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4 *灯笼/吴伯萧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4 *灯笼/吴伯萧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灯笼文化,作者简介,读准字音,字词积累,理解词义,调解周旋,安静而严肃,怀念追慕,因失意而事重重心,温和欢乐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作者在灯笼上寄寓的情怀。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争讼( ) 斡旋( )静穆( ) 怅惘( ) 褪色( ) 熙熙然( )
斡旋:静穆:思慕:怅惘:褪色:熙熙然:暖融融:马前卒:人情世故: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停)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停)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 “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文章写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
第一部分:(1—2)小时候喜欢灯笼的原因。第二部分:(3—12)有关灯笼的回忆和联想。
欣赏第二段情境课文,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段回忆自己小时候跟灯笼有关的事,用了排比句,密集地罗列了很多短句,意在说明灯笼与自己经历情感联系之深。
需插入本套资源中【情境课文】灯笼(节选)诵读版
联想爱国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速读3至12段,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有关灯笼的回忆或联想。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
挂在村口,美好祈愿,乡风淳朴。
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是对青春的记忆。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接下来说“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先议后叙,叙议结合,表现灯笼与光明的联系。
第二段开始先概述早年乡村“灯笼”的一个个影像,末了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既总结这一段的内容,又表明脑中相关记忆之丰满,表达对儿时乡间生活的怀念,先叙后议。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 先叙述祖父外出半夜回家的情景,最后说: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对祖父的神态举止描写,表现出祖父的慈爱和博学。小小的灯笼就是温馨月夜中的长幼情笃。先叙,后议论兼抒情。“静穆”评述了环境氛围,“思慕”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语言、动作描写方法表达出母亲的慈爱和关心,小小的灯笼就是母爱的光的闪射。
在叙述“塞外点兵” “吹角连营” “将军在挑灯看剑”以及历史上几位保家卫国将领之后,顺势发出誓言: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先叙述,后抒情,表明作者原意勇赴国难,保家卫国的情怀。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进一步抒情明志,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共御外侮。强化了课文主题,提升了思想境界。
壮——汉献帝的幽怨,将军的壮怀,我的宏愿。
齐声朗读最后三个段落,思考:
1.“灯笼”最能引发作者感受的一个词是什么?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悲壮激越,敢于担当,舍身革命洪流的豪情。
2.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时代宏愿?
课文将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以叙为主,以议为辅,过渡转换自然融洽,既写出了与灯笼相关的生活图景,使文章内容丰满,又能自然升华,充分表达深沉的家国情怀。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前后照应,总分总结构。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阅读《土地的誓言》,并将它与本文进行比较,说说两文的异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课件pptx、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4 *灯笼/吴伯萧优秀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层次,语句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4 *灯笼/吴伯萧评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层次,语句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