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理解平均分。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新授课、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小动物联欢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二、探索新知。
(一)按份数平均分
12只小熊怎样分组?
1、师: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你想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呢?(引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具,发现动手摆一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能用你的巧手摆出答案吗?
2、 学生独立动手,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看哪同学说得明白。
3、 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组的?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分好了组,16只小松鼠也着急了。那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只数都相等,你想几只分一组?能分成几组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2、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组方法告诉大家?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 第二题:圈一圈,填一填。
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小动物们又唱又跳,真热闹啊!动听的音乐把它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利用学具摆一摆来解决问题,复习了旧知,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含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同时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到帮助小熊的成功。通过动手亲自分一分,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明确,记忆更牢固。
板书
设计
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生活中的平均分。
教学
反思
数学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平均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组织练习,加深认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