③④
30.
31.三边相等求证全等;12
32.(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OED=∠OFB ∠EDO=∠FBO
又∵OB=OD
∴△BOF≌△DOE
(2)、∵△BOF≌△DOE∴OE=OF
∵BD⊥EF,∴DE=DF
33.∠2=110°,∠EFG=55°
34.
【小题1】60°
【小题2】2
35.见解析
36.(1) (2)见解析
37.见解析
38.(1)垂直,理由见解析 (2)是,理由见解析
39.(1);(2)
40.(1)1:4;(2)6
41.连接AC、BD,根据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AC=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F=GH=AC,HE=FG=BD,从而得到EF=FG=GH=HE,再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即可。
42.(1)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结论。
(2)由(1)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点E是边DF的中点,∠1=∠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等量代换以及等角对等边证得DC=FC,则由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推知CE⊥DF。
43.(1)首先连接C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AB=AE,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D,然后证明△ADE≌△CDE,进而得到∠ADE=∠CDE=30°,再有∠DCB=150°可证明DE∥CB。
(2)当或AB=2AC时,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
44.(1)
(2)0<
(3)BP的长为或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