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一定比铝快
B.比较Mg和Al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C.镁与盐酸的反应,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镁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表示镁的反应速率
D.只有在溶液中的反应才能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反应A+3B=2C+2D,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l·L-1·s-1B.v(B)=0.6ml·L-1·s-1
C.v(C)=0.4ml·L-1·s-1D.v(D)=0.45ml·L-1·s-1
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lN2和8m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B.10%C.15%D.20%
4.把0.6ml X气体和0.4m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l W,若测得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ml/(L·min),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A.1B.2C.3D.4
5.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l和3m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完全转化为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l,同时消耗2aml
6.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7.在t℃,在4个均为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反应进行快慢的顺序为
a. b.
c. d.
A.B.C.D.
8.用纯净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OE段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
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l/(L·min)
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D.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9.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O2的同时生成2n m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O2的同时生成2n m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A.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B.的物质的量为
C.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D.的物质的量为
11.在一定温度下,A、B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A+B=C+D
a.将0.2ml·L-1A溶液和0.2ml·L-1B溶液各20mL混合
b.将0.5ml·L-1A溶液和0.5ml·L-1B溶液各50mL混合
c.将1ml·L-1A溶液和1ml·L-1B溶液各10mL混合,同时倒入30mL蒸馏水
d.将1ml·L-1A溶液20mL和1.2ml·L-1B溶液60mL混合
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d>b>c>aB.b>d>a>c
C.d>c>b>aD.b>c>d>a
12.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在15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5ml/(L·min)
B.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
C.实验①③证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
D.实验②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慢
1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不是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的是
①Y的消耗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②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③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反应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14.向容积为 1.00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 和 NO2 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N2O4(g)2NO2(g) ΔH > 0,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NO2 为红棕色气体,N2O4 为无色气体
A.64s 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到达化学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C.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
D.前 100s 内,用 NO2 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0.008ml·L -1·s -1
15.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Fe2O3(s)+3CO(g)⇌2Fe(s)+3CO2(g)是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恒定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能说明达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B.容器内压强不变
C.容器中n(CO)=n(CO2)D.v(CO)=v(CO2)
二、填空题(4大题)
16.在恒温(500K)、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lN2和1mlH2发生合成氨反应,2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kJ,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6m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时,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NH3)=__。
(2)若拆开1mlH—H键和lmlNN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436kJ和946kJ,则拆开1mlN—H键需要的能量是__kJ。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1mlN2的同时消耗了3mlH2
②单位时间内断裂1mlNN的同时断裂了6mlN—H
③v正(N2)=v逆(NH3)
④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⑦c(N2):c(H2):c(NH3)=1:3:2
17.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溶液、0.2%淀粉溶液、溶液、溶液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慢)
(快)
(1)向KI、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与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表中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件下,和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进行相应的标注)_____。
18.恒温恒容下,将2mlA气体和2m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2D(s),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x=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19.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l,B为6m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l,D的化学反应速率v(D)=0.2ml/(L·min)。请回答: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_______;
(3)前5min内A的转化率为_______;(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百分率)
(4)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_______;
(5)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ml/(L·min) ②v(B)=6ml/(L·min)
③v(C)=4.5ml/(L·min) ④v(D)=8ml/(L·min)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填编号)。
实验序号
体积V/mL
溶液
水
KI溶液
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0
0
4.0
4.0
2.0
②
9.0
1.0
4.0
4.0
2.0
③
8.0
4.0
4.0
2.0
参考答案:
1.B
A.Mg、Al与盐酸的反应速率不仅与Mg、Al活泼性有关,还与盐酸浓度、反应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因素有关,故Mg与盐酸反应速率不一定比铝快,A错误;
B.由A选项分析知,若想比较Mg、Al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需控制变量,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B正确;
C.由于Mg为纯固体,其浓度视为常数,故不能用Mg表示Mg与盐酸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不用物质的量变化表示反应速率,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表示,可以用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变化或者气体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D错误;
故答案选B。
2.A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将B、C、D的速率换算成A的速率,再进行比较。
【详解】
B选项, =0.2ml·L-1·s-1;C选项,=0.2ml·L-1·s-1;D选项,=0.225ml·L-1·s-1.故选A。
3.C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l×25%=2ml,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
答案选C。
4.A
5min末生成0.2ml W,以W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l/(L·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n:2=0.01ml/(L·min):0.02ml/(L·min),则n=1,答案选A。
5.D
A.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为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而不是相等或成比例,故、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其达到平衡时、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3:2,A错误;
B.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不可能完全转化为,B错误;
C.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l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消耗2aml表示逆反应速率,且N2和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达到化学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D。
6.C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
【详解】
A.3v正(N2)=v正(H2),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B.反应达到平衡时2v正(N2)=v逆(NH3),v正(N2)=v逆(NH3)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
C.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2v正(H2)=3v逆(NH3)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
D.反应达到平衡时3v正(N2)=v逆(H2),v正(N2)=3v逆(H2)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D;
选C。
7.A
比较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根据“归一法”分析,即先统一速率的单位,然后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统一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而比较大小。
【详解】
将各物质代表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氮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a.v(NH3)=0.05ml·L-1·min-1,则根据v(NH3)=2v(N2)可知,v(N2)= =0.025 ml·L-1·min-1;
b.v(H2)=0.03ml·L-1·min-1,则根据v(H2)=3v(N2)可知,v(N2) = =0.01 ml·L-1·min-1;
c.v(N2)=0.02ml·L-1·min-1;
d.v(H2)=0.001ml·L-1·min -1,则根据v(H2)=3v(N2)可知,v(N2) = =0.0003ml·L-1·min-1;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8.B
A.OE、EF、FG三段对应所用时间相同,生成的CO2体积分别为224 mL、(672-224) mL=448 mL、(784-672) mL=112 mL,故EF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A错误;
B.EF段,n(CO2)= =0.02 ml,根据关系式CaCO3~2HCl~CO2,则n(HCl)=2n(CO2)=0.04 ml,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l/(L•min),B正确;
C.OE、EF、FG三段中,时间相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 mL:448 mL:112 mL=2:4:1,C错误;
D.由图可知,F点之后仍然在产生CO2,直至G点产生CO2量达最多,故G点表示收集的CO2的量最多,D错误;
故答案选B。
9.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O2,正向反应,同时生成2n mlNO2,逆向反应,不同的方向,生成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①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O2,正向反应,同时生成2n mlNO,正向反应,同一个方向,因此②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不清楚正向反应,还是逆向反应,因此③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④正向反应,颜色不断变浅,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因此④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⑤混合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则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⑥该反应正向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不断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则⑥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气体质量除以气体物质的量,气体质量不变,正向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则⑦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因此①④⑥⑦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A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