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09《孟德尔定律》(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北京丰台期末)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时,套袋以减少外源花粉的干扰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亲本为纯合子
    [解析] 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F1自交时不需要套袋;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子代的性状不受母本的影响,排除子代性状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的假设。
    [答案] C
    2.(山东高考预测)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解开双链结构,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的假说
    C.某基因由100个碱基对组成,则该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有4100种
    D.在基因突变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解析] 真核生物中,基因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解开双链结构,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A项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说,当时还没有“基因”这一概念,B项错误。某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该基因的特异性,C项错误。基因突变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
    [答案] A
    3.(山东烟台摸底)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解析] 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拆分成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计算,由表可知,AA∶Aa∶aa=(1/8+1/8)∶(1/4+1/4)∶(1/8+1/8)=1∶2∶1,所以亲本组合为Aa×Aa;同样由表可知,BB∶Bb=1∶1,所以亲本组合为Bb×BB,再将两对相对性状组合起来,A项正确。
    [答案] A
    4.(北京海淀二模)乙烯能与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结合,与乙烯结合后的R蛋白使酶T失活。有活性的酶T可使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无法调控相应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出现。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子与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条件下,F1个体的表现型及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分别是( )
    A.有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B.有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C.无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D.无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解析] 由题意可知野生型个体,乙烯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酶T失活→不能使E蛋白磷酸化→E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有乙烯生理反应;突变体个体,乙烯不能结合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酶T有活性→使E蛋白磷酸化→E蛋白不能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突变纯合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那么一定会存在酶T有活性的状态,表现出无乙烯生理反应;又因为纯合个体杂交,子1代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无乙烯生理反应为显性性状,杂合子后代表现也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因此C符合题意。
    [答案] C
    5.(天津期末质量调查)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解析] 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且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孟德尔遗传方式是颗粒遗传理论,他认为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它们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杂交后代自交或测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所以,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还是融合遗传方式,需要查看杂交后代(F2)是否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 C
    6.(北京顺义期末)下列有关测交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能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C.能用于显性优良性状品种的纯化过程
    D.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测交是指未知基因型显性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可以用来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及产生的配子种类,故B、D项正确,测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显隐性性状已知,故测交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A项正确。
    [答案] C
    7.(合肥质量检测)某二倍体植物掌形叶(M)对圆形叶(m)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现有一掌形叶抗病突变体,其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通过与图丁所示植株杂交所得F1性状分离比分析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假定甲、乙、丙、丁的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B.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C.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D.掌形叶抗病与圆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解析] 若为图甲所示基因组成,则图甲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mRr、1MR、1Mmrr、1Mr,据题意都能成活,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则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mRr、1Mmr、1MR、1M(死亡),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则与图丁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mr、1MmRr、1MR,表现型及比例为掌形叶抗病∶圆形叶感病=2∶1。
    [答案] C
    8.(上海卷)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 B.6~16厘米
    C.10~14厘米 D.8~16厘米
    [解析]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两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10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14厘米。
    [答案] C
    9.(北京东城期末)某种家鼠中,当用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时,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
    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
    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
    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解析] 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了短尾与正常尾,说明正常尾为隐性,短尾为显性,A项错误;正常尾为隐性纯合子,B项正确;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可知该种家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C项错误;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项错误。
