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排球教学ppt课件
展开1、广泛的群众性: 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2、技术的全面性: 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 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 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 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 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比赛办法:1、比赛从发球开始,发球队员必须在规定区域内将球直接发入对方场内。2、比赛的目标是要每队采用符合规定的方法击球过网,落于对方的场地上,同时防止球在自己的场地上落地。每一队有三次机会将球击回对方的场区(拦网触球除外,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 3、排球比赛中,球队赢得一球则获得一分(得球得分制),当接发球队赢得一球,该队得到一分并取得发球权。
计分办法: 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前4局比赛采用25分制,每个队只有赢得至少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 ,才胜1局。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决胜局没有最高分限,比赛进行至某队先得2分为止。
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是1905年。Vlleyball在我国最早译为“队球”(也叫华利波),后改“排球”。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1、在1981年首夺世界杯*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
2、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度登顶 * 带着一场败绩进入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比0战胜前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比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3、1984年折桂洛杉矶 * 8月3日预赛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比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后,8月8日的中美决战,中国女排以3比0完胜对手,取得了“三连冠”。
4、1985年再夺世界杯 * 在这次世界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瞩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比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前苏联队,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5、1986年荣膺五连冠* 当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蓉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得“最佳一传奖”。
初中体育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五章 排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五章 排球教学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排球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排球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五章 排球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五章 排球教课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准备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