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鲁教版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实验的发生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课题名称制取氧气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以及装置、步骤。2、初步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目标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态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注意事项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具准备1.(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分液漏斗 、小试管(2个)、双孔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 酒精灯、火柴 、药匙、木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 引入板书介绍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演示 思考 设问 讲解并板书 强调提出问题 讲解 课件展示 作业 复习第一节内容: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复习提问:前面学习中能产生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课题3 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验药品:一定含有氧元素的物质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描述:没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气泡很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头复燃;加了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头复燃了。讲解: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速率,在这里我们把二氧化锰叫做催化剂。(时间较匆忙,初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3.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二、该实验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提问:该实验需要哪些装置?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学生讨论后回答。组装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装固体,再装液体)--收集气体。收集方法比较: 排水法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一. 适用范围 一. 适用范围不易溶解于水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二. 优点 二. 优点1.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操作较为方便2.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三. 缺点 三. 缺点收集不如排空气法方便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 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验满方法排水法: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不是只能用过氧化氢呢?非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高锰酸钾,氯酸钾也可以制取氧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 练习册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记录、分析。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议论]1、 试管如何放置?2、 是否要密封?如何做?3、 怎样收集?这跟它的物理性质是否有关?学生思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学生讨论用两种收集方法收集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初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并明确收集方法是由物理性质决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4.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流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装置,操作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