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利用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利用教学设计,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利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尝试制作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4.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
发酵现象 食品的保存原理
教学难点:
发酵现象 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及环境的保护。
教学准备:
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调查表、食品保存小组合作导学案、发酵实验材料、学生课前制作酸奶、调研小组课前实地考察、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境导入 | 课前:调查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完成调查报告 导入:请学生分享调查报告,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师:请同学讲所有小组分享的结果进行汇总,讲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分为几大方面?
| 1、 分享调查报告。 2、 回答教师的提问: (1) 与食品的制作。 (2) 与食品的保存 (3) 与疾病的防护 (4) 与环境的保护
| 1、课前调查,让学生明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极其广泛。 2、通过学生分享结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上台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利用
| 过渡: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了解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极其广泛。 师:比如同学分享的酵母菌可以用来制作馒头和面包,那大家知道为什么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制作馒头和面包吗? 实验: 将一大勺白糖加入烧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酵母粉,加入温开水,搅拌均匀后,倒入矿泉水瓶中,在瓶口套上气球。等待实验现象。
成果分享: 请同学分发课前自己制作的酸奶,引出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引出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乳酸,用来制作酸奶。
过渡:品尝完同学的酸奶。我们刚做是的实验也有了现象,大家看有什么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
过渡: 为什么酵母菌加入白糖后就能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呢? 发酵现象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在无氧气的条件下将糖类分解成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以及释放少量的能量。 联系实际,应用原理 师:那大家能解释为什么酵母菌发酵在馒头制作中的应用吗? 师:馒头的特点是什么? 回顾实验 小结提升 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的酵母菌可以制作馒头和面包,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还有很多的应用,比如乳酸菌还可以制作泡菜、醋酸菌可以制醋等等。 |
生:操作实验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酸奶,请每个小组代表品尝。 学生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其他学生提问:
学生观察实验想象。 生:气球变大了,说明产生了气体。 学生大胆猜测 生: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生: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不是变浑浊。 学生操作实验,将气球里的二氧化碳挤压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生:馒头比较蓬松。 生:蓬松是因为产生了气体,那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让学生会实验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
有学生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前期的制作中学生就自主学习制作酸奶的过程及原理,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体验中获取知识。并将自己获取的知识与同学分享,既锻炼了其他同学的认真聆听和思考,有给解答问题的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
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基于生活经验的猜测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性思维的过程。
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以此推测实验中产生的物质,符合学生的思维,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并让同学大胆猜测,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认可后的喜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问要求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生活现象到实验探究到实验原理再回到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将生活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并尝试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具体生活现象。
。
|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 过渡:食品经常会出现一次吃不完的现象,食品就会变腐败,大家知道食品为什么会变腐败吗? 师:那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来想办法防止食品的腐败。
师进行总结,食品保存的原理归根到底总结为:抑制或杀死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
学生思考回答:由于细菌、真菌的大量繁殖。 小组合作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由小组长协调分工。 发言人分享小组内的讨论结果。自行总结出保存的方法有:腌制、高温灭菌、真空包装脱水、低温冷藏等方法。分析出相应的原理分别是低温抑制细菌的生长,高温可以杀死细菌的生长、脱水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每个小组获得食品,找出每种食物的保存方法,并来分析这种保存方法的原理,请同学上台分享,同学总结到位,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
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护 | 过渡:同学在调查报告中除了提到细菌与真菌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还提到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护的关系,比如说青霉素? 师:大家知道青霉素是一种?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抗生素吗? 师讲解抗生素是一种由细菌和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师:那抗生素是如何产生的大家知道吗? 师:大家通过科学家发现这些抗生素的过程有什么感触? 过渡:抗生素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展示图片介绍抗生素的危害。 1.千手观音的聋哑人说明抗生素有毒副作用。 2.青霉素皮试以及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不能饮酒引出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 3.超级细菌的产生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说明抗生素会引起人耐药性。 拓展作业: 什么样的细菌才算是超级细菌,查阅有关超级细菌的消息,下节课一起分享。 师:除了抗生素,我们利用细菌和真菌还可以生产胰岛素。 师介绍胰岛素产生的原理。 图片展示王英睐团队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情 师:是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为整个人类健康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希望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还有在做的各位。 | 生:抗生素
学生上台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查阅的有关抗生素发现的过程。 1. 青霉素的发现过程(PPT展示) 2. 金霉素的发现过程(PPT展示
生:科学家有对实验现象的质疑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抗生素有毒副作用 生:打抗生素前要进行皮试。 生: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
生:王英睐及其团队,他们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的人 | 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同学自行查阅抗生素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谈感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向科学家学习对知识的质疑精神和对目标的企鹅而不是的坚持精神。
通过介绍抗生素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并能知道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药。
通过介绍王英睐团队,既进行了知识介绍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傲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进行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团队合作。 |
细菌与环境保护 | 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解决了前三个方面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再来解决第四个方面,但是第四方面不是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而是由我们的小小老师,调研小组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总结提升 能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的细菌有两类,一类是好氧菌,一类是厌氧菌。好氧菌可以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厌氧菌通常不能彻底分解有机物但是可以转化为其他物质比如说甲烷菌可以转化为甲烷,用于照明 |
调研小组组长利用PPT,展示细菌与环境保护,学生利用周末去莱阳污水处理厂实地考场,了解到污水处理利用了一些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来进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而且课后还查阅了资料除了消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这些厌氧菌还有一些好氧菌也可以分解有机物,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 通过学生实力考察调研,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通通过查阅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节课内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来讲课更能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养。 |
总结提升 | 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有只菌肥、农药等,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可以用于冶金和采油。
|
学生认真聆听 | 再次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进一步去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
当堂 检测 | 展示习题PPT | 学生回答 | 学生掌握较好 |
结束 | 师:大家有哪些收获。 师:希望将来同学们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生产力来造福我们人类社会。
|
学生畅所欲言 | 本节课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学生总结获取知识和情感。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精品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青春期公开课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的生殖优质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