    [答案] B
    10.(太原期末)一种鸣禽的羽毛有褐色和灰色、斑点和条纹的差异,褐色斑点个体与灰色条纹个体杂交,F1个体表现型是褐色条纹,F1自交,F2是褐色条纹∶灰色条纹∶褐色斑点∶灰色斑点=6∶2∶3∶1,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B.F1产生配子时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C.F2褐色条纹中有1/3个体因纹饰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D.F2中显性基因纯合的都是致死个体
    [解析] 由题可知,F1自交,F2中褐色∶灰色=3∶1,条纹∶斑点=2∶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一致的;条纹∶斑点=2∶1,条纹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致死,条纹中1/3致死;控制褐色和条纹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条纹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但褐色基因纯合时不会致死,F2中褐色斑点含有显性基因纯合不致死个体。
    [答案] D
    11.(湖南名校联考)某动物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60% B.45% C.50% D.40%
    [解析] 依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各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存活)∶A_bb(死亡)∶aaB_(死亡)∶aabb(存活)=9∶3∶3∶1,存活的个体中,AABB占1/10、AaBB占2/10、AaBb占4/10、AABb占2/10、aabb占1/10。若求A的基因频率,只研究A和a这对等位基因,设存活的个体数为10,则共有A和a的基因数为20,共有A的基因数为2×1+1×2+1×4+2×2=12,所以F2群体中A%=12÷20×100%=60%。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答案] A
    12.(山东潍坊期末联考)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母亲的基因型是Aa且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1/12 B.1/6 C.1/3 D.1/2
    [解析] 该新婚妻子的父亲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故该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丈夫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为aa,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占50%,故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1/2=1/12。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四川卷)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是异源二倍体,不可育;秋水仙素加倍后,获得的植株为异源四倍体,四个染色体组,两两完全相同,自交后不会发生性状分离。(2)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是观察有丝分裂的部位;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油菜物种Ⅰ与Ⅱ杂交形成的子代植株染色体数目是19,秋水仙素作用后是38,有丝分裂后期加倍是76条染色体。(3)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黑色对黄色呈显性。由实验二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根据实验一可判定乙(黄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rr,又因为实验二中丙是黄色种子,故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则杂合子占10/13。F1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丙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形成含R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的配子。该植株产生的配子有(1/2A、1/2a)(1/6RR、1/3Rr、1/3R、1/6r),自交后代黑色种子植株(A、rr)比例为3/4×1/36=1/48。
    [答案] (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14. (全国卷Ⅱ)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3可判断有毛、黄肉均为显性性状,且双亲A、C均为纯合子。(2)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1可判断黄肉B是杂合的。因此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答案]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和ddFF
    15.(河北名校联考)某种蛱蝶翅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野生型翅色为褐色,研究人员筛选出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翅色分别是甲为黑色、乙为黄色、丙为白色。三个品系杂交结果如下:
    (1)上述三对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实验。
    (3)杂交实验2中F2白色翅蛱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杂交实验3的F2自由交配,其后代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褐色蛱蝶。
    [解析] (1)由题干信息知,甲、乙、丙为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故在实验1中:甲×乙→F1褐色雌雄交配F2: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该比值符合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说明有一对基因是纯合子,假设: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即实验1为:甲(AABBcc)×乙(aaBBCC)→F1(AaBBCc)(褐色)雌雄之配,F2:A_BBC_(褐色)∶A_BBcc(黑色)∶aaBBC_(黄色)∶aaBBcc(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2中:甲(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黑色雌雄之配,F2:A_B_cc(黑色)∶(A_bbcc、aaB_cc、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3中:乙(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黄色雌雄之配,F2:(aaB_C_)黄色∶(aaB_cc、aabbC_、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虑这三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发现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翅色显现黑色或黄色时,只含有1对隐性基因;白色需要2对或3对隐性基因。(2)由题(1)分析可推知: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实验。(3)由题(1)分析,杂交实验2中F2中白色翅蛱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cc∶aaB_cc∶aabbcc=3∶3∶1,并且每一类基因型都有1个是纯合子,即杂交实验2中F2白色翅蛱蝶中纯合子占3/7。(4)由题(1)分析,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若杂交实验3的F2:(aaB_C_、aaB_cc、aabbC_、aabbcc)自由交配,其后代三对基因中至少有1对隐性基因,因此不可能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出现褐色蛱蝶。
    [答案] (1)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aabbcc 测交 (3)3/7 (4)不会子代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所占比例
    1/8
    1/4
    1/8
    1/8
    1/4
    1/8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杂交实验
    亲本
    F1翅色
    F1雌雄交配→F2翅色
    1
    甲×乙
    褐色
    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
    2
    甲×丙
    黑色
    黑色∶白色=9∶7
    3
    乙×丙
    黄色
    黄色∶白色=9∶7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