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对点训练ab卷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b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b Word版含解析,共7页。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1∶1∶1∶1答案 D解析 分析子二代中数据: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分析抗病∶易感病=3∶1,所以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F2表现型及比例,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不等于9∶3∶3∶1;所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在F2高秆易感病与矮秆抗病所占比例比较少,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C正确;由于F2表现型及比例,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不等于9∶3∶3∶1,所以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会出现1∶1∶1∶1,D错误。2.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 隐性(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解析 (1)依题意,亲本黑羽短腿鸡与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分别为BBCLC、bbCLC,F1基因型(表现型)为BbCLCL(致死)∶BbCLC(蓝羽短腿)∶BbCC(蓝羽正常腿)=1∶2∶1。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F2中出现3×2=6(种)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占1/2×2/3= 1/3。(2)从交配结果可以分析,由于基因型CLC表现为短腿,CC表现为正常,故在决定小腿长度上,基因CL对基因C为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只有基因型CLCL才表现出致死现象,说明在致死效应上,基因CL是隐性。(3)当基因中缺失1个碱基对时,会导致mRNA上缺失1个碱基,可能导致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也可能导致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可能使终止密码子消失,从而导致肽链变长。(4)火鸡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当ZW雌鸡产的卵细胞为Z时,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为Z。当ZW雌鸡产的卵细胞为W时,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为W,即卵细胞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后代ZZ(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3.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 (1)黄体(或黄色) aaBB(2)红眼黑体 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解析 (1)杂交实验的正反交结果相同,且F2的表现型比例为9∶3∶4,说明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黄体×黑体→F1全为黄体,说明黄体对黑体为显性;根据红眼×黑眼→F1全为黑眼,说明黑眼对红眼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_和A_bb,又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3∶4(3+1),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中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2)综上所述可知,P:aaBB×AAbb→F1:AaBb,F1自交得F2,理论上F2为9黑眼黄体(A_B_)∶3红眼黄体(aaB_)∶3黑眼黑体(A_bb)∶1红眼黑体( aabb),可是实验结果是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即3+1),因此可以推测1/16的aabb(红眼黑体)表现出了黑眼黑体。(3)如果第(2)小题的假设成立,则亲本中红眼黄体个体(aaBB)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A_bb或aabb)杂交,其中aaBB×aabb→aaBb,此时子代全部为红眼黄体。(4)亲本中黑眼黑体个体(AAbb)作为父本,其精子基因型为Ab,亲本中红眼黄体个体(aaBB)作为母本,其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不排出极体),则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aBBb,所以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的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aBBb,由于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F1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株,矮茎皱形叶81株,高茎皱形叶19株,矮茎常态叶17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① B.②C.①② D.①②③[错解] D[错因分析] 误认为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错选D。[正解] C[解析] 先对两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高茎∶矮茎=(83+19)∶(81+17)≈1∶1;常态叶∶皱形叶=(83+17)∶(81+19) =1∶1,故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比例应为1∶1∶1∶1,而本题测交后代性状比却为4∶4∶1∶1,显然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经分析得知,两对相对性状应是非独立遗传的,即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形成了上述比例。[心得体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8-1 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b Word版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8-1 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a Word版含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2-2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