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1.3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设计
展开1、掌握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教具准备:纸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应是一节学生的操作课,也就是说,在本课的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动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主,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
二、新课分析:
1、知识设疑:
(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
解决方法: 目测两个同学的身高;
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
(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
解决方法:想法量出两个人跑过的距离(线段的长度)。
(3)如何比较你们两个同桌手上的两条线段(硬纸皮)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2、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三种方法:
方法1、目测法:适用于线段的差别明显时,用观察和估测就可以比较长短。当两条线段的长短相近时要用测量或叠合法加以比较。
方法2、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大的线段较长,长度小的线段较短,长度相等时两线段相等。
方法3、叠合法:将线段AB放到线段CD上,使点A和点C重合,点B和点D在重合点的同侧。
(1) 点D在线段AB上,记作:AB>CD
(2)点D在线段AB外,记作:AB<CD
(3)点D与点B重合, 记作:AB=CD
三、巩固训练:
使木棒平衡的支点位置是木棒的重心,你能找到一根质量均匀木棒的重心吗?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线段大小方法的引入,应充分理解线段比较方法的运用。
五、布置作业:
P142习题4.3第1题。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7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3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1.3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1.3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